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時看過一部電影《笑比哭好》,喜劇風格,說的是安全生產的話題。電影拍得很拙劣,但其中有首同名的插曲,好像是王潔實、謝莉斯唱得,一時風靡大江南北,廣為流傳。
由於這部電影,想到了我新近收集到的一組安全生產題材的漫畫。這些漫畫作者,大多自學成才,業餘潛心於漫畫創作,作品頻頻見諸報端,在圈內外小有知名度。不約而同,他們用漫畫手段,對安全生產作出了各有技巧的詮釋。
其實,許多漫畫家都不是科班出身,華君武也沒有進過美術學院。而且,漫畫圈內很少有拜師收徒的,因為漫畫不像其他繪畫領域,可以傳道授業。要成就一-個漫畫家,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繪畫功底,還須有思想性,有幽默感,以及愛憎分明的性格,敢於批評的勇氣。這些東西,又該怎樣傳授呢?資深幣章收藏家林霖先生見我對漫畫情有獨鍾,贈我兩件藏品,系汪家銘、嚴平亞的漫畫。汪家銘出道很早,長期從事漫畫創作,作品《雙推磨》曾入選全國漫畫展。他的這幅《無題》,實乃「有題」:一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往高處攀爬,「安全生產」中的「產」字,構成一副保險帶,緊緊拴在工人的腰間。
至於嚴平亞,早先經常能夠看到他的漫畫,後來聽說畫國畫去了,山水花鳥人物兼善,另有一-功。想想也是,漫畫難畫,幅幅要構思,篇篇須不同,稿酬亦低廉;而國畫則不然,--招鮮,吃遍天,潤筆不菲,還可重複「流水作業」。有的畫家僅會畫一條魚,就可以「吃」上--輩子啦。如是「生產」,相當「安全」。
這種藝術價值的錯位,錯不在畫家本人,而在市場環境。嚴平亞的《一千零--夜》、《中頭彩》兩幅,主題很突出,畫技亦不錯,只是構思過於直白,缺少韻味,當屬概念化、圖解式的作品,看過拉倒。夏瑞中的《露餡》和董傑的《常備不懈》,是我從孔夫子網站上「三鈿不蝕兩鈿」買來的。-幅安全帽裡藏「乾坤」,風吹帽落見「奧妙」,人物神態有趣而傳神;另一 幅把火鍋處理得極具視覺誇張,兩位手持滅火器的廚師似同一對「門神」,令人忍俊不禁。兩位作者都有各自的套路和畫風,有時在報紙上見到他們的漫畫,即使不看作者姓名,也能猜出十之八九,這非常難能可貴。
查了資料,夏瑞中迄今已發表漫畫7000餘幅,參加過全國漫畫展,拿到中國新聞獎三等獎;董傑勤耕不輟,時有妙作見報,他參與繪製的《袖珍版漫畫》系列叢書,從諺語、歇後語畫到古文名句,「快餐文化」的讀物,卻能嘗到幽默的味道。這組漫畫,我估計是他們當年參加某個「安全生產」漫畫比賽的應徵作品。活動一結束,組委會作鳥獸散,通常將幾麻袋的作品送進廢品回收站,其中部分上乘之作,或有渠道流入網上書店,待價而沽。
主題徵稿,命題作畫,充滿了揣測、遷就與單相思,「為賦新 詞強說愁」,吃力不討好,難有精品誕生。因而,這幾幅漫畫,沒法體現作者的真正水平,只能算是差強人意、「笑比哭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