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陝西省韓城市東北7公裡的梁帶村兩周墓地,以其範圍大、等級高、保存好著稱於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經過大面積的考古勘探,共發現兩周至漢代墓葬1200餘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
2005一2006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的M 19. M26, M27,由於墓葬未被盜掘,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尤其是大f組合清楚、出土位置準確的玉器,對研究其時的墓葬制度、禮玉製作工藝及時代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玉項飾 西周至春秋早期
周長33釐米
2005年山西省韓城市梁代村M26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該項飾由14件玉牌
和兩排72顆瑪瑙珠
相間穿就而成
玉牌分為
馬蹄形牌、束腰型牌
和鏤空方牌三型
同類型的玉飾
在M19墓主人的頸部發現兩件
玉腕飾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周長19釐米
2005年山西省韓城市梁代村M19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由1件玉鳥
4件玉貝
以及瑪瑙珠120顆組成
5件玉器均為青黃玉
尤其玉鳥凸目長喙
製作傳神
體現了西周玉器高超的設計製作水準
此墓尚有另外一件相類似的玉飾
出土於墓主人左手腕
玉腕飾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周長20釐米
2005年山西省韓城市梁代村M26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該腕飾由1件弧形方牌
1件玉獸面、4件玉蠶、4件玉貝
4件玉龜、4顆玉珠
以及60顆瑪瑙珠相間串聯而成
所有玉器均為青黃玉
其中弧形方牌因受沁而呈黃褐色
玉器體量小而製作精美
反映墓主生前身份之高貴
此墓尚有另外一件相類似的玉飾
出土於墓主人右手腕
玉立人 西周
高5.6釐米 寬3.5釐米
2005年山西省韓城市梁代村M26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該玉立人出於墓主腰下右側
青玉,玉質細膩潤澤
局部有棕黃色沁斑,微透明
頭頂龍角形小辮
發梢由前額向後腦順齊下垂
髮絲雕刻精細
面部細眉杏眼
寬鼻上凸
長方耳、兩肩平直
雙臂自然下垂與身腹呈鏤空
雙手併攏於腹部
直立
雙足成榫卯狀
正中有一穿孔
身著闊領斜襟齊肩長袍
此玉人製造考究
造型髮式奇特
是一件少見的西周玉器精品
玉牛 西周
長4.5釐米 寬1.2釐米
2005年山西省韓城市梁代村M26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因受沁而呈黃褐色
器表面有硃砂附著物
嘴部和下頜各鑽一孔
相互貫通之後作為系帶孔
表情平靜
製作飽滿、傳神
為西周不可多得的圓雕作品
花蕾形玉飾 西周至春秋早期
高5釐米 寬4.1釐米
2005年山西省韓城市梁代村M26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出土於墓主人胸腹部
青黃玉
質地細膩
因受沁而有少許棕褐色斑
形體作花朵狀
兩面工
兩側各伸出一鳥首
兩首相背、共用一身
鳥身下雕一環鈕
以便系佩
神人鳳紋玉柄形器 西周中期
長17.8釐米 寬3.8釐米
2005年山西省韓城市梁代村M27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該柄形器青白玉製成
因受沁有少許綹裂處成紅棕色
局部白化嚴重
其上部紋飾為長尾鳳鳥
下部紋飾為神人
神人龍鳳紋玉柄形器 西周中期
2005年山西省韓城市梁代村M27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該器受沁嚴重
玉質難辨
主題為屈身蹲踞的神人
神人的身軀藏伏神龍
其上部為左望的鳳鳥
紋飾構圖巧妙精準
其中神人圓目
眼線清晰,發細如絲
下肢蹲立
足如鳥爪
七璜聯珠玉組佩 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
總長105釐米
韓城市梁帶村M26出土
由7件玉璜
1件圓形牌和728顆瑪瑙珠
分三排串聯而成
下葬時佩戴於墓主胸前
自上而下
第二與第三件
第四與第五件
為對剖而成
第六與第七件玉璜
製作最為精美
成型對開,該組佩為
西周時期陝西地區出土的最高等級組佩
梯形牌串飾 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
通長97釐米
2005年陝西省韓城市梁帶村
M26出土於墓主人胸前
本串飾由大小玉珠55顆
玉圓、方管47件
梯形玉牌1件、玉龜88件、料珠95顆
料管15顆
瑪瑙珠管244顆等構成
編排有序
當為玉組配中之重器
整個串飾以梯形玉牌為中心
其上九條串飾呈封閉狀
佩戴於頸部
其下十一條串飾呈放射狀
從玉器組件看來自不同的時代
其中梯形玉牌
屬於典型的春秋早期的作品
做工亦相當細緻
由數十條龍紋構成獸面
設計巧妙,生動傳神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