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字、面相、骨相、風水......很多因素都反映、影響著我們的命運,但是我們很難準確地預知到自己的未來,所以只能積極地去生活。這個對嗎?
1、八字、面相、骨相確實可以作為觀察一個人的命運而提供一些有效的角度和參數。
2、風水會執行或者引領這個命運。而觀察和了解命運的運轉,讓我們知道生命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其實無法改變。
3、所以讓我們從命運的思考裡擺脫出來,坦然地面對生活。
二、堅持拍打法很長時間,是不是可以解決身體上的一切問題(溼氣重,火氣大等等......除了生死)?
這個世間一切良性的方法,所謂三千法門,只要堅持都會有效果的。
三、一些不好的,低級的,邪惡的念頭怎麼去對付?
最好的辦法就是無為法,比如聽歌的方法,都是讓自己不停留在一切事物上面,體會到這個了,就是本體。好的、壞的念頭,都是要清清楚楚地看著它們的來來去去,但不要隨著它走。
四、最初來這個空間的影像所造成的潛意識,會伴隨著影響自己的一生!靠頭腦是改變不了自己的那個最初的因吧!除非自己修行與宇宙意識連接之後,才能重新改變自己的最初空間所造成的潛意識影響嗎?
1、會伴隨我們一生的。明白了生命的軌跡之後,就不需要改變它了!因為這種程序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已經同一切生命的潛意識連接在一起了,所以改變不了它,也不需要改變它。
2、完整的生命程序都能夠滿足我們生活所需要的。我們除了享受這個程序給我們安排製造的幸福或不幸福、成功或不成功、滿足或者不滿足……更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本質、歸屬,即我們所說的本體、道、佛性。
五、當身邊靈體的能量大於自身的能量時,產生的心理變化後,很難再進入本體狀態,有時進去一下生理運轉後又出來了,來回幾次後感覺心理很壓抑,這種情況該怎麼做呢?我以前也有一些靈修的底子。
你說的靈體能量也是自身的能量,都是內景。參考之前的平常道對話、內景對話。
六、當我背誦經文時,並沒有刻意去回想,但是經文自己就在心裡浮現了,如果刻意去回想時,反而可能會想不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這很正常。讀經文相當於聽歌法、發呆法,都是為了找到本體。道教《早課經》上有一句話:持誦萬遍,妙理自明。
七、我感覺對守本體有些理解了,覺得自己在背《清靜經》時就類似他說的到了真意的狀態……但還是偶爾會有念頭出來,但在背誦經文時的那個我一直都還在繼續而沒有停留,有停留時則是識神已佔據主導位置了。我想問,這種真意的狀態是否就是在本體中了呢?
那個讀經的人不是本體,而是在旁邊的那個、曉得他在讀經又不曉得他在讀經的那個人,他才是本體。就是那個旁觀者、第三者!
八、那個讀經的人不是本體,而是在旁邊的那個、曉得他在讀經又不曉得他在讀經的那個人才是本體。那麼,曉得他在讀經又不曉得他在讀經——這是那個人同時的一個狀態嗎?
本體一直都在,只是沒有被你認出來罷了!因為它太簡單、太平常了,修行本就是這世界上最簡單、最平常的事情!
九、請問單純的積累能量是否也能領悟本體。能量和本體的關係是什麼?
本體同任何能量、磁場、法門都沒有關係。但任何法門、任何境界在回顧自己的一瞬間,都可以找到本體。本體修煉幾乎可以不依賴任何一種輔助法門。
十、我目前當靜下心來就能聽到耳邊有「靜音」,類似「絲絲」的高頻音,然後我再離開這個聲音往身體裡面去找一個「空」的地方,這時候眉心發緊,對六識是一種沒有去在意的感覺。請問這是本體嗎?我練的對嗎?
這不是本體,只是法門過程中的一種反應,不好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要注意觀察。
十一、看見對「本體」的解答,我想起小時候的一個夢,「我夢見我右躺著睡覺,我用手去輕拍躺著的我的左胳膊,我看見我用手去輕拍右躺著的我」(貌似有三個我),請問:第三個看這個過程的「我」是本體嗎?或者這三個「我」都不是本體呢?
三個都不是本體,而且你這是夢境,不知道元神著了什麼念才產生了這樣的夢境 。
十二、那個知道在讀經看到念頭的那個就是他了吧?不知道他在讀經是否就是他在看念頭了……所以才說曉得那個他在讀經、又不曉得他在讀經……他就像一面空空的鏡子,什麼都照見了又什麼都沒留住過,沒有停留。
如果真的沒有停留就對了!
十三、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家想想:書讀一萬遍,那麼在讀著讀著的時候就會會走神的,走1次、2次、3次甚至於100次、1000次,都還可以,因為怕自己不專心、不認真而努力糾正。1000遍以後走神的時候就多了,再往後,在某個時候會猛然驚覺:啊!剛才誦的是誰?一下就知道是那個恍兮惚兮的、無為的、魂魄抱一的、無知無覺的傢伙了,呵呵!此時,已經在道裡面了,自己還不知道呢!」
如果這個正在誦經的,不是本體;那個走神去想其它事情的,也肯定不是本體。
那麼,是不是這個「啊」的一聲而猛然驚覺的,就是本體呢?
1、你說對了!那個在他發現沒有注意誦經、也沒有注意走神之外的,還有誰存在呢?知道誦經和走神的,除了誦經和走神的這兩個之外,難道都沒有發現誦經和走神的都不是真我嗎?
2、既忘記了誦經,又忘記了走神,但是誦經和走神的都在啊!誰在知道他們都在呢?……「啊」的一聲就是發現了這個。原來誦經和走神的都只是念頭,本體並沒有被誦經和走神這兩個念頭帶走,那麼這兩個念頭就像鏡子上面的塵埃。
3、「啊」的一聲,就是發現了鏡子的存在。所以,鏡子始終是有塵埃的,關鍵是你知道了……知道了任他自來自去,但鏡子還是鏡子……這樣本體就找到了!
十四、本體與南傳佛教所說的「覺性」是一回事嗎?是不是他們形容的就像一個「觀察者」般的存在,是可以審視意識的?
不能確定本體與南傳佛教說的「覺性」是不是一回事,語言文字雖然相同,但我並沒有見過佛教有什麼經文記載了命功。以前在群裡面徵集過,博學的佛友也提供過許多記錄本體的經典,當時我指出那些都是相似法而已。
十五、我的理解就是,那個能發現念頭走神和同時知道他在誦經的那個就是本體了,就是有或沒有灰塵的時候都在的那個了!
1、你太厲害了!本體知道誦經和不走神的存在,是因為誦經和走神這兩個念頭才讓我們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有」才能證明"我「的存在。
2、什麼是「有」?就是誦經和走神。我們只有執著於誦經或者走神這個事情,我們才發現了自己的存在。而那個發現者——本體,他是沒有的存在,不需要任何狀態證明的存在……所以它很難找!
3、人們的習慣思維總是需要一種狀態、一種情況、一種標記來支撐它的存在,結果是它「沒有」——因為沒有,所以難找。但是找到了之後,「有」就成了過客,本體才是主人。
十六、豁然開朗了!就是那個走神後、又察覺到走神的傢伙了!
現在就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