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500以內的預算裡,基本上沒有一雙國外跑鞋可以和國產跑鞋比性價比的。
這是客觀事實,國產跑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主場優勢,加上近年來各大國產品牌頻頻發力,優秀的產品屢出不窮。不僅一舉改變了原本「土氣」、「老舊」和「功能性差」的情況,在世界跑鞋的性能排名中,也屢創新高。可謂形勢喜人。
雖然國外品牌的產品普遍價格較高,但是這麼多年下來了,總會有那麼一些「雞立鶴群」的產品。而且這些產品之中,也不乏高性價比的存在。
今天老魏以大眾普通跑者慢跑需求為出發點,幫大家收集了4雙來自耐克和阿迪達斯的跑鞋。畢竟距離年末最瘋狂的11月份,也沒有幾天了,很多耐克阿迪的跑鞋也都開始「瘋狂」了。
耐克 飛馬Pegasus 36
飛馬系列一直是耐克的跑鞋矩陣中,非常知名的一個系列。每一代的更新,都會受到很多關注,一直以來都算是為數不多有名氣的耐克跑鞋。
和飛馬35比起來,飛馬36改用了前後掌分離式氣墊,捨棄了全掌鏟型碳板的設計——這一設計是飛馬35主要被吐槽的地方,做成鏟型的氣墊不僅沒有沒有碳板那麼強的剛性和韌勁,反而還出現回彈不足的情況。
中底材料為Cushion泡棉,雖然不及Zoom X,但是對於大部分的普通跑者來說,cushion+雙氣墊的組合,緩震和回彈性能都夠用了。穩定性方面算得上中規中矩,不過因為缺少對足弓的支撐補強,還是不建議平足朋友選擇這雙鞋。
耐克 Winflo 7
對耐克熟悉的朋友應該會知道winflo這個系列,從很多角度去看這個系列跑鞋,都會覺得它是飛馬系列的「減配版」。今年出來的winflo 7更是如此,配置讓人覺得迷惑。
只要稍微再加一點配置,winflo 7會是一雙和飛馬36差不多性能的跑鞋,也許是對產品競爭力和預算妥協,winflo 7並沒有加上本來可以加上的配置。
不過winflo 7還是一雙不錯的路跑鞋,原價的時候真的不建議大家入手,有這個價格還有更好的跑鞋選擇。但是現在看winflo 7優惠趨勢,說不定到了下個月會有更大的力度。
阿迪達斯 波士頓Boston 9
波士頓9,隸屬於Adidas的Ultra Boost系跑鞋,是為數不多能打的boost跑鞋。一直以來boost跑鞋都以「缺乏支撐」、「容易洩力」而飽受詬病,但是在波士頓9這雙鞋上,卻沒出現過這個毛病。
因為阿迪對波士頓9做了很多支撐補強的設計,並且是以雙層複合式中底取代了全掌UB的設計,讓波士頓9脫離「續航差勁」的困境,成為了一雙競速、訓練和慢跑三個領域都能適應的萬金油跑鞋。
阿迪達斯 Adizero RC 2
雖然被阿迪官方定義為競速鞋,但是作為傳統薄底競速鞋一員的RC2,實際上並不能為想要衝刺更好成績的朋友帶來多少幫助。在生活中,很多人更是把這雙鞋作為日常的訓練鞋來穿——但這並不代表RC 2就沒有實力。
鞋面是阿迪今年採用的Celermesh技術,這種鞋面的體感是不錯的,很輕便很透氣,穩定性也不錯。
中底採用的是Bounce中底,比起全掌採用lightstrike青山學院款的硬腳感來說,還是要舒服不少的。再結合它的顏值,RC 2可以說是一雙對於有一定能力的跑者,和已經脫離萌新概念的跑者,相當有性價比的一雙跑鞋了——當然,壓馬路它的顏值也不會弱。
總結,今天說的4雙跑鞋,都是正兒八經的嚴肅跑鞋(不存在休閒跑鞋的產品),但是不管是什麼鞋,老魏還是要強調「選裝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
這個實際情況,是預算,是你的腳型,也是你自己的跑者水平等等。就比如平足的朋友,我還是建議穿帶足弓支撐設計的跑鞋。再比如最後一雙RC 2,它對跑者的個人能力多少還是有點要求的,不像其他三雙鞋兼容度還算不錯,萌新和能力較差的朋友還是要慎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