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在談論年味淡了
如今過年的儀式感來自哪裡?
陪你媽燙頭?買新衣服?全家大掃除?
其實最有儀式感的
必須是收壓歲錢呀
壓歲錢這項優良傳統
流傳下來已經幾千年了
傳說古代有個叫「祟」(sui)的妖怪
專挑年三十這天晚上出來摸熟睡小孩的頭
小孩被摸了就變傻子
嘉興府有戶管姓人家
夫妻倆老年得子極其寵溺
過年給了小孩八枚銅錢玩耍
守著小孩不敢合眼
卻不小心睡著了
「祟」半夜而至
正想伸手的時候
枕邊的銅錢射出亮光
「祟」尖叫著逃跑了
從此人們都知道了這個方法
壓「祟」錢流行開來
因為「祟」和「歲」同音
逐漸演化成了壓歲錢
古代的壓歲錢都用紅繩串起銅錢
編成龍的形狀
而現代人的記憶裡
壓歲錢相差甚大
50後60後收到的是幾分幾毛
90後壓歲錢的單位已經變成百元了
而10後20後……
你好意思和小孩比嘛
人家都叫你叔叔阿姨了
不過別憂傷啊
無論多大年紀
你都有機會收到紅包的
不信你往下看
長輩的疼愛:隔代親有多普遍
如果你是小孩子,過年肯定在如下對話中度過——
「不,我不要。」
「不,你想要」
做小孩太幸福了,嘴上說著不要長輩還把紅包往你身上使勁塞,還誇你懂事。
全國各地的小孩子待遇不一樣。
有個記帳app統計,福建的小孩最富有,收到的單個壓歲錢平均金額3500元,然後是浙江3100元,北京2900元,上海1600元,天津1000元。小編覺得這個金額偏高呀,這些地方的同學可以對號入座感受下,你們被平均了嗎?
其他全國大部分省份的壓歲錢都是百元結算。除了一個例外:廣東。
這個富饒的省份,單個壓歲錢平均金額只有50元。在隔壁福建的參照下,形單影隻。
小朋友們最大的一筆壓歲錢,來自什麼人呢?
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給的啦,隔代親是真的。尤其是濟南的老人們,格外疼孫輩。在這裡,父母給的壓歲錢反而沒那麼豐厚。
北京和重慶的「其他親戚」,出手也很大方。
子女的反哺:廣東人最孝順
如果你成家立業孩子長大離家,熬成了春節給壓歲錢的長輩。別急啊,還是有紅包收的。
長大成人的孩子們,會在春節像候鳥一樣從四面八方飛回家,帶著滿滿的問候,和鼓鼓的紅包。
別看廣東的孩子收到的壓歲錢最少,但他們反哺長輩的熱情超高,給長輩的紅包每個多達3500元,並駕齊驅的還有上海。
2000千元檔集聚了大多數省份,也就是說,國內大部分老人收到的過年紅包都是2000多塊錢。
但無論哪裡,給老人的紅包都在千元以上,比給小孩的多出許多。長大成人有了經濟能力的子女,用這種方式默默表達著孝心。
有些朋友就迫不及待地問了,那我們這些辛苦奶娃,娃還沒長大,自己卻長大了的呢?不就兩頭都沒紅包收了?
這位同學請你坐下,親戚朋友給娃的壓歲錢,還不是被你收走了!以為我們不知道嗎?你這類型,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內。
手機搶紅包:薅羊毛大賽
如果你是已經長大,但還沒結婚生子的那類,日子就比較難過了。
不僅過年要面對七姑八姨「怎麼還不找對象」、「怎麼還不生娃」的靈魂拷問,還因為不上不下的尷尬年紀而大概率沒紅包拿……
但數你手機玩的溜啊。搶紅包,會不?
上班的搶工作群裡的紅包,上學的搶班級群裡的紅包。
你隨便打開一個app,都有一個碩大的紅包圖標強行跳到你眼前,紅包雨啊、集卡呀、搖一搖啊、抽錦鯉呀、砸彩蛋啊,不拿幾塊錢紅包都對不住各大廠砸下的真金白銀。
金幣落進錢袋子的那聲「叮」,它不迷人嗎?都行動起來!
我保證文中提及的所有人都搶不過你們。
拜年
你看,沒有騙你,從小孩青年到老人,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能收到紅包吧。
對日益富裕的當代人來說,過年紅包早就超越了改善生活水平的意義。是紅包,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被愛、被關注、被呵護著。
2020年鼠年,送給你最實在的新年祝福吧。祝新的一年紅包收到手軟,「鼠」你最有錢哦!
數據新聞編輯:孟融
設計:許驍 校對: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