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對醫美有所關注的人,談到抗衰可能想到的是歐洲,而提到美容整形,腦子裡閃現的就是赴韓整形了。
之所以眾多求美者都想著來韓國華麗變身,應該有多個理由的。第一,從地理位置來講,韓國離中國近,一些沿海城市到首爾只要一個小時就能到達,而且各方面消費比較低廉;第二,韓流影響,韓劇裡的俊男美女讓我們賞心悅目,自然更加激發我們追求美的欲望;第三,韓國的醫療技術有保證,相對於國內參差不齊的醫療水平來說,韓國的手術技術比較均衡,因此術後效果和滿意度也較高。
當然,韓國的美容整形外科領域也不是一開始就像現如今這般聞名於世的,美容整形外科一詞從無到有,從有到有名,也經歷了種種艱辛,也是在不斷摸索中成長並發展起來的。
大韓整形外科學會的LOGO
前言
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隨著機器文明的發展,整形外科領域也應運而生。因機器的使用和發達,各種事故不斷發生,從而出現了新的形態的外傷。近代歷史長河中的多次戰爭使得對各種創傷治療的需求越來越多,也使得創傷治療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個時期也奠定了創傷治療的原則,在皮膚、軟組織、肌肉、肌腱、神經等各種組織的移位以及移植領域也得到快速的發展。這就是成為發展整形外科這一新概念醫學的動機。
因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而發展起來的再建整形領域,隨著戰後世界經濟的騰飛,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走向了美容整形領域。解決了溫飽,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的相貌,加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本能需求,通過手術追求美也成為水到渠成的事。
因此,如今的整形外科學,根據其目的,大致分為再建整形外科和美容整形外科,這是先進醫學不可或缺的領域,其需求也在逐漸增加。
值此光復,西方醫學的驟變時代
1945年光復前後時期,在韓國根本沒有為整形再建的手術。按當時從事醫療界的醫生們講,連整形外科的詞也從未聽說過。但韓國光復(獨立)以後西方醫生開始湧入我國,隨著外國文獻的流入,磺胺藥物以及青黴素等抗生素的使用,外科領域開始發展,韓國的醫療也迎來巨大變化。有文獻記載,在國內(韓國)活動的傳教醫生中,有幾位外科醫生對患有頑固的皮膚潰瘍、皮膚缺損、燒傷後遺症的面部和手指變形和攣縮等疾病的患者進行了皮膚移植手術。1950年韓國戰爭爆發,包括美軍在內的歐盟軍的醫療隊伍積極參與了戰爭傷員的治療,特別是美國軍醫官Dr.Millard和在釜山的瑞典紅十字醫院的Dr.Stenstrom進行了顎裂手術及各種再建手術等整形外科領域的專業治療。但這樣有實力的外國醫生在韓國也只是短暫的停留,對韓國的外科及整形外科領域並沒有給予實質性的幫助。
國內整形外科的萌動
隨著休戰,社會逐漸步入穩定,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西方文物如潮水般湧入韓國時,醫療界也無例外地引入了「成形」一詞。當時用於墊高鼻梁、豐胸的是從鄰國日本傳入的所謂的「肉質注射」,實則是未經檢驗的石蠟,而這些非法醫療行為都被冠名為「成形」。已過了60多年的現如今,據說還有因當時注射「肉質注射」的副作用發生,從而不難推測,當時人們對整形是極其愚昧無知的。
休戰以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戰爭或之後的時期,由於西方軍醫官或醫療傳教士的影響,韓國也開始對整形外科領域逐漸形成了認識,並且從歐美各國留學回國的韓國醫生將西方先進醫學帶入韓國,從而逐漸意識到韓國醫療界也需要整形外科的專業治療,為韓國整形外科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整形外科學會的創立
進入20世紀50年代中期,整形外科的萌芽期形成,從歐美留學歸來的醫生將學習的先進醫學引入大學等機構,讓他們體會在醫療界中對整形外科專業治療的必要性。1961年,在美國學習整形外科專業並獲得整形外科專業醫資格的柳在德博士於當年8月在延世大學附屬Severance醫院開始了整形外科的專業診療。這就是在韓國大學實行整形外科專業診療和教育的開端。
自1964年起,開始了整形外科學的授課,同時開始了整形外科專業醫的研修,但都是在一般外科邊緣實施,因此逐漸意識到要對外面向醫療整體的整形外科的學科普及依然要以學會為中心進行學術活動。
之後,整形外科作為一個特殊的診療科目逐漸獲得認可,終於在1966年5月15日,對整形外科領域感興趣的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專業醫30位發起人舉行了大韓整形外科學會創立總會。
在總會中,大家齊心立志要將整形外科作為一門學科不斷發展研究,並起草通過了學會總則,選出會長閔珖植和理事長柳在德,從此大韓整形外科學會正式成立。
國內整形外科的新生培養期
大韓整形外科學會成立以後,通過學術討論會、研究發表會等活動,傳播整形外科的基礎概念,加強學術交流,使得普通人和醫生對整形外科有了新的認識和關注並逐漸走向高潮。進入培養期的學會,會員數也逐年增加,也參與了國際學術交流,並與1966年成立當時,以新設學會申請加入了大韓醫學協會。1969年獲得大韓醫學協會下屬分科學會承認,1970年正式加入國際整形外科學會聯盟。
在此期間,學會在每年秋季舉行年度例行學術大會,舉辦30多次中央學術討論會以及10多次的特別演講會,致力於鑽研真正的學術。會員數也由起初的30人發展到100多人,1974年發行了大韓整形外科學會志創刊號。另外,學會設定了整形外科專門醫的研修過程,並以該研修過程為準,使研修完普通外科專門醫的醫生能立刻進入整形外科專門醫的研修過程。
1973年10月,為了越來越多的整形外科患者的診療,政府公布了修改醫療法實行細則,認證了整形外科為專門的診療科目,將原有的18種專門診療科目增加至19種。由此,開設了整形外科專門醫的研修制度,並於1974年在普通外科考試中對20名有潛力的整形外科專任醫生升格為整形外科專門醫。1975年起,學會開始獨立地進行研修教育和專門醫資格考試業務。
國內整形外科的成熟發展期
自1975年起,之後的10年是整形外科學會的成熟發展期,也是為了追趕國際學術水平而不斷努力的時期。1967年,在羅馬國際學會(4thCongress, IPRS)發表了頭顏面畸形的劃時代的手術方法,70年代初期,開啟了微細手術的篇章,介紹了各種組織的single stage移植方法。1977年發表了脂肪去除整形手術等。同時,國內負責研修的醫院也通過整形外科學術大會及學刊,發表了優秀的診療案例和學術研究結果。70年代中期起,由整形外科專門醫發表了頭顏面骨整形手術(craniofacial surgery)、手指的筋移植、尿道下裂再建手術等論文。
70年代後期,在大學醫院利用顯微鏡開始了微細血管收縮,實施了皮膚的琉璃移植、截斷手指的再粘合等手術,80年代初開始,利用微細手術的再建術已經成為普及的整形手術。另外,學會考慮到除首爾以外的地區也需要學會的必要性,1978年設立了釜山慶南分會,1979年設立大邱慶北分會,通過地區會員之間的知識交流來促進學術發展。
國內整形外科的國際飛躍期
大韓整形外科學會以成立20周年(1986年)為契機,進一步活躍學術活動,除年例學術大會外,還增加了春季學術大會,每年邀請1~2名海外著名學者進行學術演講,加強知識交流與手術方法的習得,致力於為會員進軍國際舞臺開拓根基。另外,各研修機構也通過各自的國際交流為發展專業領域而努力著。
學會成立30周年(1996年11月),舉辦了將總會第41屆大韓整形外科學術大會、分會學術大會的第18屆大韓手部再建外科學術大會和第14屆大韓美容整形外科學術大會統合的學術大會。
國內整形外科的現在
大韓整形外科學會於2016年迎來了創立50周年,自1975年培養出第一批22名整形外科專門醫起,經過每年實行的整形外科專門醫考試,在迎接學會創立50周年之際,已累計培養出共2242名整形外科專門醫。同時,在1974年創刊整形外科學會期刊,不斷的探索學術研究發展的結果,大韓整形外科學會會員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數在學會創立50周年之際在《科學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已達1939篇,如此重大成就也使得大韓整形外科學會的學術優秀水平獲得國內外的認證。1974年第一次發刊並發表7篇論文的大韓整形外科學會期刊,於2011年11月發行了最後一期韓文期刊,並將韓文期刊轉化為英文期刊,從2012年1月起改名為『Archivesof Plastic Surgery』,構建英文線上投稿體系,使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投稿,同時收錄於PubMed,SCOPUS等國內外著名資料庫中,使搜索更加方便。我們自信Archives of Plastic Surgery期刊為目前亞洲最高的整形外科期刊,同時走在未來成為全世界最高水平的期刊的發展道路中。更多美容整形趣聞和福利乾貨請關注【知她顏選】小程序和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也可以添加知她諮詢微信(微信號:zhita0001)。
---以上內容來源於大韓整形外科學會官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