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蘇聯出兵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蘇軍付出了多少犧牲?

2020-12-15 騰訊網

在1945年8月風暴戰役,從8月9日主要戰鬥一直持續道8月16日,日本關東軍下達關作戰甲106號命令,全體關東軍投降,主要戰鬥進行一個星期,關東軍主力全體投降,只有零星失去聯繫部隊還在抵抗,比如東寧要塞這樣失去聯繫的部隊,還在抵抗。

其中,關東軍第1方面軍在黑龍江孫吳,牡丹江,勃利一線,向蘇軍繳械投降。在遠東戰役,關東軍第1方面軍的戰鬥最激烈的地方,也損失最大的日軍部隊。8月20日,向蘇聯投降的日軍承認,主要戰鬥參與者日本第5軍,損失25000人。

第3軍損失15000人,日軍第1方面軍一共損失4萬人以上。後來在1952年3月,日本統計,第5軍戰鬥戰死8929人,第3軍戰鬥戰死4547人。不含,失蹤,失去聯繫人員。當面蘇軍是遠東第1方面軍,戰鬥減員17225人,其中陣亡3254人,104人失蹤,13867人負傷。

在哈爾濱的日軍第4軍基本是完整投降,8月20日,蘇軍紅旗第1集團軍先頭坦克部隊進入黑龍江省會哈爾濱。

日軍第3方面軍是完整投降,他們部署在瀋陽,遼陽,昌圖,長春,四平,公主嶺等地,沒有參加戰鬥。8月19日,蘇軍乘坐飛機在瀋陽降落,8月19日,蘇聯先遣隊在長春機場降落,8月20日晚上11點,蘇軍先頭部隊,近衛坦克第5軍先遣隊1000人進入瀋陽。

8月25日,蘇軍主力進入長春,8月26日進入四平,8月28日進入公主嶺。關東軍第3方面軍基本沒有參加戰鬥,唯一真正打仗的是第107師團,因為,這個師團不在遼寧和吉林,是在黑龍江邊境,在8月10日才轉屬第3方面軍的,這個師團後來失去聯繫,一直與蘇軍交戰,8月29日,才在大興安嶺接到命令投降,在這個方向,蘇聯外貝加爾方面軍,戰鬥傷亡5862人。

最後,蘇軍俘虜關東軍當中清點出,日本人60.9萬,朝鮮人1萬人,東北人700人,關內人16000人,蒙古人3600人。最後52萬日本俘虜押往蘇聯勞動營,就地釋放7萬多名老弱病殘關東軍俘虜。

整個戰役,蘇軍和蘇聯海軍戰死9780人,非戰鬥死亡1340人,失蹤911人,戰傷19562人,患病4863人。其中,戰鬥傷亡為30253人,非戰鬥傷亡6203人,合計36456人。

完全被摧毀坦克和自行火炮78輛,飛機62架,火炮232門,輕武器11000多件。1946-1950年,蘇聯開始遣返扣押的47萬日軍戰俘,日軍死於蘇聯勞動營人數為52700人。

蘇聯名單記錄,死於蘇聯勞動營日本俘虜為45816人,截至道2016年11月,其中21600多具屍體已經找到同時轉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東北1945:為何「皇軍之花」遭遇「北極熊」後不堪一擊?
    早在德黑蘭會議上,史達林就對美英領導人說,一旦德國最後垮臺,蘇聯就把增援部隊調到西伯利亞,與盟國共同打擊日本。 根據雅爾達會議期間的協定,在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三個月後,即1945年8月,蘇聯實行對日作戰。
  • 1945年,蘇聯紅軍為何獨自攻佔柏林?艾森豪是關鍵
    1945年5月2日,慘烈的柏林會戰終於結束,蘇聯紅軍在付出傷亡30萬人的代價下,攻佔了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會對1945年蘇聯士兵將蘇聯國旗插到 柏林國會大廈 ,那張經典照片印象深刻吧?這張照片意義重大,它代表了蘇聯佔領了柏林實現了復仇!
  • 百萬蘇聯紅軍揮師東北,關東軍到底有沒有抵抗?日本老兵道出真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尾聲的時候,時任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根據雅爾達協定中約定的條款,向盤踞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猛烈進攻,百萬蘇聯紅軍揮師百萬迅速席捲了被日軍佔據的東三省,號稱精銳的日本關東軍在蘇聯紅軍面前竟毫無招架之力,以洪水決堤般的態勢迅速潰敗下來。那麼當年那場百萬蘇聯紅軍揮師中國東北的戰鬥中,日本關東軍到底有沒有抵抗?關於這個問題,倖存的日本老兵已經道出了真相。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軍隊能橫掃關東軍的歷史真相
    蘇軍VS關東軍 1.兵力佔優勢.150W對87W. 2.裝備佔絕對優勢,日本二戰裝備的97式坦克,連蘇聯T26輕型坦克都打不過,T26蘇聯已經淘汰了,更不要說幾千輛T34,東北平原地形適合大規模坦克作戰,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前進速度很快,很快就把關東軍包圍了
  • 從慘勝到碾壓,蘇聯第二次打日本6天取勝,二戰6年蘇軍有何蛻變
    可以說,此時的蘇軍並不是一支優秀的軍隊,但越是慘烈的戰爭越能給軍隊帶來磨礪,此後的蘇軍正要面臨這樣的經歷。他們將在歐洲戰場戰況最激烈的東線,迎來自身軍事實力的成熟。二、日本招新兵,蘇聯收人頭諾門坎戰役結束後,又過了6年,蘇聯軍隊和日本軍隊才再次碰頭。
  • 8年抗戰消滅日軍45萬,蘇聯6天消滅了75萬,為何差距這樣大?
    從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國在這8年的抗戰中,陸續消滅45萬日軍,但是蘇聯最後只用了短短6天時間,就消滅了75萬日軍,這是怎麼回事兒?中蘇雙方的差距,為何會這麼大?蘇聯與日本關東軍戰鬥的時間是1945年,他們面對的日本關東軍,就是一個張牙舞爪的紙老虎,看似強大可實際上不堪一擊。當時日本已經到了經濟崩潰,連刺刀和軍糧都沒錢生產。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沒有疏忽大意,他們派出了150多萬士兵,而且還搭配了3000多架飛機和5500多輛坦克。一邊是裝備精良,人數佔據優勢,氣勢如虹的蘇聯軍隊。
  • 中國抗戰8年消滅日軍45萬人,蘇聯6天消滅75萬,為何差距那麼大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外敵入侵的戰爭,在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心協力,歷經8年取得勝利,共殲滅日軍45萬人,但後來蘇聯對日軍關東軍發動進攻僅僅就用了6天就打垮了75萬關東軍,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總體數據來看,難道中國和蘇聯的差距就這麼大嗎?
  • 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多少日軍?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都曾和日本法西斯大戰,最後通過四國的鼎力合作,成功消滅日軍,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那麼,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了多少日軍呢?實際上6艘日本運兵船中到底有多少日軍,運的到底是不是日軍士兵,至今是個謎。當然美國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付出巨大代價,共有12萬美國軍人戰死,31萬軍人受傷,經濟損失更是不可計數。蘇聯蘇聯是在納粹德國徹底投降後,才開始對日作戰。
  • 日本戰俘的「人間地獄」
    1945年8月9日,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曾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在蘇軍強大武力攻擊下,瞬間灰飛煙滅。日本戰敗投降後,蘇軍將60萬日本關東軍戰俘押解到蘇聯西伯利亞戰俘集中營。西伯利亞位於蘇聯遠東地區,是一片廣闊而寒冷地帶,環境氣候極其惡劣,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日本戰俘害怕中國報復和虐待,能夠進入蘇聯戰俘營非常高興。特別是蘇軍謊稱會把他們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回日本國內時,更是一陣竊喜。
  • 日本投降後,一夥日軍依舊血洗了中國這兩地,124名蘇聯紅軍戰死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政府向日本大使宣布聲明,將根據雅爾達會議精神忠於同盟國義務。次日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日本關東軍遭受重創,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雖然投降,但日軍與盟軍的局部戰事仍零星繼續。
  • 二戰時期,如果蘇聯不出兵,中國只靠自己,能打敗日本嗎?
    "蘇聯出兵東北"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是在當時,蘇聯的這一行動大大加快了我們勝利的進程,於是很多人也會疑惑,假如當年沒有蘇聯,我們中國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打贏?這個問題無法得到定論,從當年的戰局來推測,蘇聯這一次出兵,也是下了很大的成本,當年日本在東北的軍事實力其實非常恐怖,當時日本關東軍還有24個師,正規軍共計75萬,還有幾十萬偽軍,這些人即便是一盤散沙,把他們驅逐出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東北抗聯有一支特種部隊,都是頂級高手,連軍統特工都比不了
    長期以來,我們都習慣把抗日戰爭稱為「八年抗戰」,時間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是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明確規定,中國人的抗戰應該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共經歷了14年時間。
  • 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可能就沒了—蘇聯恐怖的富士山計劃
    1945年5月8日,二戰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場結束,美軍將主力漸漸往亞洲太平洋戰場集結,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經常運用令美軍忌憚的板載式自殺衝鋒,和神風特工隊自殺式攻擊,給美軍造成了稱重的傷亡壓力,日本不但不準備投降,還計劃全員參戰,一億玉碎的瘋狂計劃。
  • 14年侵華戰爭,日軍派遣多少兵力進中國?投降後有多少人回去?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9.18」事變後,侵佔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使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所以侵華日軍的部隊信息應該從1931年開始算起。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156個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 ...投原子彈居然是幫了日本,如果蘇聯的計劃成功,找日本只能去海底了
    二戰爆發後,希特勒建議由德國在歐洲發動進攻,日本在亞洲遠東地區發動進攻,東西夾擊蘇聯,日本也很贊同德國的建議。擊敗蘇聯,將能日本佔領全球的野心。 1939年,日本進攻蘇聯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好,所謂的是箭在弦上,蘇聯也看出了日本的野心,史達林將朱可夫調往遠東,擴軍備戰,並秘密的從歐洲戰場抽調蘇軍的精銳部隊到遠東地區。
  • 二戰中犧牲人口比例最大的國家,不是蘇聯,也不是中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於1939年9月—1945年9月,以德意日法西斯等軸心國為一方和以美英蘇中等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 身穿鋼胸甲 火燒日本兵,打不死的蘇軍突擊工兵旅
    帶芬蘭刀,穿鋼胸甲1943年5月30日,蘇最高統帥部下令組建首批15個突擊工兵旅,主要任務是突破德軍堅固的築壘地域,為攻擊部隊開闢通道。該旅的編制為指揮部、司令部、1個工兵偵察指揮連、5個突擊工兵營、1個軍犬探測地雷連及1個輕型渡河器材保障分隊。考慮到戰鬥任務的特殊性,其成員年齡嚴格控制在40歲以下。
  • 滿洲開拓團最後的瘋狂:被強迫當「肉彈」,跟蘇軍戰車同歸於盡
    原日本關東軍上等兵鄉敏數,1924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小學畢業後參加「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隨軍進入滿洲。16歲時,擔任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警衛,此後調任過多個崗位,擔任不同職務。1945年5月,作為「甲種兵」進入關東軍,同年8月,被命令加入「關東軍特工隊」,以「肉彈」的方式襲擊蘇軍戰車,倖存之後成為蘇軍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