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夯土牆,以各地的生土為特有色彩,在機械或手工的夯實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夯築肌理,曾經是古代建築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取材方便、造價低廉、環保舒適、冬暖夏涼等諸多優點,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掌握了使用夯土來建屋造房這項技術,並成功地把它運用到宮殿、城牆、堡壘甚至陵墓等領域。
不同地區的生土,應根據其顆粒組成的比例,來選擇相應的夯土牆建造方式,對於夯土牆土料中的摻料,其所用土料一般為黏性土,在其中加入適量配料後,可明顯提高夯土牆的強度和變形能力,加入一定量的砂、碎石,可以增強牆體的承載力,加入適量石灰,可提高牆體抗剪強度,加入專用添加劑,可增強其變形能力。
夯土牆,又俗稱版築牆,也是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其模板可用木板或鐵板製成,將半乾溼的原材料,分層分段填入模板夯實,這種方法築成的牆體整體性好,承載力較高,我國傳統的夯土模板,可分為版式和椽式兩種,現代夯土模板主要採用的是版式,優點是支模、拆模靈活方便、施工便捷,而且可避免不同版夯土牆之間的裂縫的產生。
夯土牆技術,歷經幾千年仍然能夠保存下來,是值得慶幸和讚揚的,對傳統夯土牆加以研究和探索,不僅是對古代匠人們心血與智慧的尊重,而且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綠色生態的夯土牆建築,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節能建築,具有很大的生態發展潛力和空間,為保護自然環境、降低能耗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