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學河口海岸綜合治理與保護研究團隊在有關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動力學的整體物理模型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海岸工程學科最著名的國際期刊《Coastal Engineering》上。
珊瑚礁海岸波流動力複雜、地貌形態特殊、工程響應未知,波浪傳播變形和波生環流對建築物安全、地形地貌演變、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有關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動力學的整理模型實驗研究未有報導。河海大學研究人員建立了1:50的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模型,採用波高儀、流速儀和表面流場測速系統測量分析了不同位置的波高和流場分布特徵,揭示與已有水槽試驗研究完全不同的規律:裂口向礁坪-潟湖的波浪折射引起局部波浪聚集顯著增大礁坪後方短波爬高、礁坪和裂口的水位梯度引發的沿岸流量佔裂口離岸總流量的20-40%,提出考慮礁坪-裂口之間的水體交換的新型波生環流模式。
實驗數據已提供給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斯坦佛大學、西澳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為驗證數學模型提供基準,也上傳到ELSIVER系統等國際學術數據共享平臺。(通訊員:河海大學隋倜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