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的4月17日,明天之後的4月19日22時45分,北鬥七星的鬥柄將指向辰位,太陽的黃經同時也會達到30°,從那時開始,一年一度的二十四節氣就會進入「穀雨」節氣。時至穀雨,農村常有「穀雨難得雨」的說法。那麼,「穀雨難得雨」到底是什麼意思,農民為什麼要這麼說,有道理嗎?
所謂「穀雨難得雨」,直白的理解就是說,在穀雨節氣裡,降雨也是難得的。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最主要的特點應該是春雨綿綿,降水增多,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節氣。之所以會流傳「穀雨難得雨」的說法,是和穀雨節氣的氣候和物候特點有密切關係的。
從物候學上來說,穀雨也被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意思就是說,穀雨之後,國內各地的降雨量都會開始增多,坑塘和溝渠裡的浮萍又要開始生長了。喜歡唱歌鳴叫的布穀鳥由南向北陸續出現,告訴「阿公阿婆,割麥插禾」。田間長勢漸旺的桑樹上,也能見到戴勝鳥的身影。時至穀雨,春到暮春。果園裡的杏花和桃花已經開過,柳絮和楊絮隨風飛落。雨生百穀,穀雨正是春季播種插秧最好的時節。
從氣象學上說,穀雨之後,國內華南大部地區的常年降雨為30——50毫米,相對充沛,正適合稻穀和玉米的生長,但華南個別旱區穀雨之後降水依然偏少。西北高原山地,也正是一年當中的旱季,需要灌溉。華北等地雖然降雨天數增多,有時候卻並不能形成有效降雨,降雨量與需求量不成正比。隨著氣溫的升高,土壤水分蒸發加快,雨量小同樣不能離開澆水。所有這些,才是農民常常感嘆「穀雨難得雨」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