陳洪標|文【全文字數2520,圖片17張】
吳冠中71歲重溫夢想,畫人體很激動!專家:放大6倍越看越精彩!
01夢想註定不是用來重溫的
重溫夢想,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好事。
夢想之所以成為夢想,就是無法得以實現了。
願望也好,追求也罷。它都是離你遠遠的。
哪怕近在咫尺,就差拼上最後一口氣,之間還是保持著臨門一腳的距離。
否則,實現了的夢想就不叫夢想了,那就是成功,就是現實。
所以更多的人,願意把夢想留在過去,留在記憶裡保存內心原有的那份美好。
這就好比是給未來留個了一個希望,也留給自己一個繼續做夢的理由。
但總有人想要打破這個夢,突破內心的這種自我限制。
它的做法,叫重溫夢想。
想必,這夢想是備胎,有更重要的夢想需要先去實現,於是就擱置下來了。
等奮鬥了一陣子,當初以為那些比較重要的夢想都一一實現了,回頭一看,啊,怎麼還落下了這個夢想,這怎麼可以,於是就要它重新撿起來。
撿起來容易,和擱置一樣容易,但是要去實現它,並非沒有那麼容易了。
畢竟它是在你為其他夢想奮鬥的時候,被擱置了。
這就等於被暫時拋棄,就像那些留守兒童,父母沒把他們帶在身邊,被扔在老家,寄養在爺爺奶奶伯伯叔叔家,等父母回家過年,回去發現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沒那麼熱乎了。時間越長就由生疏到生冷,甚至生恨。
夢想也是如此,都被你擱置幾十年了,那還是原來的那個夢想嗎?
如果還要去實現它,就需要從頭再來,而這個時候往往留給你的時間是不夠的,這個就是人生之憾。
所以不說重拾夢想,從頭再來,只能退而求其次,稱之為重溫,重溫一下,淺嘗輒止總可以吧。
可以,當然可以。不過重溫的後果,是不容樂觀的。
因為夢想註定不是用來重溫。
02闊別40多年重溫畫人體的夢想
大名鼎鼎的藝術大師吳冠中,就是為了重溫畫人體的夢想,吃到苦頭。
那是在一九九〇年,吳冠中已是71歲,他下定決心,要利用一個月的暑天,去重溫一次裸體寫生。
這與他上一次畫人體,已闊別40多年。
這些年吳冠中都是在畫山水,畫江南水鄉,畫名人故居,人體這個繪畫主題根本沒有去碰過。
他知道這重溫的後果會是一個什麼結局。但是他還是不甘心,還是要冒這個風險。
這或許和許多要重溫夢想的人一樣,人老了,突然回頭,發現這輩子其他的大事情都做成功了,就是還有一兩件小事情卻沒有去做,這怎麼會甘心呢?誰不想讓自己的人生更完美。
還是吳冠中另有原因,目前也無據可查。
不過用吳冠中自己的話說,「自己也想看看,我畫的裸體是什麼模樣。」
這簡單的理由背後,顯然還有另外一些意思:
一是他自己對過去畫人體的成績還不是很滿意,希望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二是別人對他畫人體指三道四,畢竟畫人體是學繪畫的造型基礎,也是必修課,如果連這一關都沒過,顯然是要被圈內人嘲笑的,所以「自己也想看看」。
三是這話裡的語氣,還是憋著一股勁的。如果真的只是重溫夢想,畫一兩幅就可以了,為何要一口氣畫了10幅,還出了一本畫冊叫《夕照看人體》?
而且這書名也是很有意思的,這明明是在海邊畫人體,為什麼要來個「夕照」?而且這一個月都是每天早上8點就開始畫了,這是「晨曦」,怎麼變成了「夕照」?
如果延伸開來,這個「夕照」就是我吳冠中這個老頭子的謙稱了。那麼為什麼是「看」人體,卻不是「畫」人體「寫」人體?
除了擬人化的妙用之外,這樣的區別還在於另一層意思:看,就是眼中所見,心中所有,筆下生發。而「畫」和「寫」必須尊重繪畫主體,以寫實還原為主。
這些都是後話。
03極度緊張控制不住感受
我們還是來看看當時,是怎麼樣一個情形。
吳冠中為了重溫這次夢想,找了五個模特,由他的研究生鍾蜀衍陪著一同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