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

2020-12-16 南國早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一次戰略上的轉型和升級,不僅包括經濟、社會轉型,還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復興,是農業的全面轉型、農村的全面發展、農民的全面進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突出產業興旺,激發鄉村振興內在動力。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但是產業發展受到自然、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如何確保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我們注重發揮產業的持久穩定效應,讓產業既「興」又「旺」。

一是抓好產業規劃布局。堅持「以短養長、長中短結合」,因地制宜規劃產業布局,精準產業定位。重點抓好油茶、茶葉和旅遊等產業發展。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全面打造「百千萬」油茶示範帶。突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龍勝生態旅遊大環線為引領,全力打造龍勝全域旅遊大景區、大公園。

二是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利用龍勝良好的生態環境,走好「精品農業」之路。積極申請註冊農產品商標,申報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和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抓好溯源體系建設和「訂單農業」生產,推進農業示範區建設,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三是進一步做好農產品深加工。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推動農產品「初加工」向「深加工」拓展,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做好農產品的包裝,充分利用「全球重要文化遺產」這塊「金字招牌」,把龍勝所有農產品納入「全球重要文化遺產」品牌包裝範疇,提高產品的效益。

四是推動規模化發展。通過流轉土地,選準優勢產業,走具有區域特色的規模優勢產業之路,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五是進一步暢通農產品流通銷售渠道。抓好農村信息化建設,培育電商主體,完善配套服務,加強冷庫建設,解決農產品流通銷售等系列難題。

突出生態宜居,讓群眾生活更加稱心如意。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依託龍勝得天獨厚的優美環境,抓好生態宜居建設,讓群眾的生活更美好。

一是推動基礎設施大改善。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以水、電、路、氣、通信網絡提升為重點,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大改善。特別是在交通道路上,以「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為目標,打通「最後一公裡」,推動「村村通」向「組組通」「道路硬化」轉變。同時,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愛護、管護,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提高使用效益。

二是推動村容村貌大提升。聚焦「生活舒適的樂園、道德示範的家園、生態良好的田園、鄉愁記憶的故園」幸福鄉村的建設目標,紮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傳統古村落保護等活動,真正讓鄉村找得到韻味、留得住鄉愁。

三是加大人居環境保護力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生態修復和「四改」為主攻方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讓生態變成「搖錢樹」、美麗鄉村成為「聚寶盆」。深入開展禁伐、禁砂、禁止新建水電站、禁漁等行動,全力守護好龍勝的青山綠水,建設美麗家園,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寶貴的自然財富和發展空間。

突出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文化更加繁榮興盛。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我們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狠抓鄉風文明建設,著力解決富口袋與富腦袋的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結合農村實際,採取符合農村自身特點的有效方式,加強對中國夢、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感恩奮進的宣傳教育。用好鄉村文藝隊,搭建群眾便於、樂於參與的平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落地生根。二是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開展文明校園、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開展身邊好人評選和最美村民、優秀黨員戶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等優良傳統,不斷傳遞正能量,激發內生動力。三是挖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文化資源優勢,講好文化故事,傳播農耕文化,形成良好鄉村文化生態。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梯田文化、農耕文化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方面的重要作用。

突出治理有效,促進鄉村社會更加和諧有序。治理有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我們聚焦治理有效這個目標,積極創新鄉村治理,促進鄉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紮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脫貧攻堅等工作,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過硬。

二是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構建完善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村規民約、道德評價小組的作用,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治理更有效。

三是提升村級管理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村級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推行「農事村辦」「農事網辦」「一站式服務」,著力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突出生活富裕,讓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富裕既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我們堅持發展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努力讓各族群眾的生活更加富裕。一方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和脫貧人口返貧預警機制。突出長效和鞏固提升,完善脫貧不穩定人口與邊緣易致貧人口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推廣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群眾穩定增收,實現「不可逆」的脫貧。另一方面,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統籌做好教育、轉移就業、收入分配、醫藥衛生、社會保障等工作,全面提升脫貧的質量和成色。

(作者周卉,為龍勝各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相關焦點

  • 規劃|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農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
  • 海豐縣平東鎮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圍繞全會精神和戰略部署,把握「灣+區+帶」區域發展新機遇,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把舵定向,錨定未來。三是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近年來,平東鎮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縣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深刻把握「灣+區+帶」區域發展新機遇,聚焦「美麗鄉村、美麗農居、美麗通道、美麗田園、美麗產業、美麗民生、美麗動力、美麗黨建」八個美麗,全力推進「5+2」農村綜合改革,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落實有效措施,助推「三塊地」改革不斷深化,釋放改革紅利,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推動鄉村振興文化鑄「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遵循、明確了目標、注入了動力。省政協把『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今年雙月協商的重要內容,積極搭建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平臺,組織省州縣三級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與省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在網上面對面協商,廣泛匯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為『十四五』期間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言獻策、凝聚共識。」省政協主席多傑熱旦在主持座談會時指出。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福建寧德推動民宿業健康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原標題:福建寧德推動民宿業健康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福建寧德市政協22日召開《大力發展我市民宿經濟》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促進該市民宿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打造具有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
  • 守住糧食底線 抓好產業發展 推動鄉村振興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引發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將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上來,深刻認識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堅持質量興農、產業興農、綠色興農,做好全市「三農」工作,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 激發發展活力 推動鄉村振興
    更為重要的,提高了物流效率,農產品寄往四面八方,遠的土特產賣到了北京、河南、江蘇、上海、安徽、廣東等外省,近的也賣到杭州、寧波、紹興等地,村民收入持續增收,有著2000餘村民的偏遠的通源村人均收入今年已接近3萬元,有2500多人口的殿前村人均收入今年已接近4萬元。  截至12月15日,嵊州全市鄉村鋪設了295個農村物流服務網點,實現行政村和偏遠山村快遞網點全覆蓋。
  •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這是黨中央對「十四五」時期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鮮明態度。「優先位置」凸顯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定位,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更是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要著眼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藍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促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統籌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個方面,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要引導更多資本、技術、人才向農業農村流動,加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提升「糧果畜菜」品牌效應,培育發展百萬元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快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鄉村振興之五大振興_北京中公教育
    本文整理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生態熱點:把好這道生態保護重要關口。今年是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國家對鄉村發展格外重視,很多同學對鄉村振興的「五大要求」和「五大振興」仍然很迷惑。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來說一說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話題——鄉村振興之五大振興。熱點背景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 習近平心中的鄉村振興什麼樣?
    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自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習近平多次談到鄉村振興。小組整理了相關重要論述,供組員學習。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為了更好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西專門成立自治區鄉村振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下設鄉村風貌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2個指揮部,高位推進全區鄉村振興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了明顯進展,但也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問題依然存在,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差距依然較大,鄉村文化傳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亟待加強,需要依靠加快發展來推動解決
  • 觀點|與鄉村振興結合的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意義更大
    作為農業品牌化抓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助推農業品牌建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農本諮詢以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將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結合進鄉村振興工作意義更大。品牌建設目標更明確作為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業農村工作都要服從並服務於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也不例外。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濰坊壽光市: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發展 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3日訊12月11日,壽光市委副書記李永光到所包靠的侯鎮東南嶺一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聽取了東南嶺一村在戶戶通、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情況匯報。他要求,著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吸引農村青年人才回流,進一步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李永光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鎮村基層黨員幹部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著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特別是農民經濟收入偏低的村,要注重產業發展,實事求是找差距、補不足。
  • 有機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徑
    來源:農民日報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會議總結髮展成就、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對下一階段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的布局。
  • 一扇門鄉村振興團隊應邀參加臨安「兩進兩回」與鄉村振興交流大會
    100多家投資機構共論鄉村投資運營發展之路、60餘位返鄉人士分享回鄉創業經驗、20餘家科技機構共同探討臨安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格局、新思路和新實踐。受組委會的誠摯邀請,一扇門董事長劉豐春帶領鄉村振興學院團隊的部分核心成員一起出席本次大會,並參加了相關活動。12月7日下午,在組委會的安排下與會人員參觀考察了臨安太湖源現代農業園區以及高虹鎮龍門秘境。
  • 「田園新野」理念助推鄉村振興
    近日,記者走進三國古城新野縣,滿目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好場景,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新野縣白河灘溼地公園近年來,新野縣強化「田園新野」發展理念,以發展田園產業為重點,以打造田園景觀為關鍵,以培育田園人文為保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村繁榮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建設與保護示範區和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重慶市南川區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綠色導向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以田園美鑄就生活美。千百年來,鄉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本源。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 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鄉村振興有抓手
    「農戶+專業合作社+產業帶頭人+品牌」的綠色發展模式正在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2021年1月5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局在對口幫扶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的獨特優勢,以「培育一個品牌、帶動一方產業、穩定一份收入」為目標,深入實施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將智慧財產權工作有機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通過實施高價值地理標誌和區域品牌培育,採用「農戶+專業合作社+產業帶頭人+品牌」的綠色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促進當地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