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金是南亞的山地小國,為什麼印度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吞併錫金呢?

2020-12-22 鮮花暢談歷史

錫金是南亞的山地小國,於1975年4月被印度吞併,印度吞併錫金,屬於典型的弱肉強食,錫金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印度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吞併這個小國家的主要原因。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面積7096平方公裡,與中國西藏、不丹和尼泊爾接壤,人口約60.76萬人。錫金古稱哲孟雄,長期以來都是中國西藏的藩屬國,十九世紀末淪為英國的被保護國,印度獨立後轉而成為印度的被保護國,此後印度通過各種手段逐漸控制錫金的內政外交。1973年4月印度政府軍開進錫金首都甘託克,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利。次年操控錫金議會通過錫金成為印度「聯繫邦」的決議。1975年4月,印度政府軍解散錫金王宮衛隊,廢黜錫金國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錫金正式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印度吞併錫金也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的,而是經過了長遠的謀劃和滲透,印度吞併錫金又是在美蘇爭霸這一冷戰時期,實際上吞併錫金只是印度稱霸南亞的一部分,然而,吞併錫金對印度的大國策略又是最重要的,正是通過吞併錫金,印度達到了控制不丹和尼泊爾的目的,並把影響力擴大到緬甸。

錫金北部與中國西藏接壤,東鄰不丹西接尼泊爾,南部是印度的西裡古裡走廊和東巴基斯坦(後獨立為孟加拉國)。印度吞併錫金,把西裡古裡走廊擴寬了好幾倍,使得印度與東北部地區的聯繫得到大大加強,可見錫金戰略地位之重要。

西裡古裡走廊,是印度本土與偏遠的東北部地區重要的連接通道,然而這條通道非常之狹窄,假如一旦孟加拉和印度產生軍事衝突,就很容易通過佔領西裡古裡走廊切斷印度本土與東北部地區的陸路聯繫。再者,印度在這一地區已經實現了對尼泊爾和不丹內政外交上的控制,夾在中間的錫金,印度必須要將其拿下,這樣才能使西裡古裡走廊向北擴大,使印度與東北部地區的聯繫更加緊密,這樣,通過軍事震懾,就能大大減少孟加拉國對西裡古裡走廊的威脅。

而從軍事角度看,印度吞併錫金,實現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其實是為了更好的防範和鉗制錫金背後的東方大國,在上一世紀著名的局部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中,錫金成為了當時這場戰爭的戰略重點,通過借道錫金迂迴穿梭,打的印度猝不及防,接連潰敗,印度對錫金自然是懷恨在心,深知錫金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錫金,在印度的武力威懾下,錫金這個彈丸小國註定免不了被吞併的悲劇。

都說弱國無外交,錫金在印度的明目張胆下被印度吞併,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和美國操縱下的聯合國居然無動於衷,採取了默許縱容的態度,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在當時,印度作為南亞頭號大國,正是蘇聯和俄羅斯的重要拉攏對象,犧牲一個對他們來說無足輕重的錫金,卻能爭取到印度這個大國投入到自己的陣營,對於印度來說,錫金的重要戰略價值就是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要拿下的最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吞併錫金控制不丹,這個南亞小國成印度下個目標,網友:得寸進尺
    在印度周邊除了有巴基斯坦這樣的死對頭外,還有三個小國,也就是錫金、不丹和尼泊爾,三個國家排排坐吃果果,和印度多年來相安無事。然而臥榻之側睡了一隻老虎,它整日惦記著三個國家。1947年,印度獨立,作為南亞大國,印度繼承了英國在錫金的地位。也就是錫金的宗主國。
  • 印度為何吞併中國的鄰國錫金,竟然得到了美蘇的默許
    在現代國際社會確立以前,國際規則混亂不堪,大國吞併小國,強國滅弱國經常發生,比如德、俄三次劃分波蘭,比如蘇聯強行吞併波羅的海三國。但是二戰以後,隨著雅爾達體系的確立,少有滅國或者吞併他國的事情發生,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會遭到全世界的制裁,比如俄羅斯強行吞併了克裡米亞、喬治亞的北奧塞梯等,就遭受了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
  • 向中國寫149封求救信後錫金仍被吞併,印度的擴張為何如此瘋狂
    要說近現代史上最瘋狂擴張領土的亞洲國家是誰?你不一定能想到,它就是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印度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和它的被殖民史及早期領導人的大印度思想有關。當年的麥克馬洪線和詹森線為什麼會出現,就是因為英國人要搶佔邊境戰略高地和分水嶺,他們絕不是喝多了隨性而為,都是有目的的。隨著英國殖民統治的解體,南亞次大陸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斯裡蘭卡等相繼獨立。
  • 中國永遠的痛:印度吞併錫金始末
    1968年8月,錫金首都甘託克發生反印示威,錫金國王納姆加爾表示「錫金要錫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印錫條約。對於錫金的正義要求,印度的回答是加強對錫金的全面控制,加緊進行政治軍事幹涉,直到吞併錫金。1973年3月,在印度政府慫恿下,錫金的親印勢力發起反對國王的騷亂。
  • 印度能吞併錫金,為什麼它不敢吞併尼泊爾、不丹,這個原因是關鍵
    5月與錫金籤訂「錫金協定」。1974年9月,印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但印度政府的擴張欲望並未就此滿足,1975年4月,印度政府再次悍然出兵錫金,強行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印度軍隊完全控制了錫金。為什麼印度要吞併錫金?本質原因就是為了戰略價值。
  • 印度吞併了錫金,為何不把孟加拉國和不丹一起吃掉
    看看這劇情怎麼越看越熟悉呢,越看越像蘇聯操縱下的外蒙古!印度為什麼會吞併錫金呢?我想肯定是出於他那殖民的野心,還有一個爭議的觀點就是戰略緩衝地帶之說,有的人認為印度吞併錫金是怕中國從錫金出兵,印度無法抵擋,但有的人認為印度吞併了錫金反而對印度不利,因為如果與中國產生摩擦,就失去了真正的戰略緩衝地帶!
  • 追隨印度最幸福?咄咄逼人的印度到底會不會選擇吞併小國不丹?
    由於促成印度獨立的「蒙巴頓方案」本質上是按照宗教劃分的,在印度教人數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印度體量也遠超其他南亞國家,這是印度能肆無忌憚地欺凌南亞國家的物質基礎。而錫金就是在印度的不斷侵略下,於1975年被印度吞併為印度的錫金邦。那麼,有錫金的「榜樣」,不丹會不會步其後塵成為印度的一部分呢?靜夜史認為一切皆有可能,但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 錫金曾149次致電我國,請求加入中國,最後卻被印度強行吞併!
    直到1918年英國開始退出在南亞大陸的殖民地,開始還政於當時的英屬印度國王,眼看著英國終於要退出了,錫金以為自己的好日子要來臨了,卻沒想到是更大噩夢的開始,因為此時有人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擴大自己的國土了。印度自詡為南亞次大陸上的唯一霸主,1947年印度正式獨立,自從獨立以來就一直在擴張自己的軍事實力。
  • 1975年印度滅錫金,錫金22天149次要加入中國,此時中國在做什麼
    次年12月,印度炮製出《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派駐錫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職權,並派政治專員對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進行全面的控制。1968年8月,甘託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錫金的第12代國王帕爾登趁勢提出錫金要錫金化,企圖擺脫印度的控制。
  • 錫金被吞併後,對印度忠誠到什麼地步?中國人幾乎不被允許踏足
    比如鄰國印度最近的舉動以及歷史上被其吞併的錫金都是一系列利益角逐後的現象,若是光看這個表面,錫金被印度吞併,造成那塊地區被印度把控,印度在中印邊境上獲得天然的地理優勢等等。這些現象都還停留在人們所能看到的表面上,透過這些表面看到更深層次的一些現象,這樣才能夠把事物的本質搞清楚。
  • 「印度的脖子」錫金王國:若不歸於印度,印度必定會被一分為二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消失的佛國——錫金王國。它信仰的是藏傳佛教中的黃教,曾經還當過清朝的附屬國,不過如今卻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錫金周邊還有很多國家,大家都比錫金領土要大,而看著它混的風生水起,自然就會有人心生歹意。 在1788年尼泊爾派出廓爾喀軍隊,錫金國王倉皇迎戰。要知道,尼泊爾國家雖小但廓爾喀人的戰鬥力是舉世聞名的。
  • 錫金末代公主庫庫拉,為復國抗爭一生,去世當天國家發生四次地震
    世界上有諸多的小國,都被強大的鄰國給吞併了。弱肉強食,落後就要挨打,遭受欺凌,這本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一、咽喉要道,兵家必爭 印度是南亞最強大的國家,不論是在國土面積、人口亦或者是科技水平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 印度不惜代價也要控制,寧可深陷戰亂也不放棄
    克什米爾位於南亞的北部,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裡,人口大概在1086萬左右,目前克什米爾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實際控制,克什米爾的地形極為複雜,氣候相當惡劣,整塊地區被興都庫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以及喜馬拉雅山脈所包圍,克什米爾的平均海拔在4000多米,同時也是多國勢力的交界處,被印度、
  • 印度終極目標曝光,要吞併周圍大多數鄰國,俄提醒:擺正自己位置
    據俄羅斯紅星報11月22日報導,11月22日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內閣部長納瓦布·馬利克在公共場合發表了驚人言論,他認為既然柏林圍牆能夠拆除,那麼為什麼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不能夠合併成一個國家呢?外界認為,納瓦布·馬利克的言論暴露了印度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吞併周圍大多數鄰國。
  • 髮妻紅顏薄命,他40歲迎娶23歲美國少女,錫金末代國王結局如何
    錫金,作為一個頻繁出現在歷史書上的國家,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2005年以前,當大家打開世界地圖時,還會發現這個國家依然獨立存在於我國的西南部;但是現在,錫金卻早已消失在世界版圖上,被印度吞併成為了錫金邦。
  • 不丹和印度有怎樣的歷史,為何它不謀求獨立,甘願受印度控制
    自從1947年建國以來,印度就始終秉承「我的是我的,以前英國人的也是我的」之宗旨,為恢復英屬印度昔日的榮光奮鬥不息。對於自身數百年的被殖民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印度首先氣勢洶洶,殺奔錫金。將剛脫離英國控制的錫金,強勢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並於1975年,直接將其吞併為印屬第22邦。
  • 第3次印巴戰爭時,印度已經佔領孟加拉,為何沒有吞併孟加拉國?
    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就以其爆棚的自信心和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將其視為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天然繼承者。因此,印度憑藉自己龐大的體量,對南亞次大陸的其他國家頤指氣使,並是整個南亞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南亞次大陸獨立以後,印度先後發動了高達7次的對外戰爭,這其中,對巴基斯坦的戰爭有3次,對中國的戰爭有一次,對錫金有一次,對斯裡蘭卡有一次,對馬爾地夫也有一次。
  • 盛產大眼美女的印度為什麼這麼膈應人?
    第二、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隔開中國。在陸地上,除了中國外,印度周邊的國家有尼泊爾、不丹、緬甸、巴基斯坦、孟加拉、還有一個被印度吞併的錫金。這些國家除了孟加拉外,全部是山地國家,所以這些國家都要做自己的小弟,做自己的戰略緩衝區,與外界隔絕起來,如果爆發戰爭,要在緩衝區內解決。這些小弟還好說,但生不逢處,不巧旁邊就有個大國,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
  • 莫迪稱「我們不覬覦他國領土」;印度網民嘲笑:「讓錫金自由吧」
    作者:王德華印度媒體有點神經質,特別是去年6月的洞朗對峙以後。它們表現出一種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而這種情緒的怒火常常撒向中國。印度總理莫迪一次很普遍的演講稱「我們不覬覦他國領土」,卻被別有用心的印度媒體解讀為「挖苦中國」。但是一些有理性而且略懂歷史的印度網民回敬稱,「那麼讓錫金自由吧」。為什麼說印度媒體是「別有用心」?
  • 這個小國149次申請併入中國,被拒後仍然宣稱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基於此,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這位印度歷史上號稱鐵娘子的女強人,出於轉移國內矛盾的目的,果斷向錫金用兵。錫金地理位置處於中印交界,是個面積不到8千平方公裡,人口不到百萬的小國。此時在位的是錫金第十二代國王帕爾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