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這幅「鬼圖」,800多年無人看懂,放大10倍越看越可怕

2020-12-16 文史記

《範寬秋林蕭寺圖》:「禪有南宗及北宗,畫家筆法與之同。」

書畫作品不僅因時代而異,更因人而異。從古至今,我國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傳世佳作。他們或寫實匠藝,或妙趣橫生,給我們後世之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國故宮中有一幅「鬼圖」,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卻一直沒人能看懂,將這幅圖放大十倍後看越看越恐怖。

這幅大名鼎鼎的「鬼圖」名叫《骷髏幻戲圖》,現藏於我國北京故宮博物院。從名字中我們不難發現,此圖描述的主要內容大約就是骷髏鬼怪之類。那麼在八百多年前,這幅圖無異意於我們現在看的恐怖片,具有十足的魔幻以及超現代色彩。

提起北宋時期的知名畫家,張擇端與王希孟自然是首屈一指的奇才。他們畫出的《清明上河圖》以及《千裡江山圖》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佔據了我國十大名畫中的兩席。特別是《千裡江山圖》這樣的一份傳世佳作,更被後人譽為「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乃一代經典。這幅《骷髏幻戲圖》的存在,更是說明了南宋時期依舊人才輩出。

這幅圖的作者是南宋畫家李嵩,錢塘生人。錢塘,即如今的杭州,是一個煙雨朦朧的詩畫城市。像著名畫家齊白石一樣,李松同樣出身貧寒,青年時靠做木工為生,將書畫當作自己的業餘愛好。後來,一位名叫李從訓的宮廷畫家將其收養,開始專門教授李嵩畫藝。

經年累月的學習以及訓練下,李嵩憑藉過人的天賦成為了一代名家。由於畫藝出眾,他先後為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三代做畫院待詔。其主要工作就是等待皇帝的差遣,聽詔行事。

其實,直到宋元時期,我國才將這些才藝出眾的工匠稱為待詔。特別是畫院待詔,更直接由朝廷供養。放至今日,這些人大約就相當於事業單位的公務員,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福利待遇都非常好。當時的人們更是尊稱李嵩為「三朝老畫師」。

李嵩最擅長的就是工筆畫,但與尋常宮廷畫師不同,李嵩所畫的主題涵蓋了從山野鄉村到京城宮廷。他不僅用自己的作品歌頌百姓的辛勤勞作,也會畫一些作品來諷刺官宦的荒淫生活。儘管他的大多作品都是意在反映普通百姓的鄉野生活,但他的一些超現實作品也稱得上是一絕。

比如他的《貨郎圖》就是一副經典的人物工筆作品。這幅作品描述的場景很普通,就是一個貨郎在賣貨時被孩童團團圍住的情景。但這幅畫惟妙惟肖地刻畫了貨郎以及周圍孩童、婦女的表情動作,向人們展示了鄉野地區最普通卻最熱鬧的生活場景。

而《骷髏幻戲圖》則高深莫測許多。這幅作品是李松在嘉定四年,也就是他45歲時完成的。此畫本來只畫在一幅小山面上,本算不上什麼鬼斧神工的傳世佳作。但因為前人從未畫過此類題材的畫,而這八百多年來又沒有人可以完全看懂這幅畫,所以這幅畫至今都被人們代代相傳。

這幅畫的畫面右邊有一個兩三歲的小童爬在地上,右手似要抓住什麼東西。而他身後有一個婦女滿臉恐懼,好像要焦急地阻攔這個孩子。往畫面左邊看,原來吸引小童的是一個骷髏提線木偶,正做著讓小孩兒過來的動作。將視線上移,最恐怖的部分出現了。原來,操控著這個小骷髏的是一具更大的骷髏。這個大骷髏神情自若,動作坦然,身後還有一個女人再在給懷中的幼兒餵奶。兩相結合,著實詭異。

其實,骷髏(傀儡)演出不過是宋代十分常見的一種木偶表演。但這幅畫讓人恐懼之處在於,操縱小傀儡的大骷髏身邊有許多街頭藝人在外漂泊經常會攜帶的日常用品。而為何畫面中操縱小傀儡的是一個骷髏,而非一個街頭藝人,就讓人細思極恐。

藝術本身就是奇妙無窮的。在不同的人看來,每一幅畫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八百多年來,這幅畫依舊被眾人討論、研究,依舊像一個謎題一樣在等人解答。可以說,其蘊含的珍貴文化價值以及歷史研究價值,向世人證明了這幅畫絕對是一幅傳世佳作。對於一個畫家來說,這更是彌足珍貴的事情。

參考資料:

《範寬秋林蕭寺圖》

相關焦點

  • 故宮一幅畫被稱鬼畫,800年無人看懂,放大10倍,網友:太可怕了
    故宮一幅畫被稱鬼圖,800年無人看懂,放大10倍,網友:太可怕了迷畫《骷髏幻戲圖》是南宋李嵩的經典作品之一,以詭異的骷髏入畫,又被稱為「鬼畫」。《骷髏幻戲圖》南宋李嵩畫作這幅距今800年,準確地來說是808年的鬼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如其名,不看畫作,光聽名字就仿佛是現在的驚悚電影,沒想到在800年前就有人能大膽採用這種表現手法。
  • 故宮有幅名畫骷髏幻戲圖,800多年無人能看懂,放大10倍很恐怖
    這幅畫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無人看懂的鬼圖叫骷髏幻戲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者是宋代的李嵩,本來這只是一幅小扇畫,屬於小品,並沒什麼大作,卻被世人代代相傳。因為他具備兩個特點。第一,畫面很新奇,那畫面上有兩個骷髏,這也是被後人稱為鬼圖的原因啊。八百多年來,幾乎沒有人能真正看懂此圖,不知畫家當時這樣話的寓意和目的是什麼?李嵩畫過很多底層人民生活的作品,但這幅骷髏幻戲圖卻大為驚異。哺乳的婦人,玩耍的孩子以及一個成年窟窿用提線木偶操縱的小窟窿。這種骷髏話在整個中國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 故宮有一幅800年「鬼圖」,幾乎無人能懂,專家:放大12倍後看
    雖然歷史上的畫家數不勝數,著名畫家也不在少數,但是有一幅畫卻是很吸引專家的眼睛,這幅畫就是現在還在北京博物館的《骷髏幻戲圖》,距離今天大概8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無一人能看懂這幅畫的含義
  • 清朝有一副鬼畫,百年來無人看懂,放大5倍後,網友:越看越詭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影視劇中最可怕的鬼形象,往往性別為女,而且一定要是長發女。如果再加上爬行效果,那可怕程度將直擊心靈。無獨有偶,東亞各國都有許多女鬼故事傳說,而我國最經典的女鬼形象,多半來自《聊齋志異》。
  • 故宮2幅奇畫,1幅譽為千年「鬼畫」,1幅畫出「盜夢空間」
    ,一幅被譽為千年「鬼畫」,又被稱為「鬼圖」,其畫作內容詭異畫面陰森;還有一幅則像是「盜夢空間」的時空重疊創意,畫著多重平行交叉的時空,但其含義卻非常燒腦甚至無人看懂。故宮首先來看被譽為「鬼畫」的這幅奇畫,因為畫中繪有兩個代表「死」這種禁忌題材的「骷髏」,此畫被稱為「鬼圖」的確沒錯,在追求吉祥的傳統藝術裡,這種與「死」有關的內容數千年來也沒幾幅,
  • 冷軍畫了把鋸子,燒出了4個眼睛,放大5倍後,網友:越看越可怕
    仔細看鋸子,我們還會發現鋸身上被藝術家燒出了四個洞,這四個洞的形狀,像極了四個「眼睛」,這四個眼睛又有什麼內涵?大家不妨看看下圖。上圖中的圖片,四個紅色箭頭中的四個眼睛,確實非常詭異,像極了「惡魔之眼」。冷軍為何會將一把好好的鐵鋸,用高溫燒出四個「眼睛」呢?而且這四個眼睛的形狀大小、姿勢角度全都不一樣。這四個毫無美感的「眼睛」到底在象徵什麼?
  • 日本「變態」畫家,1幅畫畫3年,放大10倍,網友:密集恐懼症慎入
    能夠將畫作的每一個細節,在放大10倍的情況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是需要很強的工筆的!必須有十年磨一劍的苦工,才能有這樣的成功。以冷軍這幅飛機為例,放大10倍,我們能夠清晰地看見,製作這個紙飛機的報紙,在飛機翅膀上的字,清晰可見。可以想像,能夠練就這樣超強的功夫,冷軍背後付出多少汗水!
  • 800年前的鬼圖,畫個骷髏卻成千古名畫?專家:看頭上戴的啥
    鬼,作為一種子虛烏有卻又無處不在的「精神怪物」,無論是傳說寓言,還是民間故事,亦或是一些宗教信仰,都是一個離不開的東西,而在畫壇之中,「鬼神」也是一個極為常見的題材,就像是過年時貼的牆畫一樣,在故宮博物館中,便有著一幅最為詭異的「鬼圖」。
  • 故宮有一幅「鬼畫」,看似1人,仔細看3人,而且越看越恐怖
    很多的名人字畫經過不斷地流傳,就會被收藏家無償的捐獻給各個地方的博物館,就像這一幅被放置在故宮的畫,作為故宮博物館的館藏之物,每每展出總會格外吸引觀賞者的注意,但是還有人居然稱它為「鬼畫」。為何被稱作「鬼畫」這幅畫一直被觀賞者稱作「鬼畫」只因為它看似只畫了一個人,但是當你仔細看的時候,卻發現這幅畫上其實有三個人,而且對於畫作人臉的部分,實在是越看越覺得有點恐怖。
  • 這幅畫為什麼會讓人越看越覺得可怕?你將畫放大,看看他畫的是啥
    據說有幅畫,越看越讓人覺得害怕,它就是《一團和氣》圖,是有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朱見深所繪,這究竟是為何呢?在這幅《一團和氣》中,可以明顯的看到有三個人,表面看起來一團祥和之氣,但是了解歷史背景之後就會發現,隱藏的都是「秘密」。史書記載,東晉時期有個高僧叫做慧遠,長局在寺廟中只為了修行,但是名聲卻很大,因此來拜訪慧遠的人不計其數。
  • 慈禧有副無名女鬼圖,放大10倍看她在做什麼?網友:看久感到不適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這句話是郭沫若看了《聊齋志異》後給出的總體評價,不僅是他老舍、張愛玲、魯迅、莫言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魯迅曾說: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聶小倩》看似是一段愛情故事,但蒲松齡用更加深層的含義表述清朝的科舉制比女鬼還要可怕、卻又吸引人。《聊齋志異》近五百篇,內容豐富,出版之後成了民間膾炙人口的志怪小說,就連慈禧也喜歡看,慈禧六十大壽時,一位清朝官員為了討好慈禧,就讓人畫了一幅連環圖《聊齋圖說》,雖然作為壽禮不算貴重,但慈禧卻非常喜歡,閒來無事,慈禧就會翻一番。
  • 韓熙載夜宴圖:一場步步驚心的「鴻門宴」,眼神越看越可怕
    這幅畫——《韓熙載夜宴圖》,是他「花天酒地」、「縱情聲色」的見證。後世有學者將此次聚會比作是一場步步驚心的「鴻門宴」,因為這場看似縱情聲色的聚會,人人皆放縱、瀟灑,實際上大家內心都非常清醒、透徹,尤其是畫作的主人公韓熙載,他的眼神可以說是越看越可怕。
  • 專家:放大6倍越看越精彩
    ▲世界名家人體油畫作品(局部)。這就等於被暫時拋棄,就像那些留守兒童,父母沒把他們帶在身邊,被扔在老家,寄養在爺爺奶奶伯伯叔叔家,等父母回家過年,回去發現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沒那麼熱乎了。時間越長就由生疏到生冷,甚至生恨。夢想也是如此,都被你擱置幾十年了,那還是原來的那個夢想嗎?
  • 放大50倍後看,越看越恐怖
    《最後的晚餐》也是達文西最為精湛的代表之作,以《聖經》當中耶穌和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刻畫出了一副眾生相,如果放大50倍,你就會找到它之所以能被稱為世界名畫的原因,其中人物的描寫清晰地表明了他們的反應,只要細細體會就能看出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心思,越想還越覺得有點恐怖。
  • 他一輩子專注畫「鬼圖」,大人看後毛骨悚然,小孩卻看的津津有味
    而清朝那會,就曾有一個怪畫家,他一輩子只專注畫「鬼圖」。不僅豐富了大眾腦海裡鬼的形象,還顛覆了人們對鬼的印象。這位畫家到底是誰?他的「鬼畫」又如何?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我把古畫放大了 10 倍,嚇死
    大多數宋畫尺幅不大,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於畫筆的運用和意趣的表達。當我們把這些畫放大,細細品味這些作品的局部時,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踏歌圖》 馬遠 191.8 x 104.5 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宮廷畫家馬遠,作品多是「高大上」的題材,比如參加皇帝宴會的《華燈侍宴圖》、與文人墨客相聚的《江亭望雁圖》...偶爾,他也畫幾張「農樂」題材的畫,比如《踏歌圖》。
  • 慈禧最愛看的「鬼畫」,被八國聯軍搶走後又無償歸還,網友:越看越詭異
    古詩中提到:誰能出貨圖人賣,不是閒神並鬼怪。對於鬼怪的存在,人們沒有辦法判定,也沒有辦法給出一個更客觀的結論。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未知的事情,等著人們去探索。就鬼怪是否存在,直到現在還是一個爭議的話題。
  • 100年前的一幅「鬼畫」,放大5倍看她在做什麼?網友:越看越瘮人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很多人看後,都覺得這句話道出了人性的真善美,有心做善事的人,不會刻意尋求賞賜和獎勵,無心做了壞事的人,但其本心卻並不壞,所以他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受到懲罰。
  • 南宋有幅「骷髏畫」,內容看似簡單,600多年卻無人看懂其中深意
    李嵩擅長人物畫,又以風俗畫為主,他的大部分畫作畫的都是農民的勞動生活,然而他留下的《骷髏幻戲圖》卻成為了他人生畫作當中的一大謎團。北京故宮博物館的專家在找到這幅圖時,一度認為這是一幅訪畫,他們認為李嵩不會畫這樣的圖。
  • 他一輩子專注畫「鬼圖」,大人看後毛骨悚然,小孩卻看得津津有味
    而清朝那會,就曾有一個怪畫家,他一輩子只專注畫「鬼圖」。不僅豐富了大眾腦海裡鬼的形象,還顛覆了人們對鬼的印象。這位畫家到底是誰?他的「鬼畫」又如何?且聽筆者慢慢道來。他便是當年「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之所以入選「八怪」,正是在於他對「鬼畫」的熱衷。年輕時,羅聘曾拜著名畫家金農為師,深得金農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