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是位於歐洲南部的國家,其前身是頗具影響的羅馬帝國。然而自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數千年間,義大利的領土上都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義大利的控制權在幾大帝國手中輪番易手,得益於建國三傑的運籌帷幄,在19世紀末,義大利終於走向統一。
統一後的義大利加入了列強們瓜分世界的行列,然而其戰績乏善可陳。其身為歐洲列強,竟然數次被非洲土著擊敗。當然義大利被非洲土著擊敗,也有非洲土著組建現代化軍隊的因素。然而對比同時期也是後起之秀的德國,義大利就沒有什麼理由為自己開脫了。
在瓜分世界的行動中,義大利並沒有獲得多大的利益。時間來到了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義大利起初持觀望態度,在協約國佔據優勢之後,轉而倒向協約國。然而戰後的分贓行動中,義大利並沒有得到協約國許諾的利益,它和美國一同成為一戰中最大的冤大頭。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墨索裡尼的法西斯政黨,推翻了義大利政府。
墨索裡尼在掌握大權後,為了證明自己強於先前政府。必然要為義大利尋求更大的利益。在奪取了衣索比亞後,加入二戰成了義大利繼續尋求利益的選擇。但是義大利加入二戰真的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嗎?不參加二戰,義大利又會是什麼處境呢?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義大利是否有絕對的理由參加二戰。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答案是肯定的,要尋求更大的利益,勢必要挑戰既得利益者。而在二戰的年代,一戰中受益的英國法國,成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義大利雖然沒有損失利益,但是也沒有得到利益。再次加入英法的陣營,會不會像之前一樣,再次被欺騙,也是個未知數。
換言之,就算英法這次不欺騙義大利,他們也沒有利益能夠送給義大利。割讓自己的殖民地送給義大利是絕不可能的,打敗德國用德國的土地送給義大利,因為中間隔了瑞士而不可行。那義大利能得到什麼好處?答案是什麼好處也沒有,還是做白工。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怎麼可能再次加入英法陣營?
義大利能夠謀求的利益,除了巴爾幹半島的幾個小國,就只剩下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所以加入軸心國對抗同盟國,也是義大利必然會做出的選擇,只可惜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著實感人,不但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拉了盟友後腿。
那保持中立義大利又會擁有什麼處境呢?西班牙是個很好的例子,保持中立戰勝國就沒有幹涉你的理由。加之義大利與西班牙的地理定位幾乎相同,因此兩國的處境也應該類似。但是墨索裡尼的執政能力,是否能與弗朗哥相比,這我就不敢妄下結論了。並且弗朗哥與墨索裡尼的處境,也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不參加二戰,義大利的處境究竟會如何,這件事不能下定論。各位網友對此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