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2021-01-18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納小鎮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一條狹長沙壩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該小鎮以前位於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卻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鎮正面臨被大海吞噬的危險。海水和河流的侵蝕作用是影響沙壩面積變化的重要因素,美國政府曾花費巨資修建海堤保護小鎮附近的沙壩,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毀。沙壩原來有深厚的永久凍土層,一年中大多數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圍。近50年來,永久凍土層變薄,海冰存在日期減少,沙壩面積不斷縮小。下圖示意沙壩和基瓦利納小鎮的地理位置。

(1)對比沙壩東西兩側侵蝕作用的主要差異,並解釋差異的成因。

(2)指出一年中沙壩面積減少最快的季節,並說明判斷理由。

(3)與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來沙壩面積縮小、海拔降低的原因。

(4)沙壩面積縮少,影響小鎮居民的居住安全。有人建議將居民全部搬遷到大陸,對此你是否贊同,請表明態度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l)西側海水侵蝕為主(海浪、潮汐);東側河水侵蝕為主西側直面海洋,海面開闊,海水流動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響大;東側離大陸近,大陸上多條河流注入,且流向與沙壩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蝕作用強。

(2)夏季海冰融化,沙壩受海水侵蝕強;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壩東側受河水侵蝕強;凍土融化,土層鬆軟,易被侵蝕。

(3)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不斷淹沒沙壩; 海水結冰期縮短,侵蝕時間變長,沙壩邊緣坍塌嚴重;沙壩地表徑流和大陸河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蝕增強;沙壩永久凍土層變薄,易被侵蝕。

(4)贊同全球變暖是長期變化趨勢,沙壩海拔低,隨著海水侵蝕加強和海平面不斷上升,海水將吞噬沙壩;沙壩沿岸建設海堤費用很高,且效果差。

不贊同離大陸較遠,海水阻隔,舉鎮搬遷不便;搬遷費用很高;對居民心理和生活方式影響大,阻力大。

典型例題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亞速海是世界上最淺的海,海水鹽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受極地冷空氣影響盛行偏北大風,夏季較乾燥。西部有狹長的沙嘴(從陸地凸入海中的狹長沙灘)與錫瓦什灣相隔(如圖)。錫瓦什灣海水鹽度很高,大部分水體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間,海底有厚達5米的淤泥,由於微生物的作用,常散發出腐敗的氣味,夏季尤臭。1920年11月7日,蘇俄紅軍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裡米亞半島的白軍自恃為「天險」的錫瓦什灣,打響了解放克裡米亞半島的戰役。

(1)推斷塔甘羅格灣和錫瓦什灣哪一個魚類資源更為豐富,並分析其原因。(2)簡析圖中狹長沙嘴的成因。(3)分析錫瓦什灣「夏季尤臭」的自然原因。(4)推斷當時白軍自恃錫瓦什灣為「天險」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塔甘羅格灣 塔甘羅格灣面積大,有多條河流注入,帶來大量營養物質;海底地形平坦,海水較淺,光照強,水溫較高,有利於浮遊生物的光合作用,浮遊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地處溫帶淺海,水溫變化明顯,有利於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海水鹽度低,適合多種魚類生存;有河流注入,南接黑海,有利於洄遊魚類生存。(2)眾多河流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亞速海;常年存在海流呈逆時針方向將泥沙搬運到錫瓦什灣東部;錫瓦什灣島嶼眾多,海底地形平坦,水深淺,海流運動速度減緩;海流攜帶泥沙易沉積形成狹長沙嘴。(3)灣底分布黏重深厚的淤泥;夏季氣溫高,微生物生長活躍;夏季蒸發量大,降水少,灣內水位更淺;沙嘴阻擋了灣內外海水的交換,夏季風力較弱,稀釋作用弱,產生的臭味濃度大,難以擴散。(4)灣內淤泥黏重深厚,不利於步兵行進;冬季風強勁且寒冷,水體溫度低;灣面寬闊,涉水強渡難度大;水位淺,不利於運兵船通行;氣味腐臭,不利於人員長時間逗留。

典型例題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一)為義大利1861年~1991年間農業人口轉移方向示意圖. 材料二:波河是義大利最大的河流,圖(三)為波河流域示意圖. 材料三:潟湖是被沙嘴、沙壩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區域內最大的溼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14~17世紀初義大利當局發現該潟湖逐漸發生不良變化,為此將很多匯入該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紀初改變波河河口位置,最終引發了該潟湖新的環境問題.圖(二)為威尼斯潟湖南部簡圖.(1)分析1861年~1991年農業人口轉移方向在整體上對義大利城市化的影響.(2)從地形角度分析波河流域南北部水電站數量差異.(3)簡析河流改道外流對威尼斯潟湖的保護作用和產生的新環境問題.

參考答案:

(1)農業人口轉移方向:農業人口向工業金三角遷移;農業人口向國外遷移.影響:提高城市化水平.(2)差異:北部水電站多.原因:北部位於西南風迎風坡,降水多,流量大;北部地形起伏落差大;北部地形複雜支流多;北部海拔高,夏季有冰雪融水補給(流量季節變化較小).(3)保護作用:匯入的泥沙量減少;潟湖不易淤積.新環境問題:淡水和泥沙匯入減少,環境變化(鹽度升高);生態破壞;淨化速度變慢,汙染加重.

典型例題四: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圖斯湖為一潟湖(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是巴西第一大湖泊,與大西洋僅隔一北寬南窄的沙壩,湖泊南端奧格蘭德有寬約1.6千米的水道連通大西洋,湖水最大深度僅5米,湖泊內漁產豐富,類型多樣。湖北岸的阿雷格裡港,有鐵路、公路通往周圍各大城市。注入帕圖斯湖的雅庫伊河為巴西貨運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內和湖區西岸為發達的農牧區。

(1)海岸潟湖是陸上河流與海水共同作用的產物,分析狹長帕圖斯湖的形成過程。

(2)分析帕圖斯湖漁業資源豐富的自然原因。

(3)為促進該地農業進一步發展,當地政府欲投資建設農牧產品輸出港。有人建議選擇阿雷克裡港,也有人建議選擇裡奧格蘭德港。請談談你的觀點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陸上河流給沿海地區帶來豐富的泥沙,受洋流自北向南流動的影響,泥沙平行於海岸堆積,形成沙壩,壩體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半封閉的狹長狀湖泊。(2)湖泊面積大,魚類生存空間廣闊;入湖河流多,攜帶大量營養物質,餌料豐富;地處亞熱帶,光照充足且水位較淺,有利於光合作用,有利於浮遊生物生長;與大西洋相連,魚類種類繁多。(3)阿雷克裡港:周邊區域是發達的農牧區,農牧產品豐富,而且大多為商品性農產品,出口量大;阿雷克裡港是水陸交通樞紐,成為農牧產品集散地;帕圖斯湖有水道與大西洋相連,可實現湖海聯運,便於農產品輸出。裡奧格蘭德港:裡奧格蘭德靠近大西洋,海運更便利;不在河流入海口,無河流泥沙淤積,港口水位深;可減少船隻對湖區的影響,保護湖區漁業資源。

典型例題五: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蘇省大縱湖是由古海岸渴湖(海岸消湖是指海岸地帶由堤島或沙嘴與外海隔開的平靜淺海水域)演變來的淡水湖,湖盆淺平,天然餌料豐富,適合大閘蟹等多種水生動物生長。該湖南部和西部有多條河流注入,東北部有湖水流出。

圩田是指在湖濱淺水處築提圍成的農田,田在堤內,水在堤外,堤設水閘,有排有灌。歷史上隨著人口增加,抒田大童增多,用來種植水稻等作物。近年來,當地政府實施退抒還湖工程,並積極探索發展水特色經濟的新思路。如圖示意大縱湖的地理位置。

(1)分析大縱湖湖水由鹹水轉變為淡水的原因。(2)說明歷史上大縱湖濱農民大量開發好田的主要原因。(3)推測近年來當地政府在大縱湖濱實施退好還湖工程的主要理由。(4)請你指出當地依託大縱湖發展水特色經濟的合理思路。

參考答案:

(1)古濡湖與海洋逐漸分離,海水不再進人湖泊;河水不斷注人,湖水不斷流出;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地處溼潤區),使得湖水鹽度不斷降低。(2)擴大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緩解人多地少矛盾;湖岸平緩、水淺,好田開發條件好;降水變率大,好田堤設水閘利於排灌,能夠旱澇保收。(3)坪田開發過度,造成嚴重水汙染,湖水自淨能力下降; 嚴重削弱了湖泊的蓄洪滯洪功能;破壞了生物的自然棲息環境,生物多樣性減少。(4)修復湖泊的生態環境;適度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提高水產品加工能力;發展湖區旅遊業。

典型例題六: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潟湖是緊靠大海的一片水域,它被一些沙嘴、沙洲或狹長的小島與大海分隔開,形成的封閉或半封閉的水域。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太湖是由潟湖發育形成的淡水湖.目前太湖湖泊面積2 427.8平方公裡,水域面積為2 338.1平方公裡,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下圖示意古、今太湖對比。

(1)簡述圖中長江沙嘴的形成原因。

(2)說明古太湖的鹹水湖演變成現今淡水湖的過程。

(3)目前太湖面積有縮小的趨勢,簡要分析面積縮小的原因,並提出保護太湖的措施。

參考答案:

(1)長江攜帶泥沙在江海交匯處,由於地勢平坦、海域較淺,河水受到海水的頂託,泥沙不斷堆積形成。

(2)太湖流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流域內降水多;地勢西高東低,大量的河流徑流注入太湖;太湖水鹽分通過入海通道注入海洋,太湖水的鹽度逐漸降低,形成淡水湖。

(3)河流攜帶泥沙,湖床抬高;(網箱養殖,植物、藻類大量繁殖)有機物含量多,大量沉積湖底;人口增加,圍湖擴大用地等。流域內恢復植被,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水質。

典型例題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波河是義大利最大的河流,潟湖是被沙嘴、沙壩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區域內最大的溼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14~17世紀初義大利當局發現該潟湖逐漸發生不良變化,為此將很多匯入該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紀初改變波河河口位置,最終引發了該潟湖新的環境問題。圖2為威尼斯潟湖南部簡圖。

簡析河流改道外流對威尼斯潟湖的保護作用和產生的新環境問題。

參考答案:

保護作用:匯入的泥沙量減少;潟湖不易淤積。新環境問題:淡水和泥沙匯入減少,環境變化(鹽度升高);生態破壞;淨化速度變慢,汙染加重。

典型例題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甘泉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永樂礁上,甘泉島是西沙群島中出露最晚的島,地勢較高,四周為沙堤圍繞,島中心由潟湖(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乾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圍珊瑚礁環繞;島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適宜飲用,也是西沙為數不多具有淡水的島嶼。

材料二 南海諸島及甘泉島圖。

(1)從地質作用角度分析環島沙堤的形成過程。

(2)分析甘泉島上井水甘甜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地殼擠壓抬升(隆起)使甘泉島周圍海水較淺;珊瑚蟲遺體在周圍的淺海堆積成環形淺灘;海浪從深海區攜帶泥沙,在淺水灘上減速沉積形成

(2)形成晚,因蒸發積累的鹽分少;地勢較高,且四周沙堤圍繞,地下水受海水影響較小;中間低地接納雨水(淡水)後下滲,成為井水主要的補給來源,井水含鹽量小

典型例題九: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拉多加湖是歐洲最大的湖泊,湖面海拔4 m,平均深度51 m,面積1.8萬 km2,島嶼660座,湖岸曲折,湖水北深南淺,南岸低平且多沙嘴淺灘,湖面多大風。拉多加運河位於拉多加湖南岸,由彼得大帝於18世紀修建,該運河曾是聖彼得堡重要水上運輸航線,1940年後其航運價值逐漸降低。

圖甲示意聖彼得堡地區略圖,圖乙示意聖彼得堡地區氣候資料。

(1)自聖彼得堡建城以來,涅瓦河就是重要的水運通道,試說明該河利於通航的水文條件及成因。

(2)拉多加湖水深湖闊,還要環湖修建拉多加運河,試分析理由。

(3)說明1940年後拉多加運河航運價值逐漸降低的原因。

參考答案:

(1)流量大且季節變化小。成因是流域內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拉多加湖對河流水量調節作用明顯。流速緩。成因是地處平原,落差小,水流速度緩慢。含沙量小。成因是流域內植被覆蓋率高,上遊湖泊阻滯大量泥沙。

(2)拉多加湖地處副極地低氣壓帶(極鋒),多暴風雨;水深湖闊,與湖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湖面風大浪高;南岸水淺,多沙嘴、淺灘和暗礁,通航條件差。

(3)公路和鐵路的快速發展,水運的地位下降;運河結冰期長,鐵路運輸對嚴寒氣候的適應性強;運河河道淤塞加重;通航能力下降。

典型例題十: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嘴是從陸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灘,其分布格局能指示湖面的升降過程。烏蘭布和沙漠位於季風區邊緣,研究人員在其腹地發現存在賀日木西尼沙嘴。該沙嘴從古湖岸邊向湖心方向延伸,主要由磨圓度較好的砂礫石組成,層理明顯,底層中保存有藍蜆和蘿蔔螺殼體碎屑。下圖示意賀日木西尼沙嘴位置及形成。

(1)描述烏蘭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

(2)簡述烏蘭布和沙漠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徵。

(3)分析賀日木西尼沙嘴形成的條件。

(4)推測賀日木西尼沙嘴形成過程中古地理環境的變化。

參考答案:

(1)①緯度位置:北半球中緯度,地處北溫帶;②海陸位置:地處內陸,遠離海洋;③相對位置:西北起巴音烏拉山和狼山,東至黃河幹流,南抵賀蘭山。(2)氣候乾旱;荒漠廣布;生態脆弱;西南部湖泊密布。(3)①大面積的古湖泊環境;②古湖不斷萎縮,水位持續下降;③古湖沿岸流的相向匯合,流速減慢,泥沙堆積並向湖心方向推移;④西北季風的搬運和堆積作用;⑤古湖湖盆平坦開闊。(4)氣候變幹;湖泊萎縮;植被退化;荒漠化不斷加劇。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往期精選

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泉

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

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

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高考地理小專題——特有物種

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

高考地理小專題——梯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魚塘臺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基塘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小專題——人工島

高考地理小專題——某產業大力發展的可行性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岸線特徵及其成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梯級開發

高考地理小專題——曬鹽

高考地理小專題——港珠澳大橋

高考地理小專題——歷史遺蹟保存完好的原因

高考地理小專題——循環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立體農業

高考地理小專題——網際網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一帶一路

高考地理小專題——粵港澳大灣區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稻

霧的形成

沙丘類問題

地膜、大棚、反光膜、鵝卵石在農業中的應用

房屋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專題

農作物耕作制度專題

沙源問題

農產品品質好的原因

三角洲的形成

相關焦點

  • 我不是瀉湖,我是潟(xì)湖
    小編上周寫避寒這篇文章 如果能去這些地方過冬,我只希望冬天永遠不要走 的時候,寫到了美國佛羅裡達州的邁阿密,就順手查了下Google map,結果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地方都有這樣一條圍堤底圖來自google map,下同放大看,是這樣的。。
  • 墨西哥-特爾米諾斯潟湖
    特爾米諾斯潟湖 Terminos Lagoon , 是墨西哥坎佩切州西南部的潟湖,西隔卡門島與坎佩切灣相接,為坎佩切灣的小水灣,東西寬 72 公裡(45 哩),南北長 19~24 公裡(12~15 哩),面積 2007 平方公裡,有帕裡薩達(Palizada)河和坎德拉裡亞(Candelaria
  •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潟湖盛開屬性怎麼樣 潟湖盛開圖鑑一覽
    18183首頁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潟湖盛開屬性怎麼樣 潟湖盛開圖鑑一覽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潟湖盛開屬性怎麼樣 潟湖盛開圖鑑一覽
  • 潟湖重生記
    兩村之間原有一片1000多畝的潟湖溼地連通大海。上世紀90年代,因為圍塘養蝦,千畝潟湖溼地變成了千畝蝦塘,紅樹林也被砍伐殆盡。上、下浦村潟湖溼地生態破壞嚴重問題,曾被列入中央環保督察組和國家海洋督察組交辦的整改案件中。一年多過去了,整改落實得咋樣?
  • 「高考地理選擇題微訓練」潟湖「附詳細解析」
    沙壩是由波浪攜帶泥沙堆積而成的一種狹長的、與海岸線平行的堆積體,沙壩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大海相連。下圖為全新世 (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國東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模式圖,圖中a、b為三角洲。據此完成以下1~3題。
  • 小題速遞:潟湖沿岸的港口城市
    阿威羅(約40.6°N,8. 7°W)位於葡萄牙西北部的河海交匯口,為中世紀興起的一座靠近潟湖沿岸的港口城市。在潟湖逐漸演變為陸上新地後,人們開鑿運河連通大西洋。運河上常有小木船穿梭往來,當地人稱其為摩裡西羅(見圖5、圖6)。
  • 踐行「兩山」理念 | 海南儋州:​千畝潟湖重生記
    海南省儋州市七部門共同努力,修復曾被破壞的潟湖自然生態—千畝潟湖重生記成群結隊的海鳥在紅樹林淺灘上覓食,新栽種的樹苗在陽光沐浴下茁壯成長……夏秋交替時節,走近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鎮上浦村、下浦村潟湖,眼前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 是湖是海?最美潟湖是天空為海塗上的「眼影」……
    潟湖是在海的邊緣地區,由於海水受不完全隔絕或周期性隔絕,從而形成不同水體性質的潟湖。潟湖在海岸線並不少見,但這幾處絕對稱得上「性感」。它們有優美的輪廓,澄澈的湖水,還有大量珍稀動植物,堪稱奇景。趕快來跟小編一睹這十大潟湖的神奇之處吧!
  • 從源頭上解決對潟湖海水的汙染
    陵水公布黎安潟湖汙染情況整改方案指出從源頭上解決對潟湖海水的汙染本報訊 (記者 周曉夢 通訊員 程明明)近日,陵水黎族自治縣公布黎安潟湖汙染情況整改方案,提出加強對全縣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統籌,進一步排查全縣汙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情況,優先安排黎安潟湖周邊地區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
  • 陵水:推動潟湖生態環境整治成效明顯
    原標題:陵水:推動潟湖生態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海南文明網訊 為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百日大督察第七督導組約談要求,連日來,陵水黎族自治縣強化工作措施,結合「絕戶網」清理行動,持續推動陵水黎安、新村潟湖生態環境整治,整治工作成效初顯
  • ​陵水開展潟湖生態環境整治行動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 | 記者李夢楠  為切實改善新村潟湖生態環境,連日來,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縣綜合執法局、縣公安局等多部門聯合,依法對新村潟湖內剩餘398戶非法使用海域的養殖設施及垃圾進行陸續拆除清理。
  • 曉慧地理|高中地理三角洲知識大盤點
    衝積物在河口堆積,開始先出現一系列水下淺灘、心灘或沙嘴,水流發生分叉,同時形成向海傾斜的水下三角洲。隨著各叉道的消長與心灘的歸併擴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緣不斷向海推進,而其後緣因灘地淤高,並蓋上洪水泛濫堆積物,便變為水上三角洲的組成部分。由於叉道的不斷變遷,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許多交錯的濱河床沙堤及湖沼窪地。
  • 河海大學在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整體物理模型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海大學河口海岸綜合治理與保護研究團隊在有關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動力學的整體物理模型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海岸工程學科最著名的國際期刊《Coastal Engineering》上。
  • 南太平洋的「世外桃源」:六個潟湖全是世界遺產,是個海島天堂
    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潟湖上自由落體,是勇敢的人體驗腎上腺素激增的一種方式。在努美阿的摩澤爾港市場品嘗紅酒和奶酪是休閒人士逃離現實生活的一種方式。在新喀裡多尼亞,每個中途停留者都可以開始自己的冒險。新喀裡多尼亞是多元人文的大熔爐,匯聚了法國文化、卡納克文化、喀裡多尼亞文化等諸多外來文化。
  • 【專題探究】湖泊的形成與分類,中國最美的七大湖泊,你都去過了麼?!
    一般多呈圓形,面積小而深度大。中國長白山主峰白頭山頂的天池即為著名的火口湖,面積9.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373米,湖水從破口溢出,成為瀑布。有的火口湖在形成後又發生火山的重新噴發,新的火山錐或島嶼就在湖中心出現,如美國俄勒岡州的克萊特湖。craterlake一詞即來源於此。
  • 高考地理小專題——輪作
    材料一 江蘇裡下河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示意圖材料二 江蘇裡下河地區北至淮河入海通道(又稱蘇北灌溉總渠)、南迄新通揚運河、西抵裏運河、東界通榆河,區內海拔2.5米以下區域佔59%,湖蕩眾多、水網密布,而周邊地區海拔一般為3-8米,特殊的地理環境使裡下河地區洪澇災害頻發。
  • 精品|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專題2.2 原因依據類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衝刺2020高考地理之解題技巧專項突破 | 專題2.2 原因依據類命題特點【設問形式】「分析河流A—B處南北兩岸地貌特點及其成因」、「鹹海地區棉田種植面積擴大,過度引阿姆河、錫爾河水灌溉,使入(鹹海)湖水量減少。
  • 英語、生物、地理高考後期怎麼複習?重慶市教科院專家這麼建議
    高考臨近,重慶高三學生複課在即,各學科的後期複習怎麼做?今(13)日,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三名教研員就英語、生物、地理學科的高考後期複習,提出了教學指導意見。網絡圖地理:把教材概括為四大系統專題複習(高中地理教研員張文革)考試要求變化解讀今年高考地理學科的考核目標與要求沒有變化
  • 太湖、高郵湖、洪澤湖、南四湖,為什麼在一條直線上,是怎麼形成的
    太湖、高郵湖、洪澤湖、微山湖,這些湖的排列大致是北北西向,呈現一條直線排列,那麼這幾座湖泊是不是同樣的成因,都是河流衝積而成呢?我們先看看一張圖:這些湖泊都處於河流下遊,高郵湖與太湖分布在長江兩岸,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包括微山湖)與分屬於淮河流域。
  • 【地理觀察】地球上最奇特的沙漠—巴西千湖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位於巴西馬拉尼奧州海岸附近,這裡也被稱為千湖沙漠。 在湖泊乾涸的季節,仍有一些魚蝦的卵能在比較溼潤的泥漿中存活,只要忍耐到下一個雨季,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它們就「勝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