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假期進行時,不時看到關於作業的消息,孩子們在家裡,家長的故事,遠多於孩子在學校時的故事。
這不,一位老師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國慶當天,沒有作業,從10月2日開始,每一天一篇日記,其它的生字聽寫、不認識的字注音、古詩注釋和默寫、日積月累以及課文閱讀,就不強行布置了。
在這條布置作業信息裡,老師還說,孩子是自己的,想學你們就多管,不學也沒啥影響,以後強行布置的作業很少了,以後布置作業後面都會加上「自願」二字。
可能是怕有些家長不明白,隨後又發了一條信息:「一些家長說我們班作業多,別的科目作業少,羨慕別的班作業少,我會接受家長的建議,快樂學習。」
這兩條信息,我看了三遍,看到了字裡行間有兩個字「無奈」,對於家長們的態度,實在是無奈了。
這是三年級的語文作業,一天一篇日記,其他的作業隨便,這作業多嗎?作為老師,作為一個對孩子負責的家長,可以肯定地說,一點也不多,夠減負的了。
不過,有的家長不這麼認為,老師剛說完,就有家長懟了:啊,這還叫少了?一片日記還要寫滿一整篇?唉,太無語了!才只是三年級,你讓初中生都好多娃娃做不出來。
嫌多,感到非常詫異,這是這位家長的表現。我不知道,再少,就是8天的假期,一個字的作業也不布置嗎?
看信息的內容,也知道家長的學歷不會高於初中,特點是喜歡問號連著用,一段話裡三個問號連用的就有三次,餘下的,就都是感嘆號。這是不識幾個字還要顯擺的人的最顯著的特徵。
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用標點符號,至於錯別字,倒是可以理解,手機打字,錯誤所在難免。
在這位家長看來,這任務太重了,學生無法完成。這位家長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實如此,初中娃娃都寫不出來,成人都很難做到。
這進一步證明了,這位家長小時候是一個學渣,以學渣之心看待這個作業,也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三年級孩子是否可以做到呢?小學三年級是正式作文訓練的開始,是在一二年級寫話的基礎上進行的。
寫日記,是學生作文訓練的最佳方式之一。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讓孩子們寫自己假期中的事,怎麼可能沒有可寫的呢?內容並不缺乏,缺乏的是信心,是家長的支持。
當家長首先就有畏難情緒時,孩子們還有完成作業的信心嗎?有這樣的家長撐腰,難怪現在那麼多學生不做作業,不交作業,因為他們太懂得家長的心了。
減負是一個很時髦的高頻詞,只要家長想甩包袱,想只顧自己輕鬆自在,隨時可以拿來說事,拿來懟老師。
而實際上,有些地方的學生現在需要的不是減負,而是應該「加負」,負擔減到都幾乎沒有作業了,一篇寫百十字的日記都變成負擔了,這樣的孩子,長大真能擔負點什麼?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我在留言區內看到,不少家長跟這位家長心意相通,有一位網友說,不給家長帶來壓力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如果好老師的標準是這個,說真的,太容易了,如果老師良心過得去,天天不布置作業,讓學生隨便玩就是了。用這位老師的話說,「快樂學習」,就怕只剩下「快樂」,「學習」早就不存在了。
如果老師真的這樣做,投訴信估計又會跟雪片一樣飛向校長室,飛向教育局,這老師太不負責任,是瀆職,要查辦。
從一條布置作業的消息,看出了家長的眾生相,反映出現在的老師,在無知無畏還自以為是的家長面前,是多麼的無奈。
教育,首先是對家長的教育,其次才是對學生的教育。
這話說的太對了!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