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長沙,特地去逛了兩個博物館,一個是2017年重新開放的湖南省博物館,另一個則是長沙博物館。
原本對參觀長沙博物館並沒有很高的期待,結果卻帶給我極大的驚喜。
除了本館常設的長沙歷史文物展之外,我還參觀了一場特殊的展覽「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展」。
從沒想到,我居然能夠在長沙與喜馬拉雅和蒙古有一次不期而遇的相見。
2014年的時候,我曾去過一次珠峰大本營,這是我離喜馬拉雅最近距離的接觸。2016年又去了一次尼泊爾,從喜馬拉雅的另一面遠遠地眺望。
但對於這塊土地上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卻知之甚少。
這次雪漠玲瓏的珍品展一共精選出233件(套)相關展品,以呈現喜馬拉雅和蒙古地區17世紀至20世紀絢爛繽紛的宗教器物、配飾及日用品。
因為受藏傳佛教的共同影響,在喜馬拉雅和蒙古地區的社會生活中,人們極度崇尚金、銀、綠松石、珊瑚等貴金屬和寶石,特別關注頭部、頸部、腰部等身體部位的裝飾物。
一進門就能看見一組銅鎏金的皇冠飾品,分別鑲嵌有綠松石、青金石、透明寶石、螺鈿等等珍貴的寶石。
進館就看見這組頭飾,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富麗堂皇,極具震撼力。
這組頸部的飾品,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財大氣粗」。
原本以為項鍊是掛在頭頸上細細長長的裝飾物,看到這組才知道這「鏈」字的由來是和鏈條一樣粗粗壯壯才是。
這對鎏金的大象我特別喜歡。象在佛教中是一種神聖吉祥的動物。我們的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大象,大象象徵著吉祥如意、祥瑞安康。這對大象裝飾華裡,馱著金罐而來,寓意著招財進寶。
這件掐絲琺瑯獅紋奔巴壺,我們漢地的展覽中並不多見,因為它是屬於藏傳佛教中的一件法器,奔巴壺有另一名稱叫「甘露瓶」是藏傳佛教密宗修行儀式中灌頂器皿。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生活用具的展示,最令我矚目的就是這把「銅鎏金龍紋腰刀」。刀柄和刀鞘頂部裝飾有龍頭的形象,刀身部位則是印有龍紋圖騰。把這把刀掛在腰間,不怒自威,沒人有膽量來冒犯。
展館內的藏品太多了,小到一個香囊,一個耳飾,大到一個鎏金銅壺,一套馬具,出館前居然還有一個蒙古的氈包,可見館方的用心。
此次特展的時間有限,到2021年1月17日為止,來長沙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進入長沙博物館無需提前預約,憑身份證就可登記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