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想學好英語,應始終跟隨一個英語標準體系學習。
我們是不是有過這樣的困惑:孩子是學劍橋英語,還是朗文國際英語,還是新概念英語呢?除此之外,更有牛津英語、美國小學英語、培生英語等可以選擇。其實叫什麼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課程是否基於一個有廣泛 認可度的英語標準體系。
無論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18歲左右時都要面臨兩大類考試:一是中國的高考英語,二是雅思、託福這類出國留學英語水平考試。所謂走 「直線」,就是在孩子英語啟蒙的時候將目標設定為最終要達到的英語考試要求,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始終朝這個目標前進。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語更不是一天就能夠學成的。其學習過程需要遵循一個有分級、有對接的標準體系。這個標準體系首先是英語水平考試體系,然後是這個考試體系衍生出的課程體系。這樣的英語水平考試體系很多,隨便哪個人都可以聲稱研發了一 套體系。理想的體系應該符合以下條件:針對英語是外語的學習者;從零起點開始分等級;等級分布的密度合理(不能要學三五年才跨越一個等級);有廣泛的國際認可度;對接託福或雅思。
目前,符合這些條件的體系有兩個,一是劍橋大學外語考試部(ESOL)研發的劍橋少兒英語和劍橋通用英語五級證書系列(簡稱「英 標」),二是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CE FR=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e for Languages,簡稱「歐標」),前者是一個考試體系,後者是一個語言建議標準。美國自由化比較嚴重,體系 也比較多,我所熟悉的是由麥克勞希爾教育測評中心研發的LAS Links (LAS=Language Assessment Scales),這是一個分級英語水平診斷體系(簡稱「美標」)。
我國尚沒有針對青少年從零起點開始的分級英語標準體系,只有一套指導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簡稱「課標」)。
下文是對這些標準體系的解讀,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了解它們。從一開始就跟隨這些有廣泛認可度的標準體系學習英語,即走「直線」,將給孩子的英語學習帶來最理想的投入產出比。
隨著北京外國語大學青少英語(北外青少)新校區的不斷建立, 我們面臨越來越多有著不同英語學習背景和經歷的孩子,以及對他們充滿期盼的家長。我們在不斷地完善我們的入學測試,力求在短時間內對孩子的英語水平有一個相對準確的評判。我們根據孩子的年齡、英語學習經歷、現場測評以及與家長的溝通情況最終定級。
這個過程不乏糾結,因為有些家長質疑我們測評的準確度,特別 是那些一貫重視孩子英語教育的家長,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讓孩子從小學英語,覺得孩子應該學得很出色,所以很難接受孩子的定級低於預期的結果。
這樣的例子在小學三年級上下的孩子身上特別突出。這時候,孩 子小升初已經提上日程,家長希望孩子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可以拿到 一個中學認可的英語證書,於是開始關注對接這些證書的課程。
縱觀這些孩子的英語學習史,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在三個甚至更多的課程體系之間切換,另一種是在目標和檢驗標準不清晰的體系中學習。要知道,不管體系自身多麼周全,都不可能做到體系之間的無縫對接,要麼有重複,要麼有遺漏。
來源:《英語,孩子這樣學》 作者:曹文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