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莞市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收治了一名11歲男童,由於他把20顆磁力珠玩具塞進尿道,已引起尿頻、尿痛及肉眼血尿。
平日裡性格比較內向、少言的小樂(化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把20顆巴克磁球(一種有強磁性的金屬實心小圓球玩具)一個接一個地塞進了自己的尿道。
由於害羞和害怕,小樂不敢把事情告訴家人。約1周後,小樂出現尿頻、尿痛及肉眼血尿等症狀。家人匆忙把小樂帶到當地醫院就診,隨後泌尿系統彩超提示小樂膀胱內有均勻高密度影——膀胱異物。考慮到病情特殊性,小樂被轉至市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就診。
磁力球難取出,選擇小切口手術
▲李紅輝,小兒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
接診小樂後,小兒泌尿外科主任李紅輝經詳細詢問發現,孩子膀胱內物體存在時間約有一周,同時出現膀胱刺激症狀及血尿,已並發膀胱炎症表現,情況並不樂觀。
科室迅速為患兒制定治療方案,因珠子有強磁性並形成「串」,且表面非常圓滑,膀胱鏡下取20顆形成手串的強磁性珠子方法不可取,只能對小樂進行小切口開放手術。
術中看到珠子緊緊連在一起,表面已出現黃色腐鏽,膀胱黏膜出現炎性充血改變,手術進行順利,所有珠子被完整取出。
孩子好奇心強,家長要多引導
李紅輝指出,兒童尿道塞入異物多發生在兩個年齡階段:
●一個在5至6歲,在這個年齡段以女童偏多,多見於小孩將小玩具、橡皮、珠子、小球等物體放入尿道。
●另一階段在10至13歲,此階段男孩多於女孩,放入尿道的以條狀物體為多。
絕大部分情況下,小孩因害怕或害羞不會主動告訴家長,直到孩子出現身體不適、感染、出血等,家長才帶來就醫,容易延誤就醫時間。
李紅輝提醒
兒童在成長期對世界的探索很強烈,對自己的身體也充滿好奇。家裡有項鍊、紐扣、紐扣電池、小珠子、體溫計、縫衣針等物品,家長都要妥善保管,給孩子選擇玩具時要慎重,對於一些潛在或容易造成危害的玩具及物品,家長要特別警惕,避免釀成悲劇。
家長若發現小孩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或下體不適等症狀,需及時帶小孩到小兒泌尿專科就診。
青春期前後要關注性教育
李紅輝表示,近兩年來醫院接診類似孩子往尿道口塞異物的病例越來越多。他分析,孩子們通過網絡等渠道接觸了一些與性有關的資訊,但又不能從家長那裡受到正確引導:「孩子準備進入青春期,對性好奇,家長平時也要注意性教育且耐心引導,不能平時閉口不談,出了問題就責怪打罵。」
文/東莞時報 記者 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