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閱讀,是被媽媽錯貼了標籤

2020-12-17 粽子媽媽2020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傾訴,五歲的兒子對閱讀這件事越來越不感興趣,自己耐心地給他講繪本,他卻一副怎麼也聽不進去的樣子。朋友表示:「沒辦法,我家孩子就是不愛看書!」我想對她說的是,不要悲觀地急著給孩子貼標籤!

閱讀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沒有人與生俱來就熱愛閱讀,後天培養幾乎是佔到百分之百的比重。一個人能保持長期的閱讀,靠的是濃厚的興趣與良好的習慣來支撐。

關於興趣:

幼兒時期的孩子,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讓他們讀《史記》,讀《三國演義》,很明顯這是不現實的。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繪本即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孩子為什麼不愛讀繪本,我們應該理性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埋怨孩子。

第一,你給孩子的繪本不是他喜歡的。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在書的選擇上就應該投其所好,你給他選擇的書再優秀,如果孩子不喜歡,也是白費功夫。比如出自卡爾大師的經典之作《好餓的毛毛蟲》,沒有人會覺得它不優秀,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喜歡它的故事情景或者畫風。

如果孩子喜歡汽車玩具,可以陪他一起讀《晚安工地上的車》、《蒸汽火車,夢幻火車》,如果孩子是個小饞貓,可以陪他一起讀《美味的朋友》、《第一次做麵包》。如果孩子熱愛迪士尼,你可以陪他一起讀《迪士尼大師繪本》。如果孩子喜歡天馬行空地想像,你可以陪他一起讀《神奇的馬桶》、《月亮的味道》。即使是愛調皮的孩子,也不缺乏對應的繪本,《大衛不可以》系列和《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都可以成為他親切的夥伴。

找到了孩子熱愛的主題,在書的樣式選擇上還可以儘量增添樂趣,比如洞洞書、機關書、點讀書……都能讓孩子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提升興趣。

接下來,就是媽媽們如何給孩子讀繪本的環節了。親子閱讀時,一定要充分發揮繪本的演繹功能,我們要儘可能地利用誇張的聲音、表情和動作去吸引孩子。表現得越誇張越會有代入感,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放棄這種生動的共讀形式,因為孩子是不會嘲笑的。

關於習慣:

任何的好習慣,最佳養成時期一定是年幼時,正如在白紙上作畫要比在一張塗抹過的紙上作畫要容易。為人父母當以身作則,因為孩子的好習慣不可能是在喋喋不休的說教下養成的。如果你本就是一個愛看書的人,那恭喜你,你的孩子幸運地擁有了一份難得的財富。如果你愛追劇,愛刷視頻,那就應該考慮一下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機,試著和他一起成長。

倘若要給閱讀配上一副背景圖,那它一定安靜的。孩子的閱讀區設置必須遵循這個原則,可以沒有獨立的書房,也可以沒有精緻的書架,但一定要安靜。關於書籍的擺放,美觀,方便孩子拿取即可。

任何一件事,只有不斷地去做才能形成習慣。在孩子還無法自主閱讀的時候,我們應該不間斷地每天陪他閱讀,孩子的堅持源於家長的堅持。年幼時,對他耐心的陪伴,是為了將來更省心。

大語文時代,若說「得閱讀者得天下」,是毫不誇張的。爸爸媽媽們,趕緊行動起來吧,說不定你家就藏著一隻未被發現的小書蟲。

相關焦點

  • 吃飯不餵孩子,媽媽自己先吃是自私?媽媽更愛自己沒有錯
    這就是母愛,仿佛有了孩子後,多了一副盔甲,無論何時何地她們都會披荊斬棘,一往無前。可當媽媽們稍微做得不夠完美,有一點點愛自己的行為就開始被家人指責,被眾人貼上自私的標籤。小王委屈又難受,放下碗筷走到孩子旁邊開始餵奶,但是,她內心卻有大大的一個疑問,難道先吃飯再餵孩子就是不負責任?媽媽更愛自己就有罪嗎?
  • FBA倉庫標籤被貼錯,結果扎心了
    近日有賣家在論壇上吐槽,懷疑自己的FBA產品標籤被亞馬遜更換,導致客戶收到的東西貨不對版!據美鷗網小編的了解,事情是這樣的:有個客戶買了該賣家的一件FBA商品,收到貨之後發郵件反映說顏色發錯了。該賣家起初沒有在意,而是以多渠道配送的方式,再從FBA發了這個asin的產品給客戶。但是,這次客戶又發郵件說顏色又錯了!!!
  • 孩子的「不乖」讓你崩潰?其實,這並不一定是孩子的錯…… | 伴讀
    我們眼中的「不乖」,並不一定是孩子的錯一大早就被女兒氣到吐血,她總能把所有預留的時間耗盡,最終在一片兵荒馬亂中出門。 可當我喊出口的那刻,我忽然意識到了一點不對,我到底在期望什麼? 我希望她能夠聽話,舉止得體,不要吵鬧,安靜地吃完早餐,乖巧地出門道別——扮演一個不屬於孩子的角色。 給她貼上「不聽話」的標籤時,我被一個強大的動機驅使著:我希望自己能省點心。
  • 「他犟得像驢,撞南牆都不回頭」,孩子被貼上標籤會帶來怎樣變化
    前兩天,兒子上網課的時候,不認真,總是做小動作,我生氣地批評了他兩句,最令我無法忍受地是,他犟得象頭驢,撞南牆都不會回頭,聽寫單詞時,錯了一個字母,我給他指出來,他就會辯解說:「不就錯了一個字母嘛,有什麼大不了得。」總之,就不會痛快地承認自己錯了。
  • 孩子不哭!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
    @雲在青天:幾米的繪本總是這麼的溫暖,可愛的孩子、有趣的童言,從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幅幅療愈心靈的圖畫、一段段撞擊心靈的文字。通過孩子的視角,提供了很多關於閱讀的新穎觀點。未來書會變成什麼樣,我們都不知道,只要我們依然愛書,就好!@小辣椒:一直樂著讀完了這本書,幾米老師借幾個不愛看書的孩子,吐槽名人關於書的名言,實在太有趣了!最喜歡關於設計那段,「你少廢話,這是設計感!」一直覺得幾米老師有點毒舌,這次感覺看到實錘了,哈哈哈。爸爸媽媽們,有哪些讓孩子愛上閱讀的獨門絕技呢?
  • 孩子不打招呼是不懂事嗎?亂貼標籤不可取,這三點做好孩子能改變
    父母越讓孩子叫人,他就越不叫人,為此,大人們就會向客人道歉:「不好意思,孩子不懂事。」然後轉頭就訓斥孩子的不禮貌,這樣做在孩子的內心就會留下不愉快的體驗,讓客人成了孩子的敵人——就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會訓我的。也會給孩子貼上「不禮貌、不懂事」的標籤,長期以往,孩子就更加不喜歡叫人了。
  • 有些標籤被貼久了,就真的變成了如標籤那樣的人
    有些人總喜歡有意無意地給人貼標籤,而被貼標籤的那個人一定會覺得很不開心、很不爽,特別是被貼上的標籤,根本不符合自己本來的樣子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非常無奈。而且有些標籤一旦貼上就很難撕下,貼得太久,貼得太多,那個被被貼上標籤的人也會不知不覺變成了如標籤所說的那樣。
  • 21天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呢?
    為什麼讓孩子培養好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其實我們只是想給孩子未來打好基礎,許他一個有無限可能的未來……這位媽媽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竟然不到21天,她是怎麼做到呢?因為對這方面不太了解,我在媽媽圈裡面了解一番,發現現在的早教班其實成效不是很快,但媽媽們為了一種「攀比」心理,不得不繼續投資這筆費用。想想自己的收入水平和負擔能力,如果孩子長時間上早教班,效果或許會有,但學費是一個壓力。因此,我選擇自己在家為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 二胎媽媽聊閱讀:「讓孩子愛上繪本,是我做過最正確的事情!」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和二寶,都是比較喜歡繪本的。為此我常帶著娃泡在樓下的繪本館,和一群孩子一起看繪本。不知道你家孩子愛看繪本嗎?我為啥讓孩子讀繪本?我所在的城市,其實是三線城市的郊區,相對大城市來說,媽媽們的育兒理念,並不超前。很多人覺得,養孩子,只要不哭不鬧就好了。但隨著經濟條件的提升以及自己的帶娃經驗越來越豐富,很多媽媽覺得,自己在帶娃上應該更科學一些。「養育」不能只是「養」,忘了「育」。我一直覺得,讓孩子閱讀,是我做過最正確的事情。
  • 壹現場|超市貼錯標籤鬧烏龍 一袋枸杞賠500元
    是由於超市剛開業,工作人員忙亂中將花生米的標識錯誤貼到了枸杞盒上,並非過期產品,超市還出具了枸杞的進貨證明。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對進貨證明進行審查,並核實了超市的開業時間,能夠確定超市屬於錯貼標識,「散裝枸杞」沒有過期。最終引導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超市向張先生賠償500元。
  • 給人貼標籤,本身是沒錯的
    01我經常上網,也看得出來,大家都很理想主義,希望自己不被定義不被貼標籤,希望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被充分尊重。那個世界很美好,我也希望活在那樣一個烏託邦裡,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做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沒有人有那麼多空來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
  • 孩子想要吃蛋糕,媽媽的一個舉動,讓孩子直言媽媽不愛自己
    孩子對於甜食似乎天生就沒有抵抗力,面對巧克力、冰激凌、蛋糕、糖果等食物孩子自然是會「喪失理智」,而多數媽媽面對這些甜食都是不允許孩子多吃的。有這樣一位母親就是因為蛋糕而和自己的孩子「鬧掰」了。原來這個孩子對媽媽說自己想要吃蛋糕,但是剛好家裡沒有蛋糕了,於是這位媽媽就對孩子說:家裡沒有蛋糕了,要不你吃點餅乾。孩子鬧著說:不要,我就要吃蛋糕。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這位媽媽說:我不是和你說了沒有蛋糕嗎,你怎麼這麼不聽話,趕緊吃餅乾,要不你就餓著。聽到媽媽說的這番話,孩子立馬哭著說:媽媽,你根本就不愛我。
  • 孩子不愛讀書,這樣做,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當很多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認真讀書時,再看看自家只知道瘋玩兒的孩子,是不是很發愁,為什麼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家的孩子為什麼就不愛讀書?別著急,做好以下幾點會讓孩子愛上閱讀。
  • 「被媽媽罵的時候,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一個6歲孩子的真實回答
    朋友後來說,那幾天一直心情不好,總是生著氣,冷著臉,兒子不好好寫寒假作業她罵過幾次,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她也訓過幾次,有點洩憤的意思,說孩子說的挺重的。沒想到孩子嘴上不說,卻把這些負面標籤都貼到了心裡。那天晚上想了一晚上,她才發現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我們仗著孩子的愛在欺負孩子。現在想起來都特別後悔。
  • 亂貼標籤不可取
    民國詩人徐志摩,他的情感生活受世人爭議頗多,甚至有不少人為他貼上了「渣男」的標籤,我認為這是有失公允的,也是不太客觀的,亂貼標籤的行為不可取!渣男是一個網絡流行詞語,是指自私、擅長索取、不負責任,玩弄別人感情的男人;或指用情不專的男人。
  • 紐約州長與弟弟「爭寵」——誰是媽媽最愛的孩子?原來孩子愛媽媽勝過愛自己~
    節目的最後,以兄弟倆互相說「我愛你」結束。但是,節目中60多歲的哥哥和40多歲的弟弟「爭寵」的畫面,實在太有愛也太暖心了——他們是真的在「爭寵」嗎?不是,他們是在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比的是誰更愛媽媽,其實我們做媽媽的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可真實情況卻是,孩子遠比想像中更愛我們。你愛孩子真的勝過孩子愛你嗎?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作為家長是不需要知道的這麼專業,到底是T基因還是C基因,其實只要知道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更容易產生憤怒的情緒,更容易產生這種愛發脾氣的情況。關於這些部分,我們也都曾經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當中進行過一些講解,帶著大家通過閱讀獲取到這些資訊。同時,我還希望大家能夠做一個有趣的父母,就是好好生活,好好教育,當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在生活當中出現的時候,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探索、思考。
  • 讓孩子愛上閱讀,除了買很多書,家長還能做什麼?
    可以說,在我和孩子這幾年閱讀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心中帶著「我要培養你愛閱讀的習慣」這個任務去讀書,我們就只是一起享受閱讀而已。我想說一點在「買書」之外,培養孩子愛閱讀可以做的事。但現實情況,可能是這樣的:孩子拿過繪本,看了兩分鐘,馬上跑掉了;孩子喜歡拿一本書給你,讀兩句,孩子要求換一本,換一本又讀了兩句,孩子要求再換一本,反覆幾次,家長要抓狂了……總之,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表現得跟你理想中愛閱讀的狀態相差甚遠,是不是孩子不愛閱讀呢?並不是的。
  • 春節為了保護孩子,媽媽要這麼戰三姑鬥六婆
    1.塞「好東西」給孩子吃在小孩子眼裡,過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壓歲錢以及吃各種好吃的。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各種食物,然而這些食物並不全都適合孩子。然而很多熊親戚不懂這個道理,什麼東西都敢往孩子嘴裡塞,比如花生、硬糖等;孩子的食道還比較狹窄,再加上吞咽功能發育不完全,極易出現食物卡喉的情況。
  • 這些消極暗示的話,父母最好不要跟孩子說,真的會毀了孩子!
    所以小時候我特別自卑,也不願意出門跟小夥伴們玩。可能也是因禍得福吧,正因為我不愛出門玩,所以學習特別好,後來我考上了北京的大學,而從小嘲笑我的那些小夥伴們後來大都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所以事實證明我並沒有多傻。但是自卑的心理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給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所以後來我有了孩子後,就特別討厭別人給我孩子貼上一個「壞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