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宋 .蘇舜欽《夏意》
仲夏端午時節,人間處處門懸艾、插菖蒲闢邪祛毒,可知石榴花也是端午時分的明星之一呢。
古時,人們認為紅色闢邪,而在五月初五端午這個「五毒」盡出的日子,石榴花開得紅豔似火,理所當然被人們認為是吉祥花,並將其納入「天中五瑞」(艾草、菖蒲、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對抗五毒。
據《帝京景物略》載: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家裡的女孩子都會打扮得漂漂亮亮,折一枝石榴花簪在頭上,以避五月之「毒」,祈求健康。石榴花作為端午傳統習俗的一份子,它可妥妥是一名「外域」美女。
石榴原名安石榴,產於當時隸屬中國王朝的西域之地——安石國。張騫出使西域將其引入內地。西晉•張華《博物志》云:「張騫使西域,得安石國榴以歸,故名安石榴。」安石,是古波斯的屬國,今烏茲別克的布哈拉和塔什幹。
漢使張騫在西域安石國期間逢該地天旱,門前一棵原本繁花怒放、色豔如火的石榴樹日漸枯萎,他不時擔水澆灌,使其枝葉返綠,榴花復豔。張騫完成使命後回中原,他不要國王贈送的豪禮,卻請求帶回門前的石榴樹,國王欣然應諾。哪料歸途遭遇匈奴人攔截,衝殺中石榴樹失落。張騫回到長安,眾人迎接之時,一位紅裙綠衣的妙齡女子氣籲籲、淚滴滴地向張騫奔來。眾人皆驚,女子至張騫面前雙膝跪倒:「大人,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追隨,奴不圖富貴,只為報澆灌之恩。」說完女子不見,一棵花盛葉茂的石榴樹站在眼前。張騫恍然大悟,忙將石榴樹好生安植在花園中,自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樹。元代詩人馬祖常有詩讚張騫,像仙人一樣從海上飄然而回,並帶回珊瑚一樣漂亮的石榴花:「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
榴花之紅惹人喜愛,國人向來喜歡紅,便有許多人在自家庭院種上一兩棵石榴,那一樹明豔豔的榴花明媚地照耀著人們的心,帶給人們紅火火的希望。
石榴花不但生得貌美,而且還是一味良藥。
清代《分類草藥性》中載:「治吐血,月經不調,紅崩白帶。湯火傷,研末,香油調塗。」
《福建民間草藥》載:「治齒痛,水煎代茶常服。」
《野生藥植圖說》:「治中耳發炎,防止流膿。」
《醫方考》卷三記載「榴花散」:榴花曬乾,為末。吹入鼻中,主治衄血不止。
《聖濟總錄》記載「石榴花散」:用石榴花半斤,石灰一斤止血止痛,治療金瘡,俱刀斧傷損,出血不止。
各醫家大都認為「榴花之紅,有使入血;榴花之澀,可使止血。一夫當關,此藥近之」。
石榴花的傳說
北歐神話中美與愛之神芙蕾雅與夏日化身奧都爾結為夫妻,隨著時間流逝,奧都爾漸漸厭倦了和芙蕾雅一起的生活,離家出走。從此之後,芙蕾雅一人孤獨地守在家中,傷心落淚:她的淚水滴在石上,石為之軟,滴在泥中,深入地下化為金沙,滴在海裡,則化為透明的琥珀。經過了無數日夜,奧都爾仍沒有回來,芙蕾雅決定出門尋找。她流著眼淚走遍了世界各處,最終在陽光照耀的南方安石榴樹下,找到了奧都爾,那時芙蕾雅快樂得像新娘一樣,無比甜蜜。自古北歐習俗中新娘都是戴安石榴花的。
石榴花
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
多破碎,壓扁,用水溼潤後展開,全體呈狹鍾狀。
花萼筒鍾狀,革質,紅色,頂端6裂,裂片呈三角狀卵形,花瓣6,與萼片互生,倒卵形,鮮紅色,質地柔軟多皺;雄蕊多數,花葯黃色。
氣微。
味酸、甘,性平。入脾、腎經。
可收斂止瀉,止汗,止血。
用於治鼻衄,中耳炎,創傷出血,月經不調,牙痛,吐血。
人們對石榴花情有獨鍾,殊不知石榴皮、石榴葉也都是中藥。這位西域來的美女真真是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人間難得!
《雷公炮炙論》:凡使石榴皮,或葉,或根俱勿犯鐵。不論乾濕,取來以漿水浸一夜,待幹用,其水如墨汁也。
《本草匯言》:石榴皮,澀腸止痢之藥也。能治久痢虛滑不禁,並婦人血崩、帶下諸疾,又安蛔蟲。蓋取酸澀收斂下脫之意,與訶子肉、罌粟殼同義。
《太平聖惠方》載有方劑——石榴皮散:酸石榴皮、龍骨、訶黎勒各等分收澀止痢,主治赤白痢,日久不止。
關於石榴皮還有個小故事:
元代名醫丹溪翁——朱震亨,有一書友腹瀉,丹溪翁為其開具三帖服之無效,其學生戴思恭應求而診斷後說:「先生之方是對的,只在方中加石榴皮三錢一試,服後即愈。」書友服後果然,丹溪見之大喜。戴思恭後來亦成為名醫,名著東西浙,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2015版《中國藥典》載:
石榴皮
石榴科植物石榴的乾燥果皮。秋季果實成熟後收集果皮,曬乾。
呈不規則的片狀或瓢狀,大小不一。
外表面紅棕色、棕黃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澤,粗糙,有多數疣狀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狀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
內表面黃色或紅棕色,有隆起呈網狀的果蒂殘痕。
質硬而脆,斷面黃色,略顯顆粒狀。
氣微。
味酸、澀性溫。入大腸經。
可澀腸止瀉,止血,驅蟲。
用於久瀉,久痢,脫肛。便血,崩漏,帶下。蟲積腹痛。
石榴葉
《滇南本草》記載石榴葉:「治跌打損傷,敷患處」。
《滇南本草圖說》記載石榴葉:「煎洗痘風瘡及風癩」。
2012版《山東省中藥材標準》載:
石榴科植物石榴的乾燥葉。春季或秋季採收,及時曬乾。
多捲縮,葉柄短。
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全緣,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漸狹。
葉兩面灰綠色或墨綠色,側脈細密。
質脆,氣微。
味酸、澀,性溫。入心、大腸經。
可收斂止瀉,解毒殺蟲,活血化瘀。
用於洩瀉,痘風瘡,癩瘡,跌打損傷,高脂血症,高膽固醇症。
石榴多姿也多子,古人有詩讚石榴:「霧殼作房珠作骨,水晶為粒玉為漿。」石榴曾被唐女皇武則天下旨封為「多籽麗人」,民間婚嫁之時,常於新房備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寓意「多子多福」,而西方的亞當夏娃也曾偷吃石榴以「多籽多福」。石榴肚內這數顆種子晶瑩飽滿,好像數雙亮晶晶的眼睛,也許就是這數顆「火眼金睛」,一掃之下令妖魔鬼怪無所遁形。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間時見子初成。
閒折兩枝持在手,
細看不似人間有。
願多年後,女孩們對於端午頭簪石榴花的情懷,不僅僅是出於祈求健康的美好願望,更增添一份對中醫藥的愛。中醫藥是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守護好和傳承好這塊瑰寶。
作者簡介
王麗英 山東省中藥學術傳承人,德州市中醫院藥學部藥師。
◆聲明:本平臺部分文章、圖片和信息系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僅供傳遞信息或供個人學習、交流,並非贊同其觀點和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版權內容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以便及時更改或刪除。中國藥房編輯出版中心對原創內容擁有版權,任何人或單位若需複製、轉載、摘編,須完整註明出處及標明作者,否則本社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平臺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