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步當車 ān bù dàng chē
釋義
安步∶慢慢地走。
當∶當作。慢慢地走,就當是坐車。
造句
從公司到家很近,他每天安步當車。
成語接龍
安步當車→車水馬龍→龍馬精神→神出鬼沒→沒齒難忘→忘年之交→交頭接耳→耳聰目明→明辨是非
成語出處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
安分守己 ān fèn shǒu jǐ
釋義
分∶本分。
安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地位,不做違法亂紀的事。
近義
循規蹈矩 奉公守法
反義
恣意妄為 為非作歹
造句
他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農民,只想著種好自家的田。
成語出處
出自宋·袁文《翁牖閒評》。
安家立業 ān jiā lì yè
釋義
安∶安置。安置家庭,建立事業。
近義
成家立業
反義
流離失所
造句
他年輕的時候就在北京安家立業了。
成語出處
梁斌《漫談<紅旗譜>的創作(代序)》:「於是背起鋪蓋卷下了關東,在關東挖參、淘金,積了一些錢,回來安家立業,準備報仇。
安家落戶 ān jiā luò hù
釋義
安∶安置,落戶
在家鄉以外的地方長期居住。在新的地方安置家庭並居住下來。
近義
安家立業
造句
他們一家終於在城裡安家落戶了。
成語出處
郭沫若《鄭成功》第四章:「臺灣每年可收二三季,我們去只要辛苦得幾個月,就可以安家落戶了。」
安居樂業 ān jū lè yè
釋義
安∶安定。居∶住處。業∶職業;工作。
安定地生活,開心地工作。形容人民生活安樂幸福
近義
豐衣足食 國泰民安
反義
流離失所 顛沛流離
造句
和平年代,人們安居樂業,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
成語出處《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安內攘外 ān nèi rǎng wài
釋義
攘∶抵禦。
指安定國家內政,抵禦外來侵略。
反義
同室操戈
造句
要想保持政局的穩定,政府就必須做好安內攘外的工作。
成語出處
漢·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安然無恙 ān rán wú yàng
釋義
安然∶平安。無恙∶
沒有疾病或災禍;沒受損害。平平安安,沒受損傷,沒有發生意外
近義
平安無事
反義
岌岌可危 危在旦夕
造句
他從大火中安然無恙地逃了出來。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安身立命 ān shēn lì mìng
釋義
生活有著落,精神也有寄託。
近義
安居樂業
反義
顛沛流離
造句
王海漂泊半生,到頭來卻沒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成語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云:『汝向什麼處安身立命?』」
安閒自在 ān xián zì zài
釋義
安逸閒適,自由自在。
近義
悠然自得
反義
疲於奔命
造句
我不喜歡安閒自在的生活。
成語出處明·李贄《焚書·預約·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閒自在,從容應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安營紮寨 ān yíng zhā zhài
釋義
安營∶安置營房。紮寨∶修築軍營柵欄。
指軍隊駐紮下來。泛指建立臨時駐地。
反義
班師回朝
造句
這支軍隊在這裡安營紮寨,等候進攻指令。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二折:「這周瑜匹夫,累累興兵來索取俺荊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營紮寨,其意非小。
安於現狀 ān yú xiàn zhuàng
釋義
滿足現有的狀況,不求進取。
近義
故步自封
反義
力爭上遊
造句
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而應該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成語出處
劉少奇《論黨》:「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於現狀。」
安之若素 ān zhī ruò sù
釋義
素∶平常。
面對窘迫的境遇或異常的情況,像平常一樣,坦然處之
近義
淡然處之 隨遇而安 漠然置之 一笑置之
付之一笑 等閒視之 不以為意 泰然自若
淡然置之 少安毋躁 泰然處之 神色自若
泰然處之 淡泊明志 一笑置之 從容不迫
心安理得 如坐春風 鎮定自若 若無其事
滿不在乎 行若無事 不動聲色
反義
如坐針氈 驚惶失措 見異思遷
寢食不安 食不甘味 不可終日
心神不定 心中有愧 手足無措
局促不安 坐立不安 方寸已亂
芒刺在背 食不甘味 心驚肉跳
心煩意亂 七上八下 做賊心虛
心亂如麻 如坐針氈 怦然心動
惴惴不安 方寸已亂 誠惶誠恐
提心弔膽 忐忑不安
造句
面對困境,大家都很驚慌,只有他一個人安之若素。
成語出處
清·範寅《越諺·附論·論墮貧》:「貪逸欲而逃勤苦,喪廉恥而習諂諛,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點擊贊和在看
感覺有用請支持給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