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25日,義大利國王伊曼紐三世召見墨索裡尼,國王告知墨索裡尼,他將會被解職,職位由佩特羅·巴多格裡奧將軍接替,同時國王承諾,將保證墨索裡尼的安全。不清楚國王真實意圖的墨索裡尼在稍後離開王宮時便遭義大利國民憲兵隊包圍,隨即被用一部紅十字會的救護車帶走。有意思的是,在被押上救護車的時候,墨索裡尼不無調侃地說了一句:「這次行動,大概是義大利軍隊在這次戰爭中唯一成功的一次。」
官方吐槽,最為致命。
一
熟悉二戰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法西斯主義最早產生於義大利,「法西斯」這個詞是拉丁文Fasces的音譯,原意是指中間插著一柄斧頭的一捆棍棒,為古羅馬時代官吏執掌權力的象徵。因此法西斯主義又被稱為「棒喝主義」,法西斯黨又被稱為「棒喝黨」。『』
義大利作為法西斯主義的起源地,也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國家。而它的建立者,正是墨索裡尼。
作為法西斯主義的鼻祖,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卻很一般,以至於很多人用「豬隊友」來形容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
墨索裡尼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之後 ,一直有向非洲擴張的計劃,但礙於英法在非洲的勢力而一直未能實施。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義大利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深受其害,國內經濟形勢萎靡,墨索裡尼斷定只有通過對外殖民擴張才能緩解國內的經濟壓力。
1935年10月3日,義大利以1934年12月一次意屬索馬利亞與阿比西尼亞(即今天的衣索比亞)的邊界衝突為藉口,拒絕阿方的所有和解請求,大舉入侵阿比西尼亞王國。
阿比西尼亞是東非唯一獨立的國家,貧窮落後,當時的阿比西尼亞軍隊只有從西方買到的獵槍、步槍、幾千挺機槍和幾百門老式輕型火炮,沒有坦克和能作戰的飛機。而義大利則出動了2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和大量飛機。墨索裡尼相信,義大利軍隊必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擊敗阿比西尼亞軍隊,將這個國家佔領,作為義大利的殖民地。
然而戰局卻出乎人意料之外。儘管英法對義大利的侵略行徑持綏靖政策,但是墨索裡尼卻低估了阿比西尼亞人民抵抗侵略的決心。義大利在攻佔了幾個城市後,受到了阿比西尼亞人民的頑強抵抗,以至於戰事陷入僵局,幾個月內毫無進展。墨索裡尼惱羞成怒,下令使用早在1925年《日內瓦協議》中被禁止使用的芥子毒氣。阿比西尼亞軍隊隨即潰敗,數十萬軍民被殘忍殺害。1936年5月5日,阿比西尼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被攻陷,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5月7日義大利國王伊曼紐三世宣布吞併衣索比亞帝國使之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義大利由此展開殖民擴張的第一步。
二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隨後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了序幕。
起初,義大利並沒有加入戰局,而是作壁上觀。但隨著德國軍隊橫掃西歐,大敗法國之後,墨索裡尼確信這場戰爭很快將以德國的完勝而結束,墨索裡尼認為此時正是趁火打劫的最好時機,於是隨即對英法宣戰,並派出三十萬軍隊入侵法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及尼斯區。
此時的法國深陷對德作戰的泥潭,然而即便是這樣,法軍還是讓義大利軍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義大利於1940年6月10日向英法宣戰,6月21日入侵才正式開始,6月25日,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在這麼極短的時間內,義大利軍隊付出了接近四千人的傷亡才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五公裡,反觀法國,傷亡和失蹤人數還不到三百人,不及義大利軍隊的十分之一。
1940年中,德國軍隊在西歐戰場所向披靡的時候,墨索裡尼很是羨慕。與其說是羨慕,不如說是嫉妒。墨索裡尼作為法西斯主義的鼻祖,一直以來都被他的後來者希特勒搶了風頭,這一點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墨索裡尼好大喜功,一心想在國際事務上和希特勒爭個高低,奈何實力不允許。此時見德國軍隊連戰連捷,心裡很是痒痒,於是他在沒有知會德國的情況下,集結軍隊,向歐洲小國希臘發起了全面進攻。
墨索裡尼對自身的實力並不是不清楚,所以他在挑下手對象時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專挑軟柿子捏。希臘當時只有三萬守軍,義大利則投入了八萬人,且飛機坦克俱全。墨索裡尼自大的宣稱:這並非一場戰爭,而只是一場「軍事散步」。
這場「散步」歷時半年之久。戰爭之初,希臘軍隊只花了一周的時間就把意軍趕出了邊境。墨索裡尼為了挽回面子,增派了十四個師發起了新一輪攻擊,又被數量不多的希臘軍隊打退。墨索裡尼不甘心,又調來五十萬的增援部隊,以最高統帥的身份親自督戰,結果不但毫無進展,還讓希臘軍隊攻入了意屬阿爾巴尼亞的領土,五十多萬的部隊被圍困。意軍不得不轉入防守,並在此後的幾個月內多次實施反攻,然而都以失敗而告終,戰事一時陷入僵局。
看到義大利歷時半年,連個小小的希臘都打不下來,希特勒很是無奈,只得延緩了對蘇聯的作戰計劃,抽出十七個師協助義大利軍隊進攻希臘,僅兩個星期就佔領了希臘全境。這一戰充分暴露義大利軍隊的軟弱無能,同時也遲滯了德國對蘇聯的作戰計劃,令德軍在入侵蘇聯時不得不面對嚴寒的冬天,最終導致莫斯科戰役的失敗。
網上有許多關於二戰時義大利「豬隊友表現」的段子,什麼隆美爾說德國和義大利同盟要耗費五十個師的力量來保護它,什麼邱吉爾說萬幸義大利是德國的盟友而不是英國的,什麼數百畝的俘虜等等。這些段子很有意思,但是很遺憾,他們可能僅僅只是個段子。我查閱了我能找到的資料,並沒有找到這些段子令人信服的出處,它們大部分都是出自自媒體的帳號。雖然這些段子不一定是假的,但我也沒法證明它們是真的,本著嚴謹的態度,在此一筆帶過,不做深究。不過這些段子也從側面說明了義大利在二戰中軍事上的糟糕表現。
有意思的是,義大利軍隊不光在戰場上的表現差,在戰俘營的表現同樣不好。根據戰後蘇聯公布的戰俘管理材料顯示,義大利戰俘相較於德國、日本戰俘更為懶惰,幹活質量也最差。戰爭結束後,蘇聯將德國、日本戰俘扣留服勞役很長時間,卻將義大利戰俘最早遣返回國,認為再留他們實在是沒有用處。
三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義大利在二戰中表現的如此糟糕呢?
自古以來,打仗拼的是什麼?是武器嗎?是士氣嗎?都不是,是資源。
義大利經濟基礎薄弱,資源匱乏,軍事工業所需要的絕大多數原料都要依賴進口,在大戰爆發前一年的1938年,義大利的鋼產量只有237萬噸,相當於英國的七分之一和德國的十分之一。且煤炭資源嚴重不足,又幾乎不出產石油。二戰爆發時,義大利儲備的鋼材僅夠用14天,煤炭夠用50天,鐵礦石夠用180天,石油也只夠1年,根本不具備參戰的條件。
資源的不足導致義大利的工業化進程緩慢,軍隊裝備的現代化程度遠低於德國和英法。1940年上半年,義大利雖然名義上有74個師,但其中只有3個坦克師算是機械化程度比較高的,其餘的都是步兵師。由於義大利的汽車製造能力薄弱,每個師配備的汽車數量有限,只能給士兵配備了大量的自行車。因怕累而不願背著背包行軍的義大利士兵一般都把槍枝和背包放在車架上騎著前進,遠看就像是一支自行車大軍。
除了交通工具落後外,意軍的武器也同樣落後。士兵們使用的步槍大部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卡爾卡諾步槍,又稱M91式步槍。這款步槍最初使用的是6.5×52毫米的步槍子彈,但因性能不足,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之後被改為使用7.35×51毫米的步槍子彈。然而還不到兩年的時間,義大利軍方又將這款步槍所使用的子彈恢復至原來的6.5×52毫米,理由是義大利政府無法在戰爭來臨前生產足夠數量的新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讓這款步槍出名的不是義大利,而是美國。1963年11月22日,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乘車經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被刺殺,被公認為主兇的李·哈維·奧斯瓦爾德使用的正是一支6.5×52毫米的義大利制卡爾卡諾M91/38栓動式步槍。
輕武器不行,重武器也同樣好不到哪去。3個坦克師雖擁有坦克1200輛,卻都是M13/40中型坦克及其改進型號M14/41。這兩款坦克雖是以中型坦克的理念來設計的,但是其裝甲和火力的標準卻更接近於輕型坦克。 可靠性低、內部空間擁擠,裝甲很薄,子彈都可穿透,被擊中還容易起火。官兵中戲稱這種早已被他國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稱之為「沙丁魚罐頭盒」。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墨索裡尼還是不顧國內大部分人的反對,悍然追隨納粹德國對英法宣戰。連當時的外交部部長齊亞諾(也是墨索裡尼的女婿)也在自己的日記裡抱怨道:「我們處於這樣一種狀況,怎敢參戰呢?」
希特勒這個奧地利人為什麼在德國受到那麼多人的狂熱支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納粹做到了將普通民眾的利益和納粹當局的利益相互勾連。希特勒剛上臺時,德國的經濟幾乎陷入停頓狀態,希特勒上臺後經濟迅速復甦,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02%,國民的收入也翻了一倍。即便是戰爭後期,同盟國動員全國力量一天二十四小時三班倒的生產,德國仍執行一天八小時工作制,並且希特勒還特別要求,不得削減民用消費品生產。
希特勒並不是什麼善人,他的這些措施不是因為他對民眾的愛護之心,而是因為他深知保障國內民眾優裕的生活水平才是納粹黨維持國內統治、進行對外掠奪戰爭的基礎。
而反觀義大利,參戰不久,義大利資源匱乏的窘境便暴露了出來,戰爭進行了不到兩年,義大利的經濟便接近崩潰,居民每天的麵包配給平均只有400克,而當時德國居民麵包每天平均配給是600克,連德國佔領下的法國等地的民眾領到的麵包都不止這個數字。再加上肉類和油脂的缺乏,義大利多數老百姓根本吃不飽,舉國民怨沸騰。
民眾飯都吃不飽,自然想著起來反抗。義大利共產黨人聯合社會黨、共和主義左派等正義力量趁機展開地下抵抗運動,罷工和怠工現象遍布全國。
1943年夏天,義大利的戰爭形勢越來越糟。5月中旬,軸心國在突尼西亞戰役中慘敗,二十三萬義大利和德國的士兵在戰敗後被俘,義大利由此完全喪失了對北非的控制。7月9日,盟軍發動西西里島登陸戰役,更是讓義大利的戰爭形勢雪上加霜。
義大利上層開始對戰爭持悲觀態度。1943年1月,美國和英國首腦宣布德國、義大利、日本已沒有講和的資格,只有無條件投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法西斯議會召開了第187次會議,期間墨索裡尼遭到迪諾·格蘭迪等人的猛烈抨擊,格蘭迪提出了對墨索裡尼的不信任動議,動議以19票贊同7票反對的大比例通過。伊曼紐三世為了挽救自己的王權,下令逮捕墨索裡尼,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四
事實上,義大利軍事實力並沒有那麼弱。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五個主要戰勝國美、英、法、意、日在華盛頓籤訂的關於限制海軍軍備的條約,條約最終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總噸位之比為5.25:5.25:3.15:1.75:1.75。義大利的海軍力量雖不及英美,但是在歐洲各國之間也是排在前幾位的。墨索裡尼上臺後,再度擴建海軍,義大利皇家海軍一度成為地中海實力最強大的海軍。
義大利軍隊也不是沒有打過勝仗。1939年四月,義大利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就佔領了阿爾巴尼亞,蘇德戰爭期間,二十六萬的義大利遠徵軍也曾橫掃烏克蘭,俘虜了10萬蘇軍,獨立攻佔了史達林格勒等重要城鎮。然而這些勝利都因義大利在其他戰場的糟糕表現而被人們所忽視。
造成義大利在軍事上糟糕表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墨索裡尼發起的侵略戰爭不得人心。墨索裡尼一心想建立所謂的「新羅馬帝國」,不顧國內民眾的反對,將義大利綁架到德國的戰車上。奈何義大利民眾對他所描繪的「完美藍圖」根本不感興趣,士兵們根本不清楚為什麼參戰,因此普遍有厭戰情緒,不甘心充當法西斯分子的炮灰,於是經常出現整個軍隊成建制投降的情況。再加上墨索裡尼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將軍政大權集於一身,然而他根本不懂軍事,下達的命令多是瞎指揮,義大利的失敗也就不言而喻了。
1943年9月,在墨索裡尼被捕後不到兩個月後,盟軍攻入義大利本土,義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義大利再次反水,對德宣戰,從而獲得同盟國的寬大處理。而墨索裡尼也在九月中旬被德國特種部隊解救,希特勒邀請墨索裡尼出面建立一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同南部的義大利王國分庭抗禮。墨索裡尼由此正式淪為希特勒的傀儡。
1945年4月25日,同盟國部隊首次在易北河會師,墨索裡尼也於當天逃離行將崩潰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兩天後在逃亡瑞士的途中,被義大利共產黨抓獲,翌日未經審判便被槍決,終年六十二歲。他的屍體被運往米蘭,和他的情人克拉雷塔·佩塔奇以及另外5人共7具屍體被倒吊在洛雷託廣場的一個加油站頂上示眾。幾乎在同一時刻,希特勒在柏林的元首地堡內自殺身亡,這兩個戰爭惡魔最終得到了他們應有的下場。
戰後國際上對法西斯進行清算和審判時,儘管義大利再次中途倒戈,但是這次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義大利被劃為戰敗國,軍事力量被限制,同時面臨巨額的戰爭賠款,但是相較於德國日本,義大利受到的懲罰還算是輕的。而義大利的上層,後來決定倒戈的伊曼紐三世和佩特羅·巴多格裡奧將軍之流,也因為促成了盟軍和義大利的停火而沒有被清算。
實際上,這些人也同樣犯有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彼得羅·巴多格裡奧將軍正是在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的過程中下令使用芥子毒氣的罪魁禍首。某種意義上,墨索裡尼只是被這些法西斯主義者推上檯面的棋子,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法西斯主義不可能在義大利大為猖獗。而當戰爭局勢對他們不利時,墨索裡尼便由棋子變為棄子,再次被推上檯面淪為所有人唾棄的對象,而他們則在幕後,免遭清算。西方主流觀點一直將義大利法西斯與納粹德國區別對待。而有正義感的人們卻認為,義大利法西斯雖因軟弱無能,對人類為禍有限,然而墨索裡尼之流倡導法西斯主義和首創這種恐怖統治的罪惡,仍然應該嚴格清算,這樣才能警示世人,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參考:
李涵主編:檔案解密:改變世界格局的歷史細節
搜狐網用戶——寂寞的紅酒:看看二戰時義大利的實力,才知道原來真是紙老虎
新浪網用戶——家寵名阿黃:二戰義大利士兵戰鬥力當真可笑?大部分傳聞當段子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