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合成昆布二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13 生物谷

 

昆布二糖(laminaribiose)是β-1,3糖苷鍵連接的還原性二糖,是一種功能多樣的高價值寡糖。它可以作為合成透明質酸的前體物質應用於製藥及化妝品行業,作為促發芽劑和天然防腐劑應用於農業領域,且其具有益生作用,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應用於食品保健品行業,另外,還可以調控嗜熱菌熱纖維梭菌的蛋白表達。昆布二糖的傳統製備方法是以稀酸水解天然產物,但天然產物供應有限,導致昆布二糖價格居高不下。因此,開發成本低廉、環境友好的昆布二糖高效合成技術,對高附加值功能性寡糖生物製備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遊淳帶領的體外合成生物學中心研究團隊,設計了將廉價底物澱粉和葡萄糖一步轉化為昆布二糖的體外多酶催化系統。該體系包括α-葡聚糖磷酸化酶(α-glucan phosphorylase, αGP)和昆布二糖磷酸化酶(laminaribiose phosphorylase, LBP),其中αGP將澱粉轉化成高能磷酸化糖(葡萄糖1-磷酸,G1P),LBP將葡萄糖和G1P催化合成昆布二糖;此外,添加異澱粉酶(isoamylase,IA)和4-葡聚糖轉移酶(4-glucanotransferase,4GT)兩個輔助酶可以提高昆布二糖產率;最終通過反應體系優化,基於澱粉的昆布二糖的產率進一步提高至91.9%。為驗證該反應路徑的工業潛力,該研究團隊提高了底物澱粉和葡萄糖的濃度,最終可以得到61.2 g/L昆布二糖。這條新的酶法製備二糖系統可以成為未來二糖的生產平臺,通過替換糖苷磷酸化酶可以合成不同二糖,為以澱粉為底物生產其他二糖奠定了基礎。(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水生所在解析微藻脂質合成關鍵酶功能分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乙醯CoA:二醯基甘油醯基轉移酶(DGAT)是催化三酯醯甘油(TAG)的最後一步合成的關鍵酶,也是TAG合成的限速酶。DGAT在植物種子發育與萌發、葉片新陳代謝、幼苗發育等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動物中,由於與TAG合成及代謝緊密相關,DGAT可作為治療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靶標。
  • 化學所在穀氨酸合成酶的生物電化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化學所在穀氨酸合成酶的生物電化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1-27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在於尋找或設計新的酶識別元件。最近,針對穀氨酸這一重要神經遞質的活體分析,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以穀氨酸合成酶為識別元件的生物電化學傳感界面。該酶在自然狀態下催化穀氨酸的合成反應,但是如何利用此酶開展活體電分析化學的研究尚未見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在該酶與電極之間引入合適的電子轉移介體,可以有效調控其電催化的方向(如圖所示)。
  • 體外多酶體系催化合成氨基葡萄糖研究獲進展
    因此,亟須開發綠色、高效、一步法氨糖生產新方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體外合成生物學中心研究員遊淳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利用體外多酶體系生產氨糖的新型生物製造平臺。該多酶催化路徑通過5個核心酶的級聯催化將澱粉和無機氨一步法轉化為氨糖,利用路徑設計、酶元件挖掘、計算模擬、反應條件優化等方法,提高了氨糖的產率和底物轉化率。
  • 楊建明教授團隊在3-羥基丙酸生物合成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楊建明教授團隊在3-羥基丙酸生物合成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教授團隊在3-羥基丙酸(3-HP)微生物合成新途徑構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化學及綠色可持續發展技術領域」頂級期刊Green Chemistry(2019, DOI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構建一種能舒張血管的人造細胞 湖南日報12月11日訊 (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周娉)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管舒張則能治療疾病,避免惡化。
  • 合肥工業大學在有機砷汙染控制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胡真虎教授科研團隊在養殖廢水中有機砷汙染控制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為畜禽養殖廢水中有機砷的去除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相關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Roxarsone Degradation and in Situ Arsenic Immobilization Using a Sulfate-Mediated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為題發表在環境領域著名學術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 腸道微生物體外模型研究進展
    目前的研究證明只有極少數的細菌存在於大多數人的腸道中。而個人之間菌群結構的不同反過來又直接影響到宿主的免疫系統發育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甚至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產生相關。腸道微生物現在認為是人體的一個新「器官」。而腸道微生物生態的研究近十年來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是腸道微生物研究存在的重要的瓶頸在於樣品的採集。對正常人來說,除了收集糞便之外,小腸、升結腸、橫結腸等部位的取樣幾乎不現實。
  • 針對新冠病毒的體外研究,是一種什麼樣的研究?
    周倩 神經外科醫師丁香醫生作者神經外科學博士、康復與理療學碩士關於新冠病毒,不斷有新的研究結果公布出來。有的研究結果,甚至會讓普通讀者看得雲裡霧裡,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在水稻穗發芽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已有研究發現種皮顏色越深,種子休眠性越強,穗發芽抗性也越強,但目前這種相關性的分子機制仍不明晰。基因分析確定:控制穗發芽的基因為OsVP1,是ABA信號途徑重要的調控因子;控制種皮顏色的基因為Rc,是調控紅色種皮主要成份——原花色素生物合成的轉錄因子。在紅色種皮的Rc代換系中,ABA含量略有上升,但ABA信號基因表達明顯上升,OsVP1基因表達上升尤其顯著。
  • 金納米顆粒融合生長的理論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嶷課題組在水溶液中金納米顆粒的融合生長機制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2020,124,066101)。
  • 西北大學王仲孚教授團隊硫酸化寡糖研究取得新進展:用於糖晶片分析...
    近日,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仲孚教授團隊在硫酸化寡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一項研究成果、題為《Strategy for Isolation,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hondroitin Sulfate Oligosaccharides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殷亮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銅催化的不對稱反應。在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二芳基膦氫在銅催化劑(一價銅-雙膦絡合物)和有機鹼的作用下,生成銅-二芳基膦物種,該物種被用於對α,β-不飽和硫代膦的共軛親核加成反應,以高立體選擇性構建了系列手性1,2-雙膦衍生物(Angew. Chem. Int.
  • 同濟大學馬傑教授團隊電容去離子除氯脫鹽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傑教授團隊在電容去離子除氯脫鹽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以低溶解度氯化銀膠體作為前驅體,利用Ti3C2Tx(碳化鈦)還原特性,原位合成Ag/Ti3C2Tx除氯電極材料。銀顆粒的電池轉化效應實現高脫氯容量,Ti3C2Tx二維片層的贗電容特性可以提高離子傳輸速率。
  • 柚皮素納米製劑的新劑型研究進展
    近年來國內外關於柚皮素納米脂質體、納米乳、納米混懸劑、納米凝膠、納米固體分散體和納米粒在提高溶解度、改善吸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對近年來柚皮素納米新劑型研究進行綜述,為其後續研發提供必要的思路和參考。
  • 二維室溫鐵磁/二維有機反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二維室溫鐵磁/二維有機反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4-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在二維磁性材料居裡溫度提升(室溫鐵磁碳納米片)、二維磁性材料類型拓展(二維有機反鐵磁聚合物)方面分別取得了進展。
  • 昆明植物所在韌革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活性天然產物發現與生物合成團隊曾英研究組近年來同劉吉開研究組合作,致力於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2016年結合有機化學和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前體指導的生物合成策略,進一步研究了褐蓋韌革菌混源萜類化合物骨架結構多樣性的產生,闡明了由異戊烯基對羥基苯甲醇通過發散途徑形成韌革菌素類混源萜的生物合成機制(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8), 5463-5466)。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今年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近期HIV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研究這些細胞非常困難,只有百萬分之四的CD4 T細胞中有一個具有感染HIV的特性。【4】PLoS Pathog:重大進展!
  •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3-21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半島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崔永朋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柳偉教授在新型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該研究不僅為可控制備複雜新穎的多孔碳材料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同時也通過師法自然實現了人工技術與天然結構的完美融合,為低成本綠色製備新材料擴展了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