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分享一下豆豆八月份的書單,其中有泛讀繪本,也有精讀繪本,共計20本,希望給大家一些參考。
《地下100層的房子》、《我的神奇馬桶》、《月亮晚上做什麼》、《弗洛格和陌生人》、《永遠永遠在一起》、《喜歡大的國王》、《一園青菜成了精》、《月亮,你好嗎》、《彼得兔的故事》、《穿雨靴的小鵝:波波》、《紅綠燈眨眼睛》、《艾瑪的好朋友》、《我的弟弟出生了》、《莎莉,離水遠一點》、《勇氣》、《特別的日子》、《阿文的小毯子》、《天空100層的房子》、《所有人都要嗯嗯》、《狼和七隻小羊》
1. 《喜歡大的國王》
故事簡介:有個國王,他非常喜歡大的東西,他的床比人家的屋頂還要高,他的洗臉盆和泳池一樣大,叉子用兩隻手臂都抱不住,這本書不僅有助於孩子認知大小,更讓孩子明白「大小」的相對性,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會慢慢發現,有些東西並不是越大越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很多成人到老都沒有明白的道理。
遊戲模式:可以把家裡爸爸媽媽和寶寶的衣服、餐具還有被子等生活用品都拿出來,然後和孩子來一場大小分類吧;也可以一起在地上用膠帶畫兩個格子,一大一小,和寶寶一起扔球或者跳格子,在運動中認知大小。
2. 《一園青菜成了精》
故事簡介:這本書改編自北方的一首童謠,是一本蔬菜認知類繪本,書中所有的蔬菜都被擬人化了,從農民伯伯離開後,到了晚上蔬菜都成了精,然後開始蘿蔔和蓮藕的大戰,戰鬥結束後,青菜園裡又恢復了平靜,蔬菜都早已成熟。這本書很好的將蔬菜的形態和語言結合起來,給人一種非常逼真的幽默感。整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十足。
遊戲模式:和豆豆一起去超市買來了書中的蔬菜,將蔬菜分成兩堆,來了一場蔬菜大戰,豆豆扮演最強壯的葫蘆,媽媽扮演蘿蔔,爸爸扮演蓮藕一方,打得不亦樂乎,戰爭結束後對蔬菜進行分類,看看哪些蔬菜長在地下,哪些蔬菜長在藤上,最後切開蔬菜後一起作畫,了解蔬菜的內部結構,和豆豆玩的很開心,就是最後場面是滿地狼藉,慘不忍睹,結果就是我們吃了一個星期的蔬菜。
3. 《紅綠燈眨眼睛》
故事簡介:每天清晨,警察叔叔都要來叫醒紅綠燈,紅燈停下,黃燈減速,綠燈前進,突然紅綠燈信號燈轉暈了,交通陷入一遍擁堵之中,怎麼辦呢?這本書從一個非常有趣的角度來告訴孩子們紅綠燈的重要作用,因此要遵守交通規則。
遊戲模式:和豆豆一起用紅、黃、綠紙張剪成圓圈,加上一根吸管,做成紅綠燈的模樣,豆豆充當交通警察,指揮我前進還是停下,紅綠燈壞了,我們交換角色,我扮演交通警察,讓豆豆不斷認識各種交通手勢。我們還把家裡的小汽車都拿出來,用彩色膠帶做成軌道,扮演了一次交通大擁堵的慘狀。
4. 《我的弟弟出生了》
故事簡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媽媽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了,爸爸告訴我,有一個小弟弟從裡面出來。可是小弟弟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裡的呢?而我又是怎麼出來的呢?本書用很簡單直白的語言回答了孩子「我是從哪兒來的」的問題,讓寶寶明白,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是愛的結果,從而將來珍惜自己的身體。
遊戲模式:為豆豆引入這本繪本有很多顧慮,因為書中很多的圖畫和文字都比較直白,我一度認為對於小小的她有點超齡了,可是一方面看著新聞上性侵案件頻發,另一方面,我肚子裡正好有一個小寶寶,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借來了這本書,看的過程中豆豆很喜歡,我們還一起往肚子裡塞娃娃,假裝生寶寶,共同期盼著小寶寶的到來。
5. 《莎莉,離水遠一點》
故事簡介:美國著名繪畫大師約翰·伯寧罕的經典之作,以兩種手法繪圖來區分現實和幻想中的兩個不同世界。繪本左邊是大人單調的現實世界:不要玩水、不要亂丟石頭、多喝點水等等;繪本右邊則是莎莉的豐富的幻想世界:和海盜大戰,和小狗一起找寶藏等等,左右兩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給大人和孩子都有很大的觸動和啟發。
遊戲模式:這本書是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模式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們經常在給孩子講各種各樣的標準和道理,熟不知孩子根本沒聽見,也許在孩子眼裡,我們還不如那條小狗親密。為此我設置了一天自由日,這天完全可以根據豆豆的想法來玩;甚至我還讓豆豆來扮演家長,對我說各種不可以,而我則是個機器人,她讓我倒下我就倒下,讓我蹦跳我就蹦跳,當豆豆對我說不可以洗腳的時候,我們倆都笑噴了。
6. 《勇氣》
故事簡介:這本書將抽象的勇氣具體化,勇氣是騎自行車不裝輔助輪,是留下一根棒棒糖明天享用,是敢於品嘗不喜歡的蔬菜等等,作者還將勇氣的範圍擴展開來,是知道一個秘密誰都不說,是堅持自己的夢想,是敢於說再見;整本書通過成人、狗狗、小孩三個視角來告訴我們大家都需要勇氣。
遊戲模式:詢問豆豆,她做過的有勇氣的事是什麼?豆豆說了好多,洗頭不哭,把零食留到下午吃,吃飯的時候沒有脫鞋,自己一個人去遊樂場坐小擺錘,媽媽去上班我不哭,我一個個把豆豆說的畫下來,做成一本書,取名為《豆豆的勇氣》;我們還一起玩了關於勇氣的遊戲,將五個水果藏在家中各處,給豆豆兩個手電筒,然後關燈,開始了黑夜尋寶。
7. 《阿文的小毯子》
故事簡介:一個叫阿文的小老鼠很喜歡他的小毯子,從小到大不離身,爸爸媽媽想盡了很多辦法也不能讓阿文放棄,最後媽媽把小毯子做成一條一條的小手帕,阿文每天都會帶著他的小手帕,再也沒有人說什麼了。這是一本關於安撫物的繪本,阿文的媽媽用特別智慧的方式幫助孩子緩解了入園焦慮。
遊戲模式:和豆豆一起用彩色紙做了一個小老鼠,拿著小老鼠跟著《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一起跳舞;最後給豆豆喜歡的兔子上面縫上了她的名字,讓她在幼兒園可以一直抱著自己的「好朋友」。
8.《狼和七隻小羊》
故事簡介:《狼和七隻小羊》是格林童話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講述了山羊媽媽出去找食物,留下七隻小羊在家,狼用花言巧語騙七隻小羊開門,結果六隻小羊被狼吞進了肚子裡。故事告誡人們不能像小山羊那樣輕易上壞人的當,對各種未知事物要時刻保持警惕。
遊戲模式:對於這本書豆豆有點害怕,為了緩解她害怕的情緒,我讓她來扮演強大的大灰狼,拿起家中的麵粉塗抹在自己手上,假裝成狼,最終把我吃掉。扮演結束後,詢問豆豆如果有陌生人來敲門怎麼辦,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豆媽有話說
今天來講一講關於選書的話題,以前寫過關於選書的話題,對於三歲之前的豆豆,我主要提供的是運動、聲音、觸摸等感知類繪本、語言啟蒙等認知類繪本和行為習慣養成類繪本,而三歲以後,豆豆的語言和認知能力都有很大的進步,自主刷牙、如廁、睡覺都早已不是問題,轉而面臨的是入園、社交、情緒、安全等各方面的困惑,對於世界也表現出濃烈的好奇心,為了應對這些變化,我的選書範圍也擴大了許多,提供的更多的是《我的弟弟出生了》和《紅綠燈眨眼睛》等安全啟蒙繪本、《阿文的小毯子》和《我大喊大叫的一天》等情緒類繪本、《南瓜湯》等社交類繪本、《100層的房子》等數學啟蒙認知繪本,《狼和七隻小羊》等虛擬故事類繪本,甚至還引入了一些原版英文書籍,來培養她的英文語感,剛開始害怕這些做法太功利,引起豆豆的反感,實驗幾個月下來,效果還不錯,對於虛擬類繪本,她會展開自己想像,來說如果我是羊,我會爬上最高的屋頂,讓狼吃不到我;對於《阿文的小毯子》情緒類繪本,她也會說我不想離開媽媽,但是我會把小兔子假裝成媽媽,這樣就給了我勇氣;通過《紅綠燈眨眼睛》這本書,她能很好地認識了左右,前後,前進還是停下;《100層的房子》培養了她的數感,最近常玩的遊戲就是家裡小棍的拆分和組合。所以,豆媽覺得,如果可以,應儘量給孩子提供更多豐富多元化的書籍,有提高孩子認知的科普類,也有培養想像力的虛擬故事類,同時還有培養情商的社交情緒類,數學、英語等學科類的書籍也可以涉及,這些並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恰恰相反,而是希望孩子在這些圖書的引導下,培養出對學習的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