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子的生活一直過得緊巴巴的,以至於65歲高齡也要去給人當鐘點工。女兒又在外工作,只能跟孫子相依為命。最糟糕的是被查出患有老年痴呆,生性堅強的美子沒有告訴家人,而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的承受。
雖然身體不適,但美子依舊沒有放棄熱愛生活。她喜歡穿碎花長裙帶白色禮帽,再搭配上絲綢圍巾,仿佛歲月並沒有帶走她的青春與活力。
在上班的路上,美子發現了一位瘋瘋癲癲的中年女子,頭髮亂糟糟衣服也髒兮兮,一個人渾渾噩噩癱軟在路中間,嘴裡嘟嘟囔囔地說著:女兒你為什麼要離我而去?
從附近店員的口中得知,原來這名母親的女兒是自己孫子的同學。不知道為何突然跳河自殺。善良的美子心裡不好受,只能默默地為對方祈禱。
美子的僱主是一位中風的老伯,或許是老伯也是單身一人的緣故,他喜歡上了打扮時髦善良勤奮的美子,經常偷偷地塞給她的錢,美子還單純的以為只是對方在獎勵自己的工作努力。
美子喜歡在樹蔭下、花草旁念念詩,或許骨子裡帶點文藝青年的氣質,她總是與其他的老頭老太太有點格格不入。閒暇之餘也喜歡自己學著寫詩,但無奈卻怎麼都找不到靈感。
晚上孫子帶了幾個同學一起回家,他們反鎖在房間裡不知道在說些什麼,見到美子進來他們立馬住嘴,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談論些什麼。
第2天美子收到了孫子同學家長的電話,約她過來談一些事情。一聊之下才知道,原來那位女孩的死是與自己孫子有關的,那位女孩長期受到了多位男同學的侵犯絕望之下最終選擇自我了斷。這次約大家來是為了討論用金錢進行賠償的問題。
梅子瞬間如遭雷劈,沒想到自己一直溺愛的孫子居然是這種禽獸,她哆嗦地想離開問問自己孫子是不是真的,但雙腳酸軟沒有了力氣,目光無神呆呆地坐著。
不知道坐了多久,等回過神來時,發現其他家鄉都已經離開了,美子找到了女孩的遺照,偷偷把它帶回家。
心裡堵得慌的美子掏出了紙,寫下了自己作的第1句詩,沒想到居然是愧疚給她帶來了靈感,真是莫大的諷刺啊。
美子的生活並不富裕,根本湊不出巨額的賠償金。沒辦法,想問其他家長借可惜通通拒絕。突然美子想到了自己那位中風的僱主,她抱著僥倖的心理問對方借錢。結果對方提出了非分的要求,走投無路的美子只好答應。
或許是女人比較好說服女人吧,其他的家長紛紛要求美子拿著錢去接觸那位失去女兒的母親。
美子去到那位母親的家中,發現裡面空無一人,沒辦法美子只好沿著路邊田徑小路找找看,小路上掉落了一堆成熟的杏子,美子突然靈感迸發,在紙上寫道:杏子為了下一代,不惜裂開被踐踏。「那麼我呢?是不是又是如此呢?」
前方的田野中出現了一名農婦,美子上前與她攀談一會,兩人互相交流天氣與收成,說說笑笑仿佛是認識多年的朋友。但直到離開時,美子依舊沒有認出對方就是那位失去女兒的母親,或許是老年痴呆發作,或許是美子認為把錢交給對方是一種羞辱。
晚上美子把那位女孩的遺照偷偷地放在飯桌上。誰曾想到孫子看到照片後居然無動於衷,繼續笑著吃飯。美子瞬間絕望了,她很難理解孫子明明犯了滔天巨錯,為什麼還能滿不在乎?難道他真的沒有一丁點罪惡感的嗎?
心如死灰的美子偷偷撥通了報警電話。
韓國電影《詩》真實又殘酷的解剖了人性,詩看上去與主線劇情無關,但又從側面描述出美子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的震驚、失望、無奈、失望到最後的大義滅親。
美子已經65歲,但依舊熱愛生活,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對人善良不喜歡與人爭執,每天喜歡觀察花鳥魚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靈感來了還是寫下心中所想,內心純真而對生活充滿真摯。但可惜美子是個好人,卻不是善於教育的人,或許是因為女兒離婚遠離身邊的緣故。一直對孫子充滿愧疚心理,以至於溺愛至極,這才有了後面犯下的滔天大禍。
家長的溺愛會導致孩子認為獲得一切都理所當然,所有人都應該理所當然地對他們好,對他們百依百順,不能反駁。而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他們依然會保持這種自私的心理狀態,家長有必要幫助孩子克服自私的心理,讓他們從小就學會尊重他人,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