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16歲少年葉沙和「一個人的籃球隊」

2021-01-08 騰訊網

編者按

近日,新華社《中國記者》雜誌、京原路8號微信公眾號推出專題,盤點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獲得者難忘的新聞策劃、採訪經歷,鄭州報業集團社長以《難忘16歲少年葉沙和「一個人的籃球隊」》為題,深情講述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一個人的籃球隊」幕後感人故事。文章說:「唯有愛的流轉,能讓這個社會更美好。講好中國故事,這是我們媒體人畢生要做的一件事情。」本報今日全文轉發。

2019年8月30日晚,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開幕式在北京水立方舉行。

開幕式上,一支名為「葉沙」的籃球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親自講述它的故事時,一向以硬漢形象示人的國際巨星成龍哽咽了……

此刻,我坐在電視機前靜靜地看著。當拍打籃球的光影人出現在舞臺,「我是葉沙,葉沙的肺。我是葉沙,葉沙的胃。我是葉沙,葉沙的眼睛……」的聲音和籃球的拍打聲響徹球場的那一刻,我淚流滿面……仿佛看到那個生命定格在了16歲的少年葉沙,真的回來了!

從業24年,從一名普通記者,到成為一名擁有幾十億國有資產的黨報集團社長、董事長,我見證著中國報業24年的風雲變化,也經歷著鄭州這座城市24年的蝶變;我們共同策划過無數新聞報導,也參與過各種國家級重要會議。

然而,新聞職業生涯中最讓我難忘的和心靈震撼的,是這個16歲少年葉沙的報導。世界上最動人的事是善良回應善良,世界上最溫暖的愛是愛的延續和傳承。

一個人的籃球隊,成全的不僅僅是7個生命的延續,更是無邊的善和愛意的延續,更深遠意義和價值是他的善和愛推動了整個中國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

時光拉回到2017年4月27日,葉沙的離開很突然。這個年僅16歲的少年因為突發腦溢血,被送進醫院急救室後搶救無效去世,少年甚至沒來得及好好和父母話別,就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拿到了一張葉沙生前的照片,看得出這是個英俊的孩子,濃黑的眉毛,眼睛不大卻很有靈氣,嘴角不經意地向上揚著。正處豆蔻年華的葉沙,性格外向,平時成績也很好,多次獲得考試優秀獎、單科王、優秀學生稱號。他酷愛打籃球,個子有一米八,生前的理想是報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命運卻和這家人開了一個過分殘酷的玩笑,明明幾天前還活蹦亂跳的兒子,卻突然間就不和自己說話了,溫熱的身軀也漸漸冰冷。這對年輕的夫妻心痛得無法呼吸,只是趴在兒子的身體上一遍一遍地哭泣、呼喚。

隨後,父母做了一個慎重的決定,把葉沙的器官捐獻!長沙市紅十字會也介入進來,葉沙的生命在7位素不相識的人身上得以延續。這7個人有礦工、鏟車司機、警官、學生,最大的54歲,最小的只有14歲,這些人無一例外地因為葉沙的捐贈獲得重生。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計劃組織一場公益活動,得到葉沙父母的同意。他們找到其中五位受益人,問是否願意組一個籃球隊,這五個人都說:「葉沙生前那麼喜歡籃球,我們的生命是葉沙給予的,我們必須讓他的生命和夢想傳承下去,我們都是葉沙!」

我在網上看到這則公益消息,少年葉沙的重生震撼了我,我們立刻組成「冬呱視頻」葉沙專題報導團隊,派出記者採訪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詳細了解前後故事後,決定跟拍全程,製作一部新聞專題紀錄片。

我安排視頻採訪編導團隊分別前往北京、長沙、內蒙古等地開展各項採訪工作,前前後後持續了四個月之久,我們終於等來了這支特別的籃球隊——葉沙隊。

2019年1月,我們的編導團隊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幫助下,跟隨「葉沙籃球隊」,走進WCBA的賽場,記錄下了他們幫助葉沙圓夢的溫情時刻。作為媒體人,這是我們第一次和人體器官捐獻走得如此近,在葉沙球隊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這支籃球隊有自己的特殊球衣,每個人的球衣號碼,共同組成一個日期:2017年4月27日。

這是葉沙離開他摯愛父母的日子。

編導團隊提前5天趕到呼和浩特,看到內蒙古籃協主席巴特爾在賽前為五人安排集訓,他們五個人高的高,矮的矮,老的老,少的少,一點點地從零學起,運球、傳球、扣籃……

集訓過程的活動量是平時的好幾倍,這五個人又是接受器官捐獻手術的病人,身體排異現象和體力狀況都不盡如人意。

但他們知道,這是葉沙的夢想。當練到疲憊時,五隻手交握在一起,在訓練前,他們總是鼓勁兒般地大喊一聲——「葉沙!加油!」

更幸運的是,我們編導團隊突破各種採訪難題,順利拿著攝像機走進了WCBA全明星賽賽場。

當這支特殊的籃球隊進場時,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起身、肅立向入場球隊致敬。

普通人站在專業籃球的賽場,本身就需要勇氣,他們即便站在籃筐底下投球,都很難得分。搞不清比賽規則,對罰球線也不是很清楚……

儘管如此,沒有一個人嘲笑他們,觀眾席上的人們報以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不斷有人起立,吶喊聲裡夾雜著淚水:「葉沙隊,加油!葉沙隊,加油!」

和前方採訪編導團隊反覆溝通後,在剪輯葉沙這個故事時,我決定去掉以往短視頻創作中常用的技巧手法,選擇用樸實的鏡頭語言講述,讓故事的觀感更接近現場。讓器官捐獻的基層工作人員講述最初的困難,抽絲剝繭,用直白展示真實。

讓人們在真實中獲得心靈震撼,正是這種創作理念讓這個故事得以閃耀光芒。

我們把這次比賽拍成了短視頻專題《我捐了心肝肺腎眼角膜,他們幫我圓籃球夢》(簡稱「一個人的籃球隊」)。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片子在網上炸開了。短短幾天內,視頻專題片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榜,被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人民日報、新華網和各行業「大V」轉發。截至目前,播放量超5000萬,用大愛震撼人心,用真誠打動了人心。

其實在中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人約有30萬人,但每年器官移植的比例,卻僅為30∶1,僅有約1萬人能等來移植的機會。葉沙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的普通人,激勵大家捐獻器官,救助他人,傳遞善愛,甚至有人在看完葉沙的故事後,立即籤了器官捐贈志願書。

更讓我充滿自豪的是,視頻專題被廣泛傳播後,中國器官公益捐獻中心的數字呈幾何式上升:短片播放前,中國器官捐獻9年內是99.2萬人,播放之後,一個月就新增了11.2萬人志願登記器官捐獻,突破了100萬。截至11月28日,有效志願登記器官捐獻人員262.9萬餘人。一個個數字的背後,是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續!

我想,這個暖心的故事,讓更多的患者看到了希望的光。一個人平均可以捐獻3.5個器官,可以想像這樣一個故事播撒出多少新生的種子!正如一些網友在評論中這樣寫道:「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小人物釋放大能量,小故事彰顯大感動,小行動推動大捐獻。融合傳播時代,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形態和記錄方式,在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傳播正能量上,具有獨一無二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2020年,這個短視頻專題獲得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在寫這篇文章時,「一個人的籃球隊」故事被《少年的你》的製片人關注,他找到鄭州報業集團,要將其投資拍攝成為電影,讓少年葉沙的大愛故事和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走向大屏幕,讓生命的種子在中國大地健康生長,讓大愛故事傳遞給更多人,感動更多人加入這個公益事業。

唯有愛的流轉,能讓這個社會更美好。

講好中國故事,這是我們媒體人畢生要做的一件事情。

相關焦點

  • 新華社《中國記者》刊文:難忘16歲少年葉沙和「一個人的籃球隊」
    開幕式上,一支名為「葉沙」的籃球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親自講述它的故事時,一向以硬漢形象示人的國際巨星成龍哽咽了.....此刻,我坐在電視機前靜靜的看著。當拍打籃球的光影人出現在舞臺,「我是葉沙,葉沙的肺。我是葉沙,葉沙的胃。我是葉沙,葉沙的眼睛……」的聲音和籃球的拍打聲響徹球場的那一刻,我淚流滿面……仿佛看到那個生命定格在了16歲的少年葉沙,真的回來了!
  • 央視《新聞聯播》近4分鐘講述《「一個人」的籃球隊》
    16歲的我捐器官救7人,他們組隊幫我圓籃球夢》,講述了「一個人」的籃球隊的故事:「16歲少年葉沙去世捐器官,5名受捐人帶他參加籃球賽」。5名隊員有一個共同點:全都是16歲少年葉沙器官的受捐者。葉沙生前喜歡籃球,夢想參加職業球賽。於是,5名受捐者組建了這個球隊並走進了WCBA賽場,替葉沙實現夢想。
  • 男籃世界盃開幕式,成龍大哥為什麼會特別介紹葉沙籃球隊?
    在這樣一個重磅級別的賽事上,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精彩紛呈的節目。而在眾多節目中,成龍大哥和葉沙籃球隊的出現,也讓大家淚溼了眼眶。SO,問題來了,為什麼成龍大哥會在開幕式上特別介紹葉沙籃球隊呢?有什麼故事嗎?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葉沙的故事在開幕儀式上,成龍大哥和五名穿著葉沙隊球衣的球員一起出現在全世界的面前。在鏡頭前,成龍大哥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 「一個人籃球隊」登籃球世界盃開幕式 5人因TA重獲新生
    (視頻:成龍親述葉沙感人事跡 「一個人的籃球隊」重獲新生繼續逐夢,長約5分19秒,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2019籃球世界盃開幕式,一支業餘籃球隊登上了這個世界舞臺。他們是一支球隊,他們也是「一個人」。
  • 只有一個人的籃球隊
    當前,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正在中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幾天前開幕式上,成龍大哥亮相舞臺,講述了一個關於中國、關於籃球的故事。有一支籃球隊,五個隊員年齡懸殊,從十几几歲到五十幾歲不等,且男女混搭。更奇怪的是,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名字:葉沙。為此人們索性稱之為「一個人的籃球隊」。
  • 《一個人的籃球隊》續,夫妻倆正努力走出喪子之痛,父親給受助者...
    一支籃球隊,5名球員的球衣號碼分別為20、1、7、4、27,每件球衣上名字都為「葉沙」。這支隊還有一件16號球衣,他就是永遠也不會出現的葉沙。這些號碼剛好組成2017年4月27日,那一天,熱愛籃球的16歲少年葉沙不幸離世,捐獻了自己的心、肝、肺、腎、眼角膜等,給了7人重獲新生的機會。(點擊連結詳見早前報導)受捐者用這種方式紀念著葉沙。
  • 傳承葉沙籃球精神,將現代性與古典相結合
    第18屆男子籃球隊世界盃將如期在舉世聞名的水立方拉開帷幕舉行,世界盃將分別演奏在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北京,32支球隊將互相廝殺,分享籃球比賽的樂趣。開幕式別具一格,氣勢恢宏,古典與現代文化的巧妙融合,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體育的蓬勃發展。
  • 傳承葉沙籃球精神,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第18屆籃球世界盃中國開幕
    開幕式別出心裁,氣勢恢宏,古典與現代巧妙融合,充分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及國際籃聯足席宣布2019第18屆男籃世界盃開幕後,文藝表演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夢的奏鳴曲》《夢的隨想曲》《夢的迴旋曲》《夢的暢想曲》,在出場的嘉賓中,既有國際著名鋼琴家朗朗,也有馳名國際影壇的成龍大哥,也有天地為之動容的一個人的籃球隊員,即葉沙籃球隊員。
  • 籃球世界盃,來了支「一個人的球隊」,感動了無數人
    8月30日晚北京水立方裝點得宛如一個巨型籃球場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開幕式在這裡舉行中國香港演員成龍的一段講述感動了在場的嘉賓和觀眾並讓全場進入深情的大合唱他帶來的是一個關於籃球、關於愛的故事 照片上的這位英俊少年名叫葉沙2017年4月27日年僅16歲的葉沙因突發疾病不幸離開了人世
  • 這是一支一個人的籃球隊,卻是七個人生命的延續
    葉沙,一名愛籃球的16歲少年,2017年4月27日,因突發腦溢血不幸離世,父母捐獻了他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眼角膜,幫7人重獲新生。 為了讓愛延續,為了給這名酷愛打籃球的少年圓夢,受捐者們走到了一起組成「一個人的球隊」。
  • 16歲少年捐器官救7人被拍成動畫片 拍攝素材來自溫醫大醫生
    溫州網訊 「葉沙,一個人的球隊」,一個充滿愛的故事,溫暖了億萬人。12月25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製作了《葉沙行星系》動畫片,這部片子在溫州醫科大學學生《葉沙行星系》漫畫繪本創意的基礎上,通過童話的形式將葉沙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 下一個薩博尼斯?16歲少年打服戈貝爾!
    最近美媒SPORTSCENTER轉發了一個視頻,視頻中,名為維克多-溫班山的16歲少年和戈貝爾進行2V2,SPORTSCENTER配文寫道:「這位16歲的球員身高7英尺3英寸(約2米21),擁有接近8英尺(2米44)的臂展,他能投籃、運球、傳球和蓋帽。」 戈貝爾也在隨後評價道:「未來的狀元秀@溫班山!」
  • 14歲湖南少女身高2.3米,進入國家籃球隊,為何不到一年被辭退
    不管什麼時候,身形高大之人都是備受稱讚,自古便聽得「堂堂七尺男兒」之說。現在也是如此, 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高都是有執念的,尤其是愛打籃球的人,身高更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優勢。姚明,他是我們中國籃球的代表性人物,不僅在籃壇中赫赫有名,身高也是人人都知,姚明身高有2.26米,這樣的身高即使在男籃,也是非常罕見的。
  • 16歲的東原,帶著少年的愛與善意而來
    「鮮衣怒馬少年時,以夢為馬走天涯」,16歲的東原,猶如翩翩少年,心裡有夢、眼裡有光、一路熱愛,從重慶出發,歷經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行遍成都、武漢、鄭州等全國16座城市,開啟了一場與全國「原住民」的互動之旅。
  • 王治郅兒子2場得分掛零,16歲身高直逼當年老爸,恐無緣出戰CBA
    周蕾是廣西衛視的主持人,作為主持人的她不僅專業能力紮實,而且人也長得非常好看,也難怪會吸引王治郅的青睞。至於王熙麒則是王治郅與前妻宋楊於2004年4月所生。王治郅前妻宋楊神秘也很低調,兩人於2000年在機場相識,沒過多久便確定關係。在那之前,宋楊已經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且帶著一個孩子。儘管如此,王治郅還是不顧父母反對與宋楊秘密結婚。
  • 逐夢路上 這些籃球少年們走出大山 「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的大山裡,有一支少年籃球隊,這支少年籃球隊的名字叫「涼山黑鷹籃球隊」,他們打球的視頻目前在網絡上獲得了數百萬的點讚。 涼山黑鷹籃球隊的隊員都是一群因籃球夢而走到一起的少年。他們的年齡都在8--12歲之間,他們熱愛籃球而且球技精湛。今年九月,球隊中的四名小球員受邀走出了大山,來到了北京。北京東單籃球場,籃球愛好者眼中的街球「聖地」。
  • 這些絢麗甜品居然出自16歲少年之手!你還覺得甜品設計很難嗎?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一樣的,好的甜品設計需要靈感,可遇而不可求,這是國外一位烘焙少年的作品,各種唯美繽紛的甜品驚豔了無數人的眼球。
  • 剛滿16歲少年遇刺身亡,荷蘭小城感震驚
    荷蘭檢察部已確認,一周前在荷蘭德拉赫滕(Drachten)一家酒吧遇刺的少年羅恩(Roan)已經死亡。 事件發生後不久,兩名分別為14歲和15歲的少年被捕,分別來自Drachten 和Gorredijk ,目前仍被拘留。
  • 16歲少年替人出頭犯下命案,潛逃28年後終落法網!
    16歲少年替人出頭,在正值青春的年紀犯下殺人重罪;潛逃28年,改名換姓、東躲西藏,最終難逃法網。二十八年的流浪生活,當年的花季少年如今已是飽經滄桑、滿頭白髮,令人唏噓不已。6月13日,湖北黃岡黃梅警方將潛逃28年之久的命案逃犯陳某抓獲,成功破獲一起28年前的命案積案。
  • 音樂向善:16歲少年鋼琴家季恩顯不一樣的人生
    這是"音樂向善"運動的推動者,16歲的旅美旅法少年鋼琴家季恩顯(Paul Ji)所說的話。  季恩顯年紀雖小卻有著與這個年齡不太相符的穩重感與社會責任感。他非常注重音樂向善,是個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少年。他經常會思考音樂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