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也不想再遭罪了,再也不做手術了!」
2019年底,舌癌復發的鄭大叔架不住疼得經常夜不能寐,來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魏明輝的診室裡,聲淚俱下講述了七年前在外院做手術的痛苦經歷,這個陰影讓他當時選擇了保守治療。
不到半年,他卻找到了魏明輝主動要求手術。這次,魏明輝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支持深圳醫院科室建設的倪松教授一起,兩位「外科聖手」切掉了他的患癌舌頭,卻又從大腿上取了一塊肉,為他再造了一個「舌頭」。
「手術恐懼症」大叔長期靠胃導管進食
57歲的鄭大叔是深圳的一名公務員,7年前曾因舌頭邊緣長腫瘤,做過一次舌癌擴大切除術和游離皮瓣轉移修復術 , 伴隨著手術而來的是長時間的傷口疼痛和進食受限。
去年12月,鄭大叔舌根部又長了個櫻桃般大小的腫瘤。經多方打聽,他慕名來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 , 頭頸外科主任魏明輝教授一眼看出他舌癌復發,建議他再做一次手術。可鄭大叔覺得無法再承受手術,這種「恐懼症」讓他選擇了保守的放療治療。但幾次放療後,他又因出現嚴重的喉部反應、吞咽困難等症狀,直接放棄治療回家了。
直到今年4月,鄭大叔疼得越來越嚴重,實在無法忍受了,才下決心再次來到魏明輝的診室,對他說:「我可以做手術,但希望不要影響吞咽及講話功能。」
為了增強大叔來之不易的信心,魏主任握著他的手安撫他:「您放心,這個手術我很有信心,北京總院的『修復大師 ' 倪松教授近期也在深圳指導工作,我可以邀請他一起完成這個手術,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倪松教授看望患者
修復大師讓新舌活下來兼顧美觀
鄭大叔的影像報告顯示,腫瘤面積已佔舌部的二分之一,深部已達口底、會厭處,同時廣泛累及口底肌群 , 與舌動脈、咽動脈等血管關係密切。
為了徹底清除癌細胞,魏明輝主任聯手倪松教授為他制定了「換舌」的治療方案——舌癌聯合根治手術 + 皮瓣轉移修復手術,這樣既能保全生命,又能恢復其「舌頭」的吞咽和咀嚼功能。
魏明輝主任團隊手術中
「考慮到舌體重建所需要的皮瓣組織量比較大,決定行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舌再造術,即從大腿外側取一塊帶有血管的皮瓣,為患者再造一個完整的新舌頭。」倪松教授說:「這可不是簡單的『拆東牆補西牆』,必須確保皮瓣與切口完美對合,同時還要將纖細的血管吻合,這樣才能保證這塊肌皮瓣的存活。」
修補舌體時需要藉助顯微鏡,在口腔這一極其狹窄的空間裡完成如牙籤般纖細的動靜脈血管吻合。這樣複雜的手術,不僅對醫生操作技巧的精細程度要求極高,而且對醫生的審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手術在保留器官功能的同時,還要兼顧缺損部位的外形。
日前,鄭大叔被送入手術室,倪松教授、魏明輝主任帶領團隊「兵分兩路」同時進行,一路進行腫瘤根治性切除手術;另一路則取患者左大腿外側皮瓣,之後與缺損舌體進行「無縫對接」。
首先為鄭大叔切除腫瘤組織,清掃淋巴結,之後再縫合上從大腿取下的那塊鵝蛋大小的皮瓣。這臺手術最複雜的環節需要藉助顯微鏡,利用比頭髮絲還細的手術線,將皮瓣上的數條血管與頸部動靜脈對接起來,由於後者直徑只有2毫米,醫生只能小心翼翼地「穿針引線」,接一根血管就要耗時數十分鐘。待皮瓣縫合後,還要進行整形,塑造成舌頭的樣子。整個過程中耗時6小時。
魏明輝主任(左二)看望患者
修復後有舌功能和生活質量
術後,皮瓣癒合及血運良好,舌頭外觀明顯改善,鄭大叔和家屬都非常高興。10 天后,鄭大叔便可講話及進食流質。目前,他恢復良好,吞咽順利,說話也較為流利,正在進行下一步輔助化療。
魏明輝表示,應用顯微外科游離組織移植是頭頸及頜面惡性腫瘤修復的一種重要方法,「舌體再造術」既能起到口底大面積缺損的充填作用,又解決了舌癌患者無舌、吞咽以及失去語言能力等問題,最大限度恢復患者舌功能,提高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
— 深晚君特選 —
採寫 | 深圳晚報記者 周倩 通訊員 計越
編輯 | 林冬雯
【來源:深圳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