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源文
不掃一屋其實就是搞破壞的體現,遠離垃圾人。為什麼不掃一屋就是垃圾人呢?首先不掃一屋是為了更重要的事所以不掃一屋,所以最重要的事自然是生存所需要的發展。現代人有口吃的就沒有什麼追求了,自然很少掃一屋,就是有口吃的就不掃一屋的人幾乎不會為了更高尚的事業打拼,而對垃圾的狀態卻又不局限於物質上的垃圾,語言上的,思想上的等等。如果用另一種方法描述,是不是也可以有這種定義?那就是禮物也可以是語言化的,或者是思想化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垃圾,也可以精心製作禮物。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也是思想上有著不同認知的體現。離開垃圾人的目的自然是不與垃圾所代表的一切有任何牽扯。製造物質垃圾的人會給我們生活帶來物質上的不便,製造語言垃圾的人勢必會給我們帶來語言上難以辯解的不爽感覺。所以垃圾人一定是對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的,是對工作和生活有不利影響的。所以,每個人就應當認識出身邊的垃圾人,因為有這些垃圾人的存在,無力的狀態會不斷持續,這也是所有不好運勢的起因。所以社會規則不能改變的,但是在規則內一定要杜絕垃圾人和垃圾所代表的一切,否則就會隨潑逐流深陷其中。
所以也就別對自己對別人要求什麼積極進取和創造價值和體現價值了,垃圾所代表的一切都看不清,還談價值,自己都不會有什麼價值,都是隨波追流深陷其中,說白了,自己是個垃圾都不自知?或許是知道,可是面對垃圾的一切除了遠離,其它方法也不甚好用。所以一個人要想與好的事情有關,首先要認清垃圾所代表的一切狀態,這個世界就是避免損失的世界,這個世界上的所有能力都是避免損失的能力。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多差別,需要努力的就是提高被損的能力,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