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店的佐伊》,這是一本非常有愛的小說,一個六十歲的孤獨老人亨利和十八歲的女學生的感人故事,他們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默契和交流方式,互相感動著對方,非常溫暖的一本小說。
這本小說只有六萬多字,薄薄的,字很大,看著非常舒服,小三十二開本,精裝本,拿在手上很舒服的觸感。看小說真的沒必要把關注點放在書的厚薄,字多少上面,有的書雖厚,但是又臭又長,有的書薄薄的,但是感人至深,經久不衰,記得餘華最有名的一部小說是他的那部薄薄的《活著》,並不是他的其他大部頭。本書也是小而精悍的代表作。
感覺這一本書和之前看過的《解憂雜貨店》有點相似,故事也是發生在一個小店裡,不過不是雜貨店,而是一家麵包店,設置雖然不像《解憂雜貨店》裡的那麼詭異和富有傳奇色彩,但是同樣帶給大家很多溫暖和感動。
作者阿蘭.卡德奧,法國小說家、戲劇家,將近七十歲,文字充滿詩意,有自己的特色,可識別度很高。他的其他作品有《消失的天使》、《每一個獨自玩耍的孩子》等,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動。
我們看過很多小說,發現作品裡的人物很多都有作者的影子,我們也經常說了解一部作品,最好先要了解作者本人。這本書作品裡的老人亨利,六十歲,和作者的年齡比較相近,他的很多特點應該和作者比較相近,比如說孤獨。我們經常說孤獨老人,人一到六十,應該大多數都會退休,不再上班,不再忙忙碌碌了,本來可以靜下心來享受美好的安靜生活,同時也會讓很多人無所事事,莫名的孤獨感就會湧上心頭。
小說裡的亨利,也深深體會到了孤獨這個詞,他很想儘快擺脫孤獨。這個孤獨的老人偏偏又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偏僻的地方。他為了生活,每隔兩天就要到附近的鎮子上買些麵包。在他經常去的麵包店裡遇到一個年輕女店員,她只有十八歲,做麵包店店員是她的兼職,她的真實身份是一名學生。十八歲的女孩,正值青春年少,正是迷惘叛逆的年齡,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她看不清前方的路應該怎麼走,應該怎麼更好地充實和發展自己。慢慢地,隨著每天的相遇,他們開始互生好奇,老人的人生閱歷點亮了女孩的心,女孩的青春洋溢讓老人不再孤獨。大家不要想歪了,小說裡沒有愛情,只有溫暖和感動。
老人和女孩雖然誰都沒有挑明,但是他們的默契卻已經悄然形成。他們有自己獨特的交流方式,那就是通過通信的方式交流,這一點也很《解憂雜貨店》很像,那裡面也是通過投遞信件的方式來獲得答案。老人每次來買麵包的時候,佐伊都會在老人雷打不動要買的圓麵包裡放張紙條,當然紙條裡是女孩問的問題,老人看到後,就會認真回答女孩的問題,下次買麵包的時候把帶有問題答案的紙條交給女孩。只要女孩問問題,他的回答從來沒有間斷過。
女孩的問題,通過老人得到了非常滿意的回答,老人通過回答女孩的問題而得到了某種安慰和成就感,讓他不再覺得那麼孤獨,每次見面都是通過買麵包做簡單的交流,幾乎每次都是同樣的情形,不同的是每次有不同的問題。
女孩覺得老人是唯一一個能夠把她的問題回答得最好的那個人。她每次都會準備好問題寫到紙條上塞進麵包裡,期待老人的下次回答。
老人和左依交往以來,準確說是通信以來,他的那種孤單感慢慢沒有了,他反而覺得很充實,他很開心自己的回答能給女孩很多豁然開朗。他每次來除了要買麵包,還又就是見到女孩。女孩、女孩的信、女孩的漂亮的字體,都讓老人很喜歡,就好像苦澀的生活加了點蜜,女孩像一顆紅寶石一樣掉進了老人灰暗的生活,
老人的閱歷,精緻的文字沉澱著濃厚的人生智慧,撫慰著女孩的青春,讓女孩看清了人生方向。女孩用文字書寫少女的愁緒和衷腸,女孩有優美的文字點亮了他的餘生。老人為了見到女孩,每次都要走十多公裡的小路,只是為了見到麵包店裡的女孩左依,他們每次的見面只有短短的一分鐘,但是老人回去要花費無數倍的時間去體會和想像那個美妙的時刻,用千般的熱情去認真回答女孩的問題。女孩成了他的精神動力,讓他活得很充實。
小說裡老人和女孩的感情是真摯的,純潔的,沒有摻雜一絲雜質,他們的互相依附,他們的默契讓兩個人都獲得了精神的滿足。小說並不複雜,但是卻深深感動著我們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