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鮮兒|河北農業大學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精彩紛呈

2020-12-23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桑珊 通訊員李曉穎)從河北農業大學獲悉,日前,該校舉行建行杯「知農愛農 勇擔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暨「講好李保國故事 弘揚李保國精神」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頒獎儀式,現場精彩紛呈。

圖為活動現場。 河北農業大學供圖

據悉,活動歷時近兩個月,兩項活動共徵集到微景觀、環境模型、糧食畫、陶瓷、3D列印、書法、繪畫、布藝、舞蹈、原創歌曲等藝術作品600餘件;微視頻作品、專業歌曲類作品100餘件;徵文作品160餘件,故事會、演講類作品近100件。

「知農愛農 勇擔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加強學風建設為導向,圍繞一流本科教育建設,通過「我為專業發聲」微視頻大賽,「以專業之名 譜夢想之歌」專業歌曲創作大賽,「知農愛農 強農興農」藝術品徵集大賽,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專業前沿、就業前景等內容,引導學生將專業學習實踐與藝術創作活動有效融合。展現專業特色、增強實操能力、深化美育教育,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和信心。

圖為學生作品。 河北農業大學供圖

「講好李保國故事 弘揚李保國精神」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通過主題徵文、故事會、演講比賽、藝術作品展等形式,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拓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範圍,提高思政課育人時效性,在廣大學生中形成學習和宣傳「人民楷模」李保國先進事跡的熱潮。

「兩項活動相輔相成、互融互通,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助力一流本科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正值學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時刻,學校將進一步探索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堪當時代大任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相關焦點

  • 武漢紡織大學探索思政實踐、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三合一」育人...
    原標題:武漢紡織大學探索思政實踐、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三合一」育人——實踐育人激發思政課無限活力「這幅藝術作品表達了在疫情中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正如同畫面中的金色一樣,匯成希望之光,點亮英雄之城。」近日,在武漢紡織大學第四屆「藝術思政」課程展覽上,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生王昱璇以藝術形式記錄下了她眼中的抗疫故事。
  • 山東農業大學:黨建鑄魂 文化鋪底 思政著色
    這是一次在學生公寓進行的,由學生黨員召集入黨積極分子們開展的學習活動,也是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學生黨建進公寓、黨建知識進課堂、黨員意識進頭腦」的一個縮影。農學院通過黨建五大體制、四大舉措、「三帶一結合」模式等黨建工作創新,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黨建工作標杆院系」。
  • 四川文理學院:一體六翼打造思政實踐「金課」
    為了深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打造思政「實踐金課」,在「322」大思政工作體系指引下,四川文理學院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構建「一線一體六翼三結合」實踐教學機制,將小課堂與大社會充分結合起來。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在紅色經典閱讀中,啟迪智慧,陶冶性情、溫暖心靈、充盈精神;在微電影主題創作中,感悟人生、砥礪情懷、傳遞正能量、激發使命擔當;在紅歌演唱和紅色舞蹈創作中,喚起紅色記憶,頌揚奮鬥歷程;在紅色家書抄錄和紅色美術作品創作中,追憶先輩英烈,傳承革命精神;在專題調研中,將思政課譜寫在中國大地,培育現實關懷,塑造公共品格;在演講辯論中,明是非曲直,懂黑白真假;在紅色知識競賽中
  • 河北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探索推進「滴灌式」思政教育改革
    河北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思政工作和學生成長規律,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實踐,將「滴灌」理念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著力給予學生精細、及時、高效的教育引導,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針對性、實效性,努力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創新「滴灌式」教育觀念,夯實思想政治根基。
  • 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後感體會心得500字800字 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這裡有10篇思政大課觀後感寫作範文,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在哪觀看直播觀看地址!2020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後感怎麼寫?一起來看看吧!為將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轉化為鮮活課堂,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人民網聯合舉辦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3月9日下午,全國高校師生可在線觀看直播。
  •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一、案例主題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二、育人理念學校作為以立德樹人為已任的先進文化組織,在辦學過程中,逐漸提煉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實踐」的工作特色,融入於學校育人的全過程。而在工匠精神的內涵認知上,亦形成我校的認知體系與觀點——「無私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 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高校打造「金課」有高招
    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幹什麼、怎麼幹、誰來幹」進行全面部署。在日前舉辦的「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高等教育專場的圓桌論壇環節中,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宋敏、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朱泓、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圍繞《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主題展開了討論。
  • 聽 這堂思政課走心更入心
    社團活動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第一中學階梯教室裡,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引發了在場150餘名師生的陣陣掌聲。這是民和縣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水平,激活思政課堂,創新教學方式,統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
  • 邵陽職院 「零零後」大學生開講 這堂思政課不一般
    來自該院信息技術與創意系計應1204班的曾濤同學,從什麼是理想,大學生如何踐行自己的理想兩個方面,講述主題《立鴻鵠志向,踐人生理想》的思政課。出生於2001年的曾濤是一名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大一新生,從學生變成老師,第一次走上講臺的他青澀卻不失朝氣蓬勃,拘束但充滿激情,口語化的語言拉近了講臺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整堂課充滿正能量又不失親切感,以小見大展示出了大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成果。
  • 喜訊|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思政教育實踐基地在靜海落成
    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思政教育實踐基地近日在靜海落成。天津中醫藥大學聯合北京師範大學靜海附屬學校、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靜海區華康街道舉行「花開向陽健康校園行」健康宣講活動暨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思政教育實踐基地落成儀式。
  • 河北醫大:為「擎燈人」鑄魂
    經過五年的實踐,「學生為本」這個共識在全校進一步深化,「三個老師」制度覆蓋全校所有院系班級,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2018年,河北醫科大學在第九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總決賽中首次奪得特等獎,2019年在全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大學生實踐技能大賽中奪得團體特等獎。河北醫科大學校園一景。
  • 「停課不停學」——中國人民大學打造線上「思政金課」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中國人民大學把思政課程線上教學建設放在首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在保障師生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建設先進平臺、匯聚一流師資、共享優質資源、創新教學模式,將「思政金課」全面移植到網絡平臺上。
  • 一堂有溫度的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
    一是它的形式非常好,叫特色思政課。我不知道這種形式其他地方有沒有,但我是第一次看到。我認為紅巖聯線把這種形式放到學校、放到黨課中,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把各個故事串聯在一起,選材精準、主題鮮明、感染力強,還原當時的場景。展演中又有思考,特別是幾問觀眾,對我的感觸是非常深的。如周恩來《我的修養要則》也把我感動了。這是一個非常有現實意義、現實觀照的主題。
  • 江南大學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中心
    同一主題,大學和中學思政課如何上?日前,在無錫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討會上,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唐忠寶、無錫市第一中學教師郭倩華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教學主題先後作了精彩的微課展示。「中學注重知識傳授,大學注重學理分析」,二者差異引發了現場思政教師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中貫通培養問題的思考和討論。
  • 浙江樹人大學精準打造防疫思政「金課」
    浙江在線杭州4月1日訊(通訊員 芮嫣楠 曾曉江)疫情就是最好的教材,如何精準施策,「對症下藥」講好戰「疫」故事,保質保量的上好這堂生動又深刻的戰「疫」思政課,成為了浙江樹人學院本學期思政理論線上教學的重點。
  • 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創新國旗下講話、豐富校園社團活動 桐廬縣思政...
    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創新國旗下講話、豐富校園社團活動 桐廬縣思政課改革創新顯成效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1-26 23:07:15 Thu    「如果再讓你參與衣服捐贈活動,你還會去麼?」「第一次沒經驗,做得並不好,我希望下次自己能做得更好。」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教師黨支部作為高校黨的最基層組織,要將支部活動與教育教學活動密切關聯起來,實現良性互動,有針對性地解決好課程思政建設初期教師有想法沒思路、想幹卻不知道如何切入的難題。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雖然專業負責人、課程負責人是直接的組織者,教師黨支部仍要發揮思想引領、組織協調、服務引導的作用,積極推動和保障課程思政建設,把相關育人要求融入黨支部活動,積極搭建平臺,著力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
  • 紮實推進「33566」全景式思政教育 方式方法創新 育人成效顯著
    以黨團、社團等各類活動為載體,搭建「導化互動」平臺。以教管服和思想工作為載體,搭建「範效互動」平臺。致力「三個打通」。打通「課內課外」,建設思政教育大框架。打通「線上線下」,建成思政教育大庫房。打通「校內校外」,建造思政教育大環境。著眼「五位一體。以思政教學、專業教學、學生工作、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目標、任務、督查、考評等質量要求標準建立思政教育標準體系。凝聚「六方共識」。
  • 高新三小「名校+」教育聯合體思政一體化大教研活動
    ,讓思政教師有自信、有尊嚴的、理直氣壯地上好思政課。三位老師以「環境保護與秦嶺生態」為主題,分別展示了一節精彩的思政課。 兩位老師認為這三節課形式創新,主題鮮明,從不同層次解讀生態保護主題,並把生態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有思政味,有邏輯性,主題提煉深刻,直指立德樹人。家國情懷深厚,文化自信升華,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態發展結合巧妙,傳遞了中華傳統文化。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例如,鄭州大學充分利用黃河文化和中原文化,厚植「求是擔當」的校園文化,同時開展工程文化、安全文化等學科文化主題宣傳,營造全方位育人文化氛圍。(4)實踐平臺協同建設,以勞動實踐教育為鋪墊,構建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教學實踐全面融合的一體化路徑。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