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魯科爾沁旗雙勝鎮全面推進「黨建+」工作模式,將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提升產業競爭力、減貧帶貧增加群眾收入作為主線貫穿全鎮發展之中,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建強、產業旺、群眾富」的深刻內涵。
創新「黨建+設施農業轉型升級」踐行初心使命
鎮黨委牽頭18個單位組建的黨建聯合體,鎮內龍頭種植合作社、京蒙幫扶單位和保險公司等組建的產業聯合體,以及252戶棚戶的農民群體,形成了拉動雙勝鎮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全面帶動設施農業轉型升級。目前,全鎮共建暖棚308棟、冷棚825棟、500平方米保鮮庫1座、300平方米氣調庫1座、600平方米育苗溫室2棟和交易中心4處,年產銷1500餘萬斤,為村集體增收達86萬元,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
黨建聯合體採取「2356」發展模式,逐步實現黨建強、產業興、群眾富的發展目標。即雙勝村設施農業扶貧產業園和三座山村設施農業產業園區為龍頭帶動,北京水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黨小組、人保財險阿旗支公司作為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撐;通過「黨建鏈」「產業鏈」「服務鏈」形成穩定的契約合作關係,與種植戶、村集體建立良好的利益連結機制,發揮各成員黨組織、成員單位的資源優勢,構建完整產業鏈條;全力打造種植標準化、監管智慧化、管理組織化、營銷品牌化、服務融合化的「五化」產業化聯合體;實現育秧、種植、生產、收儲、銷售、加工「六個統一」,輻射帶動村集體增收、群眾脫致富。
抓實「黨建+深度共融」彰顯責任擔當
鎮黨委通過黨建引領、精心組織、強化責任、科學施策等方法措施,形成「兩抓三有」模式,確保抓實制度規範和活動規範,確保有人幹事、有錢辦事、有地議事。大力推進黨建聯合體與產業聯合體融合發展,整合各方力量,統籌解決實際需求和困難,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流入農村,進一步擴大設施農業產業規模,拓展「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發展成果。同時,通過走訪交流、黨日活動、總結表彰等形式,促進成員單位組織融合、工作融合、力量融合。目前,已建成議事場所2處,完善議事制度8個,整合各方資金1766.6萬元發展產業,開展黨日活動7次,總結表彰2次,既豐富融合黨建的內涵,又激發了基層黨建活力。
深化「黨建+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經濟發展
為實現群眾穩定增收,鎮黨委構建利益聯結機制,緊緊抓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戰略機遇,為13個村集體建設大棚、日光溫室、氣調庫、保鮮庫和交易中心等固定資產,通過轉租發包和提取交易費等方式,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村均年收入增收5.4萬元。在集體受益的基礎上,聯農帶農,設施農業園覆蓋252戶,群眾參與暖棚種植每棟增收3萬元以上,冷棚種植每棟增收6000元以上。鼓勵貧困戶積極參與,累計帶動貧困戶77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有效地保障了該鎮扶貧成果,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編輯:畢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