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吃相真難看:臺北故宮文物屬於2300萬島民!

2020-12-21 騰訊網

島內「臺獨人士」正持續推動臺灣地區在各個領域實現「去中國化」,如今更是將黑手伸向臺北故宮,這些人處心積慮要推動臺灣「獨立」,在文化領域也採取了越來越多的危險行動。

9月6日,國民黨全代會6日落幕,在會中有國民黨黨代表對凍結黨產表達不滿,認為應該把臺北故宮的寶物要回來,稱只要抗爭,故宮的門票就可以歸國民黨所有。而在7日蘇貞昌也表示臺灣的東西屬於2300萬人。這一言論再度引發熱議,「綠綠」們滿腦子都是「仇中、去中和反中」,說出來的話不免荒唐。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此次在會上提出不滿的是國民黨代表陳麗旭,她呼籲國民黨「收回」自己的東西。要把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保護要回來,通過抗爭,未來臺北故宮的門票收入就都屬於國民黨了。

對此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黨代表發言的聲音很多,面對不同的意見,最終的決定會多方聽取意見,在有共識的部分達成一致形成國民黨決議。不過他還解釋就6日黨代表陳麗旭的發言,他認為這隻代表個人的意見。

不過很快添油加醋的人就來了,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回應,臺灣的東西屬於2300萬人,而不是哪個黨的。這一說法本意是減輕民進黨的壓力,但這番言論很快遭到了愛國人士的抨擊,明明是從大陸來的文物,蘇貞昌這是要代表臺灣地區人民做決定了?很快網友們一擁而上對蘇貞昌進行抨擊。

有網友不滿「綠綠」們對臺北故宮文物的歸宿說三道四,有網友抨擊蘇貞昌:你們這種甘於日本殖民文化的人,最沒資格對臺北故宮問題說話,天天喊著「去中國化」,現在連故宮的寶物都盯上了,吃相難看不說,難道還準備否認這些東西來自大陸的事實嗎?

另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也表示,臺灣故宮中展示的都是中國歷史文物,「臺灣化」的做法不切實際。一些「臺獨」人士不斷切割兩岸關係,在文化上採取的舉動也讓人警醒。國臺辦曾指出,兩岸故宮所珍藏的中華民族瑰寶,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象徵,需要我們兩岸同胞共同去保護和傳承。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吃相難看,蘇貞昌:臺北「故宮文物」屬於2300萬島民!
    9月6日,國民黨全代會6日落幕,在會中有國民黨黨代表對凍結黨產表達不滿,認為應該把臺北故宮的寶物要回來,稱只要抗爭,故宮的門票就可以歸國民黨所有。而在7日蘇貞昌也表示臺灣的東西屬於2300萬人。這一言論再度引發熱議,「綠綠」們滿腦子都是「仇中、去中和反中」,說出來的話不免荒唐。
  • 蘇貞昌揚言臺北故宮文物屬於「2300萬人」 島內民眾發出靈魂質問
    蘇貞昌7日上午回應聲稱,臺灣的東西是屬於「2300萬人」。對此,島內網友痛斥:「滿腦子『反中』『去中』的『綠綠』們是全天下最沒有資格對臺北故宮文物說三道四的人!」此外,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7日上午回應聲稱,臺灣的東西是屬於「2300萬人」,不是屬於哪一個黨的,揚言「國民黨的代表在大會裡講的話,我們不予置評,但是臺灣人自有評斷」。「滿腦子『反中』『去中』的『綠綠』們是全天下最沒有資格對臺北故宮文物說三道四的人!」
  • 蘇貞昌揚言:臺北博物館屬於「2300萬人」,遭到質問
    作者:鄧鄧審閱:臨既國民黨全代會近日落下帷幕,在這次會議中,有些國民黨對「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表示了十分的不滿,還要求國民黨把來自大陸的屬於臺北故宮的那些文物都要回來,並且還可以採用一些抗爭手段,讓臺北故宮的門票收入都能成為國民黨的,蘇貞昌也在不久之後發表言論,稱臺灣的東西是屬於2300萬人的,遭到不少網友的反駁。
  • 蘇貞昌「黑手」伸向臺北故宮文物,臺民眾怒斥:你沒資格
    對此,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駁斥稱,臺北故宮裡面的文物屬於2300萬人。而蘇貞昌的這番言論也引起島內民眾的不滿,有網友表示,一直努力「去中、反中」的『綠綠』們,最沒資格對故宮裡面的文物說三道四。蘇貞昌「黑手」伸向臺北故宮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稱,國民黨代表陳麗旭在9月6日舉行的國民黨全代會中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館裡面的文物都是國民黨帶回來的,國民黨應該採取行動,把這些文物、門票收入要回來。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華。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改名,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大陸割裂,這是兩岸堅決反對的。
  • 臺北故宮被迫降級?落民進黨手裡算是毀了
    臺北故宮有70萬件文物,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總共有2972箱之多。這些文物是5000年中華文明縮影。1933年國立故宮北平博物館成立時,它就隸屬於行政院管轄,受立法院、檢察院監督。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拿2000件文物交換日本100件文物,展期50年?臺北故宮闢謠
    陳其南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圖片來源:臺灣《自由時報》)【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臺灣「東森新聞網」11日報導,有島內網民在社交平臺稱,臺灣決定用臺北故宮的2000件文物,換取日本的100件文物,交換展期長達50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說到故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京故宮,坐落在我國首都的故宮古建築群,其宏大的規模,雄渾的氣勢,承載了絕大多數人對皇家建築的想像。但故宮不止一座,在我國臺北,也有一座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的皇家建築群,其珍藏的文物比故宮都多,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
  • 讓文物走入民眾生活: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影院合作推出創意產品
    新華社臺北9月17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臺灣威秀影城合作,將乾隆時期四款珍貴花瓶花紋,轉化成爆米花與飲料包裝商品,於17日推出「乾運興隆」故宮限定款系列產品。雙方首次合作,讓傳統與現代相互碰撞,也讓臺灣影迷更加親近中華傳統文化。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臺灣名嘴:兩岸終將統一 臺北故宮屬於所有中國人
    海外網7月18日電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16日公然叫囂「臺獨」,還揚言要把「故宮臺灣化」。對此,臺名嘴黃智賢今(18日)在社交媒體發文怒斥。黃智賢表示,臺北故宮不是「臺獨」的,它屬於所有中國人。將來等兩岸統一,故宮必須完完整整地回到北京和南京去,一件都不能少。
  • 綠營名嘴有了個大膽的想法:要把臺北故宮文物和國民黨打包送回去
    泛綠陣營中的時事評論員苦苓,就在一檔政論節目中表示,臺北故宮中的文物其實是國民黨「偷」來的,要把它們同國民黨一起打包送回中國大陸。據了解,相關節目於9月7日晚上線播出。在這檔名為《辣新聞》的綠營節目中,苦苓直言,「(臺北)故宮國寶不是臺灣的,是國民黨帶來的,稍微修正一下,是國民黨『偷』來的。」之所以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苦苓解釋說是因為,在決定將文物轉運至臺灣時,蔣介石已經下野。正因為是「偷」的,所以民進黨當局成立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清算起國民黨來更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有文物696344件,然而日常對外展出的文物僅有2000餘件,未展出的大量文物在哪裡呢?答案就是臺北故宮後面的那座山,建造時工匠將山掏空,展出的文物在館內,普通的文物放在庫房,而精品中的精品則嚴密保護在山洞中,裡面各個角落都裝滿了監控和紅外報警設備,想從山洞裡盜寶是不可能的事情。
  • 一國珍寶花落兩岸,北京故宮文物如何流落到了臺北
    一場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搶運最成功、歷史影響最深遠的文物大遷徙拉開了序幕。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華的戰火引起了國民政府對故宮寶物安全的擔憂。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主張文物南遷避難,院長秘書吳瀛等人反對南遷。反對最厲害的要數古物陳列所所長周肇祥。國寶處置之爭也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喧囂,一派主遷,一派反對。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