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臺北行,前往萬千文物聚集地,記錄中華文化成長的臺北博物館

2021-01-10 王亞方愛旅遊

臺北故宮博物館對我有著無法抵禦的吸引力。裡面有太多無法估價的藏品,記錄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成長。這裡畢竟也是臺灣與大陸一脈相承的見證。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來之前就看到過「肉體在北京,靈魂在臺北」,在北京見過恢弘大氣的主體建築和館藏,而臺北放著的都是當年蔣公精挑細選保護下來的稀世國寶,怎麼也要來一探究竟。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收藏的是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從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帶去的文物,來臺之後先是安放在臺北故宮附近的外雙溪,後來因為文物保存的條件需要,才建立了今天台北故宮博物院。據說藏品多到同時能展出的只是九牛一毛。這導致臺北故宮的展品是周期性變化的,不同時間去看到的不盡相同。當然鎮館之寶一顆白菜和一塊肉是少不了的,這件展廳裡只有這兩件還是人來人往的。

首先,搭乘捷運去到這個同樣神往已久之地,由於去得早,臺北故宮沒有什麼人;從外觀看,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差別甚大,畢竟後者是具有數百年歷史的皇宮,而前者只是用來展覽文物所建的只有幾十年歷史的地方,建築也同樣精美;它主體接近白色,只有屋頂上的瓦片是淺淡的青黃色. 顏色雖有些不同,但威武的青銅獅子與雲紋圓柱還是有著明清古建築的傳承。

一步步走進它時,我是興奮的,故宮博物館的建築像一塊價值連城和田籽玉,矗立在我面前。建築的顏色很簡單,它不同於北京明清建築的紅磚琉璃瓦,進入臺北故宮內,整體設施非常現代化,而且服務同樣做得非常好,每個服務人員都是彬彬有禮、笑容滿面,感覺非常舒服。

接著,展館主體有三層。三層以青銅器、玉石為主,二層主要展出書畫作品,一層瓷器居多。我們近距離觀察毛公鼎,銘文共497個字,是銘文最數量最多的鼎。翠玉白菜是大陸遊客最想看到的藏品。而著名的肉形石看上去特別小,一口就可以吞下的樣子。著名的翠玉屏風曾被汪精衛送給了日本天皇,抗戰勝利後被蔣介石第一個點名討要回來的國寶。有句老話:「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

最後,提醒小夥伴們進入博物館不能帶水或者食物,甚至水瓶也不可以,必須寄存。館內指定地點會有飲水機和紙杯,裡面的冷氣非常強,建議帶薄外套。這裡比想像中大很多,而且展品數量巨大,這裡畢竟也是臺灣與大陸一脈相承的見證。有一些文人在博物館待個十天半個月,在士林租借一套公寓,就為了經常來拜訪博物館。

結語:臺北故宮為了保護好文物,做了相當全面且完善的管理和設施,作為公民,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注這些文物,是為了讓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而能夠得以保存這段珍貴歷史的正是博物館。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
  • 這裡擁有中華精粹藝術品,浩瀚文物藏品,來臺北博物館不虛此行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臺北 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稱 臺北 故宮、 中山 博物院。是 中國 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中國 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 中國 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 臺灣 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這裡知名度最高的藏品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它們和毛公鼎合稱「故宮三寶」,在館內有獨立的展區。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謝小韞: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臺灣「中時新聞網」日前發表前臺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的署名文章《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
  • 張泉靈抖音直播推薦:去山西、南京、臺北博物館一定要看這些文物
    近日,在抖音「雲遊博物館」活動上,文化大咖張泉靈走進直播間,向抖音用戶還原了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的故事。與此同時,張泉靈還闡述了國內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張泉靈表示,博物館沉澱著人類的智慧,記錄著各行各業的歷史,故宮、山西省博物館、南京省博物館、臺北博物館等都是值得參觀學習的好地方。
  • 張泉靈抖音直播推薦 :去山西、南京、臺北博物館一定要看這些文物
    張泉靈表示,博物館沉澱著人類的智慧,記錄著各行各業的歷史,故宮、山西省博物館、南京省博物館、臺北博物館等都是值得參觀學習的好地方。  除了故宮,湖南博物館、山西博物館、南京博物館、臺北博物館也各有千秋。張泉靈表示,遊覽山西博物館最好的方法是先看完場展,再去實地。山西是我國地上文物最多的地方,所以在山西博物館看完建築歷史之後,可以按圖索驥去各個縣找一找實物,現在山西還留下了許多保存較好的雕塑。  如果要看好瓷器,除了故宮之外,一定要去南京博物館,南京博物館保留著不同種類的瓷器。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臺灣報摘精選30 November 2020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臺文化部門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關注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華。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改名,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大陸割裂,這是兩岸堅決反對的。
  • 臺北南投6天遊路線推薦,來感受一下臺灣的文化吧
    首先就是臺北101大廈了,如果是在國內大城市居住的遊客,或許對101不會太感興趣,但是作為曾經的世界最高樓,臺北101還是值得一看的,光是獨特的造型就可以好好看看。購買門票後,乘坐電梯升上101的觀景層,整個臺北的風景都能一覽無餘。離開臺北101大廈後,大家可以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館。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但故宮不止一座,在我國臺北,也有一座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的皇家建築群,其珍藏的文物比故宮都多,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士林區,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
  • 蘇貞昌揚言:臺北博物館屬於「2300萬人」,遭到質問
    作者:鄧鄧審閱:臨既國民黨全代會近日落下帷幕,在這次會議中,有些國民黨對「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表示了十分的不滿,還要求國民黨把來自大陸的屬於臺北故宮的那些文物都要回來國民黨黨員呼籲「把國寶要回來」國民黨代表在這次會議上提出,現在臺北博物館的那些國寶都是由國民黨帶回來的,所以應該進行抗爭,把那些原本由國民黨辛苦帶回來的文物再收回來,那麼臺北博物館的門票收入就能變成國民黨的合理收入,國民黨也就有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途徑。
  • 臺北故宮被迫降級?落民進黨手裡算是毀了
    這次要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主意了,計劃把「行政院」轄下的這個二級單位,降級為文化部門下的三級單位,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在南臺灣的故宮南院改名為「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有70萬件文物,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總共有2972箱之多。這些文物是5000年中華文明縮影。1933年國立故宮北平博物館成立時,它就隸屬於行政院管轄,受立法院、檢察院監督。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吃相難看,蘇貞昌:臺北「故宮文物」屬於2300萬島民!
    島內「臺獨人士」正持續推動臺灣地區在各個領域實現「去中國化」,如今更是將黑手伸向臺北故宮,這些人處心積慮要推動臺灣「獨立」,在文化領域也採取了越來越多的危險行動。要把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保護要回來,通過抗爭,未來臺北故宮的門票收入就都屬於國民黨了。對此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黨代表發言的聲音很多,面對不同的意見,最終的決定會多方聽取意見,在有共識的部分達成一致形成國民黨決議。不過他還解釋就6日黨代表陳麗旭的發言,他認為這隻代表個人的意見。
  • 中國北市,穿過臺北,讓我們去領略中國臺北的風光吧
    臺北又被稱為「北」市,這是中國臺灣省的省會,這裡到底有多少魅力?臺北是臺灣省的六個直轄市之一,也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觀光、工業、商業和傳播中心,臺北經濟發達,世界上最具權威的世界都市研究機構之一的GaWC被評為世界第一線城市,另外,2019年1月臺北市入選「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排行榜,同月,臺北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排行榜,讓我帶您參觀這個不可思議的城市。
  • 拿2000件文物交換日本100件文物,展期50年?臺北故宮闢謠
    陳其南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圖片來源:臺灣《自由時報》)【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臺灣「東森新聞網」11日報導,有島內網民在社交平臺稱,臺灣決定用臺北故宮的2000件文物,換取日本的100件文物,交換展期長達50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報導稱,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是屬於臺「行政院」,現在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有問題。消息傳出後,有人擔心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會從二級機關變成三級機關,會矮化臺北故宮。此外,一旦改制,臺北故宮是否會改名,還有人說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蘇貞昌吃相真難看:臺北故宮文物屬於2300萬島民!
    島內「臺獨人士」正持續推動臺灣地區在各個領域實現「去中國化」,如今更是將黑手伸向臺北故宮,這些人處心積慮要推動臺灣「獨立」,在文化領域也採取了越來越多的危險行動。9月6日,國民黨全代會6日落幕,在會中有國民黨黨代表對凍結黨產表達不滿,認為應該把臺北故宮的寶物要回來,稱只要抗爭,故宮的門票就可以歸國民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