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代,天珠就已經為人所知了,天然天珠是指使用純天然材料僅經過打磨而成的天珠,一種是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的天珠,叫做法螺天珠;另一種是由含玉質及瑪瑙成分的九眼石頁巖打磨而成,叫做九眼頁巖天珠,也叫做天眼天珠。
這兩種天然老天珠由於當時原材料的稀缺數量稀少,流傳下來的極其罕見,最著名的就是現在供奉在西藏大昭寺的國寶九眼"法螺天珠"王。目前市面上所見花紋規整一致的人工材料(玻璃、樹脂、化學處理石材等)製品為人工天珠或仿製天珠。
對於天珠說法及推論眾說紛紜,有些論點至今已無從考據。從考古資料得出:天然天珠做為早期藏族人民的飾品,主要是由一些古地中(又稱「古特提斯海)海貝類海螺化石經過簡單打磨後組成的。藏族考古學家索朗旺堆的考古發現認為:喜馬拉雅山在遠古時期是汪洋大海,當地球變遷、山峰隆起時,古地中海中的一些貝類海螺及浮遊生物在極其苛刻的自然地理環境下,玉化成天珠。
當遠古藏民們撿到一種有生命的、鮮活的、玉化的石頭時,會虔誠地認為這是天神佩戴過的飾品;他們把這種對神的敬仰以及對生命的崇敬之感化為對天珠的膜拜!在歷史的傳承中不斷賦予天珠各種文化內涵以及圓滿功德,使得如此完美的石玉器文化世世代代庇佑著藏族兒女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
一般來說天珠按照製作工藝一共分為5種:
型一:紅、黑瑪瑙塗上可形成白色線條塗料加熱1次,年代久則褪色;
型二:未處理天然瑪瑙塗上礆性化合物;加熱使之白化,塗上加熱後可形成黑色線條紋的硝酸銅,加熱製成。年代久遠顏色亦不剝落,乃真品天珠。
型三:天然瑪瑙塗上塗上加熱後可形成黑色條紋的塗料,加熱製成。年代久則煺色。
型四:天然瑪瑙塗上礆性化合物,二段不塗塗料,加熱形成中段的完全白化。二次在中段塗上硝酸銅,加熱製成線珠。年代久亦不易煺色,乃真品線珠。
型五:未處理瑪瑙塗上礆性化合物、硝酸銅,二段不塗塗料,加熱1次製成。年代久容易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