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的打工度假生活進入倒計時,回顧這將近一年的打工度假之旅,發生了蠻多有趣的故事。
好久好久好久沒更文啦,上一篇好像是一年前???這一篇就寫我在澳洲的打咖啡日記吧~
畢竟疫情期間,這是唯一一份保住的工作,看來澳洲人還是離不開咖啡哈哈。
在來澳洲之前就勵志一定要做咖啡師,據說澳洲有全世界最好喝的咖啡,而且get了這項技能後,之後找工作也就不愁啦,畢竟咖啡是澳洲人的必需品。
澳洲人對咖啡的迷戀度,引用詩人Peter Altenberg的話就是「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
據統計,澳洲人消耗最多的飲品就是咖啡,早晨上班前來一杯,中午來一杯提個神,下午茶也少不了咖啡,而周末的咖啡館更是擠滿了人。約見朋友的好去處,除了酒吧就是咖啡店。
清晨六點半走在路上的莫非兩類人,建築工人和在咖啡店工作的人。記得我在雪梨的一家咖啡店工作時,每天早上4點50起床,乘地鐵,6點到咖啡店上班。這家是專門做take away咖啡的,周邊是住宅區和辦公樓,所以一大早6點鐘店門口已經排滿了施工工人等著買咖啡。
咖啡師Sam會先給我和Christina做一杯咖啡,然後忙碌的一天就開始了。點單,收銀,補貨,這是我在這家叫「best coffee house」的工作日常。
直到來到珀斯,工作的這家咖啡店,提供了免費的咖啡師課程培訓給我,這才讓我從服務生進階成咖啡師小白。
現在可以每天自己做咖啡,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磨咖啡豆,萃取合適的espresso,再打好奶泡,拉一個自己喜歡的latte art,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像是畫一幅畫,打稿再上色。
對於一個完全任何咖啡店工作經驗,也不會打咖啡的人來說,想要找到一份咖啡師的工作,真的蠻難的。尤其是大城市像雪梨,墨爾本,高手太多了,最起碼得有一年以上的打咖啡的經驗才有資格申請咖啡師(barista)的工作。barista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家咖啡店的成敗。
語言是基本項,咖啡師不但要能和客人無障礙溝通,還得健談,能夠和客人聊各式各樣的話題。這也是一大批regular customer留下來的原因。總而言之,必須技術好/體力好/記性好(能夠記住熟客的名字和喜愛的咖啡)。
所以我的策略是,從咖啡店的服務生做起,等待機會。在雪梨的前3個月,我在幾家咖啡店做服務生,雖然連咖啡機都沒碰過,但是最起碼了解了咖啡店服務和點餐用語,咖啡的種類和咖啡店的運作模式。
後來到了珀斯,因為之前有過在咖啡店的工作經驗,所以蠻輕鬆地找到了一份附近的咖啡店的工作。從此,開始打咖啡的日子啦~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家算是混合型的餐廳,買三明治的客人多過點咖啡的客人,所以店裡的主要受益來源於餐點。當初在這家咖啡店面試的時候,manager說讓我先在店裡做三明治,之後店裡可能會提供咖啡課程培訓。
其實我並沒有對咖啡課程期待太多,想著學會了做三明治也挺開心的,回國還自己自己做呢~而且在manager培訓我做三明治的時候,我發現做個簡單的三明治也有挺多要學習的,熟背十多份食譜,記住食材的擺放順序,磨練切三明治的刀工,包三明治的手法.
在這家店工作將近一個月左右,機會來了!manager把我和新來的員工都送去了咖啡公司培訓。店裡的咖啡機和咖啡豆都是由這家叫leaf bean的咖啡公司提供的,所以他們會不定期地給客戶(購買咖啡機的咖啡店)的員工提供課程培訓。
課程分為兩種,一個是咖啡師基礎課程(basic barista training),另一個是拉花課程(latte art training)
我只去參加了第一種,入門級別的興趣班。早上9點開始到下午1點,理論2小時,實操2小時。熟悉咖啡的種類,知道各種咖啡飲品的配方,然後每人一臺機器,牛奶和咖啡豆不限,開始打咖啡。
這節算是我的咖啡啟蒙課,解鎖了打咖啡,也認識了同樣喜歡咖啡的人們。因為是全英課程,所以很多專業詞我都不太明白,實操的時候一臉懵。幸運的是,在我旁邊的義大利女生是有著10年經驗的咖啡師,耐心地解答了我的問題❤️還有老師summer,也是不嫌我麻煩,在旁邊盯著我打咖啡。
課程結束後,每個學員都拿到一份證書,但是咖啡師的證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實戰能力。
❓我知道很多打工度假的小夥伴們也想要找份咖啡師的工作,糾結要不要花200刀去上咖啡課程,我的建議是
1.可以去報班學習,為的不是證書,而是真正學習咖啡的知識,然後再去應聘咖啡店的工作,寬容一點的咖啡店可能會讓你做take away的咖啡。
2.不去報班,完全網上自學,自己買一個小型的咖啡機在家練手,get了打咖啡喝拉花的技能後,再去咖啡店應聘barista,成功率會大很多。
上完課回到咖啡店上班的第一天就被要求打咖啡,看著一摞摞的咖啡點單紙放在我面前,心慌的不行。在店裡打的第一杯咖啡,場面是兵荒馬亂,打出來的咖啡也是不忍直視。Flat white, latte, cappuccino, mocha...各種飲品的配比還沒記熟,奶泡也打得很粗,拉花又還沒學,每個環節都不過關,結果當然是被manager一通罵。
前一個月每一天都被罵,漸漸上手之後,每天被罵和犯錯的次數就變少了。快速提升的技巧就是虛心向身邊的人請教學習+自學。店裡的同事們大都比我在這裡的工作時間長,打咖啡的經驗也比我豐富,勇敢地厚著臉皮問他們吧!
每天一有空就在YouTube上看各類關於咖啡的視頻,前期糾結在打奶泡和熟悉咖啡飲品上。慢慢地打奶沒問題了,第二個月進階到拉花,反覆看拉花的視頻,反覆練習,從中找到自己的錯誤,在第二天的工作中去實踐和糾正。最開始只能拉出小心心,後來就拉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圖案哈哈,哇也不知道叫啥。
技術活都沒有捷徑,勤奮最重要,不怕犯錯。
黴黴說過「I’m not proud of my mistakes, but I’m proud that i learned from them which made me a better person today」
咖啡師在不同類型的咖啡店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並不一樣,通常我們把咖啡師也叫做cafe all rounder,意思是什麼都得做。普通的咖啡店,咖啡師通常主要負責做咖啡,兼職點餐收銀。其實在咖啡店工作過的人就知道,咖啡師這個職位並不像想的那麼浪漫。
我所工作的店更像是餐廳和咖啡店的結合,所以每個人的角色都是多重的,什麼都得幹,什麼都要會幹。點單,打咖啡,做三明治,收桌子,洗碗,掃地.
通常lunchtime是客人最多的時候,又要serve客人又要打咖啡,忙碌的同時還要被manager催速度。忙的時候咖啡師可能同時接到幾十杯咖啡的單子,既要保證速度又要保證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咖啡師其實是一個高強度高壓的工作。
不過大部分時候都是幸福。有一群可愛的同事們,可以每天聊各種話題,尤其是剛成年Liv真是很活潑,是個精力旺盛的party girl。通常前一晚熬夜轟趴,第二天照舊上班; 認識了性格很match的Sophie,學習工作兩不誤,是個很聰明的女孩子; 為我解答各種戀愛問題的Edern; 還有能力超強的我們的manager Linh, 每天5點半起,工作到下午6點,一年365天都是如此,真是佩服。
不時地有小餅乾吃,每天可以自己打咖啡喝。Anthony是manager的兒子,暑假的時候在廚房裡工作,經常創新食譜給我們試吃哈哈
店裡的客人也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每天遇到不同性格的客人,不同年齡段的人,真的是很有趣呢。我所在的區域Nedlands是一個靠近海邊的富人區,所以客人大多是5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我真的莫名地喜歡和老人家聊天。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他們聊天就像和智者聊天一般,往往能夠給你些生活的指點。
每次點餐的時候,老爺爺老奶奶喜歡喊「sweetie,love.」,好溫暖。有些老奶奶年紀雖大,但是依舊美貌優雅的女性,打扮的精緻,戴著太陽帽,圍著絲巾,抹上口紅,拎著手提袋,穿著碎花圖案的長裙,點餐的時候微微一笑,看見你會誇你各種好看,結帳的時候還會給小費哦~
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morning person。清晨7點鐘的街道是屬於早起的人的,早起去喝咖啡的人,和早起在咖啡店工作的人。
我在國內基本不喝咖啡,在韓國旅行的時候喝過一些咖啡,對咖啡的痴迷是從到了澳洲以後才有的。工作日通常我是6點半起床,到店裡做完三明治後,10點鐘做一杯咖啡;非工作日呆在家也習慣6點半起床,做運動,洗澡,然後早餐配咖啡。
數據顯示,最受澳洲人歡迎的咖啡飲品分別是:LATTE 第一 43%, FLAT WHITE 第二 20%, CAPPUCCINO 排在第三 12%。我最喜歡的是cappuccino(上面的奶泡+巧克力粉),對!我只喜歡混合著咖啡味的綿密奶泡+巧克力粉,剩下的我就...直接倒了,對不起🤣
咖啡的際遇真是奇妙,中午從咖啡店下班後,做好一杯咖啡,拿著iPad去樓上的休閒區坐著,正好旁邊坐著一位74歲的老奶奶在看報紙(看著只像60歲,應該叫她lady!!!)我們倆隔著很近,開始閒聊起來。因為澳洲的病情最近好轉了,政策也有所放鬆,所以今天商場裡的人相比之前多了些。
我們倆還是擔心著疫情,所以聊天過程中還是保持著社交距離。好久沒有愉快地聊天了,好喜歡這位老奶奶。她打扮得很時髦,戴著豹紋太陽鏡,嘴上抹著鮮豔的紅色,體態均勻,左手拿著咖啡,右手記錄筆記。她說她的丈夫23年前去世了,之後她每天就是早上出門喝咖啡、看報紙,然後回家看電視、閱讀,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和我告別的時候,說下次去樓下買我的咖啡喝,然後在旁邊模特的海報旁停留了一會兒,問我模特身上的衣服怎麼樣,她想試試。本來有點down的我,遇到這位老奶奶,突然打起精神,慧豬豬也要認真度過每一天呀~生活中能夠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真是幸運呢。
ertland | 做打工度假er代申請路上的守護者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者投稿、合作意向請微信聯繫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