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時代的到來,手機、電腦等電子化設備的普及,給大家帶來便捷的生活和信息同時,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少苦惱,頸腰椎疾病也隨之變的比以往更加常見。
所以,大多數人,一旦出現頭暈,首先想到的便是——頸椎病。
除了頸椎病會引起頭暈,還有其他原因嗎?
醫學文獻中可以查到引起頭暈的病因,其實還不止這些!
頸椎病引起的頭暈真的有那麼多嗎?
我們先看看文獻的報導,這是一篇醫學文獻,對1857例患者病因分層分析:
頸性眩暈僅佔0.48%,圖中可以看到,BPPV(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佔51.5%。
頭暈其實很有內涵
2010年Post和Dickerson將頭暈(dizziness)概念分為下列4類情況:
1、頭昏 (lightheadedness):指陣發或持續性的大腦不清晰感、頭昏、頭沉、頭脹、頭部發緊感等;
2、眩暈 (vertigo):是患者主體對靜態的周圍客體或自身位置產生了運動錯覺的症候,多為病理現象;
3、平衡不穩 (disequilibrium):是指有行動中站立不穩或運動失調的頭暈症候;
4、暈厥前狀態 (presyncope):指暈厥前發生的胸悶、心悸、頭昏沉、眼前發黑、乏力等症兆。如直立性低血壓發生時,容易出現暈厥前狀態。
頸椎病引起頭暈的原理是什麼呢?
中醫認為:頸性眩暈與頸椎的關節運動失調(骨錯縫)及局部肌肉失衡、筋膜黏連(筋出槽)等密切有關,頸椎運動不協調從而導致椎動脈、交感神經受到一定的動態刺激,引起頭暈症狀。
西醫認為:頸性眩暈主要原因是頸椎間盤或者附屬結構病變,機械性壓迫交感神經或椎動脈,導致頭暈。
頸性頭暈有什麼特點呢?
頸性頭暈一般和頸椎活動有關,常發生在體位改變時,所以,有些患者發生在起床時。
很多頸性頭暈的患者會伴有頸肩部、頭部的疼痛,上肢或手部的麻木感覺,另外,部分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的患者,往往能感覺到夜間疼痛明顯,但,這種疼痛觸摸不到。
特別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走路「踩棉感」,雙下肢行走無力等現象。
頸性頭暈常見的檢查和治療
磁共振檢查在頸椎病中應用相對CT要多,它不僅能分辨各種組織的結構及病變情況,還能保證零輻射。頸性頭暈藥物治療選擇比較有限,主要是活血化瘀、脫水、少量激素的治療。
最主要的辦法可以引用一句話:「穩定壓倒一切」,遇到這種頭暈,首先需要讓頸椎穩定,減少其對神經和血管的刺激,最好的辦法是佩戴個頸託。重要的是,你需要審視一下你的平日工作、生活,有沒有引起頸椎病的不良習慣,趕緊改一改吧。
當然,在你不明確病因的情況下,首先要排除心血管問題,因為這些疾病更威脅健康,處理也相對棘手。
根據患者反饋的情況,頭暈比頭痛還要痛苦,我非常同情頭暈的患者,但在遇到頭暈時,還希望大家可以多想到一些可能的疾病以免誤診,因為引起頭暈的,不僅僅是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