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ZAKER合作媒體湖南教育網
近日,一深圳校服在英國一博物館展出的圖片在網絡上瘋傳。校服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而且已經開啟走向世界的節奏,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探究下校服的百年變遷史吧!
1916 年,林徽因(右一)與表姐妹們的合影。她們身上穿的是北京培華女子中學的校服。校服在當時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象徵,尤其是女性校服的出現。
中國的校服是文化、教育、歷史的縮影。顏色樣式的變遷既緊隨時代浪潮,又順從慣性統一。
一百年前,校服是社會進步的象徵;一百年後,校服是社會爭論的話題。
今天和以後,校服代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或許是次要的,重要的應該是校服本身的品味。
中國的校服也體現著時代的特點,旗袍是中國獨特的民族傳統服飾。1940 年,香港培道中學女生已經使用改良後的白色旗袍作為校服,領口到腰身的貼合裁剪讓學生看起來亭亭玉立,純淨的白色使得她們在青春年紀凸顯出幾許書卷氣息。值得一提的是,培道中學的這款傳統旗袍校服一直沿用至今。
據了解,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全中國流行 " 中國風 ",特別是旗袍非常風靡,這也是當時女生的日常服裝,所以當時很多學校出現了旗袍校服。
甚至在現代的廣州,還有高中開設特色課程,引入了淑女班的概念,將旗袍作為校服,進行家政、烹飪、縫紉、社交等學習,主推 " 淑女教育 "。
1965 年," 人民小學紅色小民兵 " 合影,能夠看出當年校服的風格特色。
70 年代,白襯衣配藍褲的校服開始流行。
90 年代,統一穿著 " 面口袋 " 校服開始進入視線,成為很多 80 後的回憶。
2008 年 5 月 15 日,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穎林學校學生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該校學生大部分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且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家鄉在四川。
2014 年 3 月 25 日上午,米歇爾在成都七中通過學校的遠程教育系統與溫江二中的學生進行遠程交流。
據說,校服是這樣變化的:
【你認為中國的校服醜嗎?】
識別下圖中二維碼,進入ZAKER超級話題,與Z友一起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