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剛闖關科創板:研發缺失下 1藥網是賺差價還是科技立業?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日前,證監會披露壹藥網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111集團」)與海通證券(600837,股吧)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另據了解,111集團此次將分拆子公司1藥網上市,目前已完成10億元國內科創板Pre-IPO融資。對此,有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表示,111集團赴美上市已兩年有餘,此次分拆子公司1藥網回A,可以分擔其資本市場風險,另外,111集團截至目前仍未實現盈利,仍然需要通過二級市場補充資金。

  但在增利不增收、主營業務利潤較低的情況下,1藥網仍處於燒錢階段,其科創板闖關之路無疑遍布荊棘,而屢遭處罰點名、估值存在不確定性等也為其帶來了不少變數。此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詮釋「科創」二字,1藥網董事長於剛需要給出一個明確答案。

  1藥網增利不增收 燒錢模式下仍存盈利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1藥網是一家網際網路醫藥產業服務商,其前身1號藥網成立於2010年7月,創始人及董事長為於剛,CEO為劉峻岭。2015年底,1藥網由原名稱「壹藥網」變更為現用名「1藥網」。成立10年間,1藥網迅速發展,截至目前,1藥網旗下擁有B2C醫藥平臺「1藥網」、網際網路醫院「1診」、B2B醫藥平臺「1藥城」等。

  2018年9月,1藥網母公司111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彼時,1藥網以較快的營收增速驚豔資本市場,且如今正保持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

  根據1藥網最新公布的財報及往季財報,2019年Q3-2020年Q3,1藥網營收分別為11.10億元、13.48億元、15.76億元、16.22億元、23.6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09.15%、123.15%、141.81%、140.34%、93.50%、112.77%。

  但與營收增長截然不同的是,1藥網如今仍然深陷虧損的泥潭。同期,1藥網淨利潤分別為-1.58億元、-1.26億元、-0.93億元、-1.1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97%、-25.18%、-5.17%、7.48%、11.95%。時間線放長來看,2016-2019年,1藥網淨利潤分別為-3.63億元、-2.49億元、-3.82億元、-5.02億元,2017-2019年間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31.40%、-53.23%、-31.35%。

  據統計,自2016年至今不到5年的時間內,1藥網已累計虧損高達18.2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9月衝刺IPO時,1藥網在招股書中就曾提及「公司過去曾有過經營虧損,將來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

  究其虧損的原因,與1藥網一直以來居高不下的產品銷售成本與營業費用有關。2019年Q3-2020年Q3,1藥網產品銷售成本分別為10.63億元、13.05億元、14.88億元、15.37億元、22.73億元。

  同期,營業費用分別為1.65億元、2.11億元、2.02億元、1.82億元、2.1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73%、35.56%、45.07%、26.69%、28.68%。其中,營銷費用分別為0.87億元、1.03億元、0.96億元、0.81億元、1.0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65%、31.60%、26.89%、8.21%、19.65%。

  在此之下,1藥網的毛利潤被大大壓縮。2019年Q3-2020年Q3,1藥網毛利潤分別為0.47億元、0.43億元、0.88億元、0.85億元、0.9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04.27%、83.80%、163.32%、101.32%、90.02%;毛利率分別為4.26%、3.15%、5.56%、5.23%、3.81%,

  而網際網路醫療頭部企業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同期毛利率均在25%左右,對比之下,1藥網的毛利率處於較低水平。而毛利率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的盈利能力,這也意味著1藥網還有較大的盈利空間可以提升。

  B2C業務節節敗退 B2B業務實為無奈之選

  至於1藥網為何難以交出盈利時間表,除了成本壓力外,還要從具體業務板塊說起。上文中提到,1藥網如今擁有B2B及B2C兩大業務線,在財報中也以兩大業務板塊進行披露,但如何建立穩固的護城河仍然是1藥網所面臨的難題。

  

  首先是B2B板塊,2017-2019年,1藥網B2B業務營收分別為0.87億元、9.23億元、31.70億元,佔營收比分別為9.10%、51.68%、79.51%,B2B業務成為1藥網的營收主力且比重不斷增長。在1藥網最新披露的2020年Q3財報中,B2B業務營收為22.02億元,佔營收比已高達93.19%,呈現結構越發單一趨勢。

  據了解,1藥網的B2B業務為小型連鎖藥店沒有直接從藥企拿貨的能力下,連接藥企和連鎖藥店,賺取中間商的差價作為利潤。但在擁有穩定大客戶且對接多家醫院、連鎖藥房的九州通(600998,股吧)、華潤醫藥傳統藥企供應鏈企業面前,1藥網只能瓜分較為零散的藥房。公開資料顯示,目前1藥網線上線下一體化虛擬藥店網絡擴大至30萬家以上,覆蓋中國整體藥店超57%。其中超6成合作藥店來自醫療資源不足的3-6線城市。

  在此之下,1藥網競爭優勢只能體現在價格上。以2020年Q3為例,當期1藥網B2B業務溢利為5778萬元,利潤僅有2.6%。分析人士認為:1藥網在B2B利潤較低的情況下還需要與傳統企業等抗衡,進行價格戰,這會再次壓縮該業務的利潤,使得1藥網在B2B業務上獲利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此外,在藥品種類、帳款周期等因素的多重影響下,1藥網如何保障客戶的忠誠度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其次是B2C業務,2017-2019年,1藥網B2C業務營收分別為8.62億元、8.47億元、7.63億元,佔營收比分別為89.84%、47.42%、19.31%,呈現營收佔比不斷下滑趨勢。2020年Q4,1藥網B2C業務營收僅有1.61億元,佔營收比為6.81%。

  但不可置否的是,相較於B2B業務,B2C業務仍有著較高的利潤,2020年Q3,1藥網B2C業務溢利為3215萬元,利潤為20.0%,遠高於B2B業務的利潤。

  那為何1藥網的B2C業務會節節敗退,甚至於「放棄」?上述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井噴,自2016年起,叮噹快藥、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等入局開始搶奪1藥網的「蛋糕」,而京東、阿里等巨頭的下場再次加速了1藥網B2C業務的敗退。可以說,B2B業務是1藥網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選。

  母公司市值不斷縮水 1藥網到底有多少「科技屬性」?

  不得不提的是,此次返回A股,1藥網選擇的是科創板,但是否符合標準這還是個未知數。而科創板上市要求中明確規定了5套關於市值與財務指標的標準:

  1.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2.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

  3.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4.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

  5.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參照上述標準,首先從1藥網的研發投入方面來看。由於1藥網在財報中僅披露了近年的「技術費用」類目,便暫時以該類目進行分析。2018-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1藥網技術費用分別為7120萬元、6190萬元、5540萬元,佔同期營收比分別為4.0%、1.6%、1%。

  單就以1藥網唯一披露的「技術費用」費用來看,其遠遠達不到科創板「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的要求。而具體的研發投入是否滿足要求,還有待1藥網正式披露科創板招股書時才能下定論。

  於剛與劉峻岭曾在今年7月的《1藥網十周年內部信》中提到,「我們將持續突破創新,一往無前,踐行用數字科技把患者與藥品和醫療服務有機連接的使命,踏上下一個10年的新徵程,創造更多的精彩和更大的社會價值」。但1藥網內部信中的「數字科技」到底是什麼,是否具備科技創新能力,恐怕也只有在招股書中才能揭開面紗。

  

  其次從市值來看,以1藥網及母公司111集團美股市值為參考,自上市後,1藥網股價便呈現波浪式下跌態勢。截至目前,1藥網股價報6.46美元,市值5.32億美元(約等於34.82億元)。1藥網回A後能否獲得等同於或高於美股的市值,也還有待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1藥網還有不少劣跡斑斑的「前科」。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2017-2019年間,1藥網app運營主體廣東壹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曾4次被罰,2次系違反廣告管理行為。

  其中,因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5月26日期間,為增加銷量和營業收入,廣東壹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在廣告語中使用了關於功效的斷言及保證療效等用語,廣州市越秀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於2018年8月30日對其做出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並處以120000元罰款的處罰。

  此外,今年5月,工信部公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一批)》名單,其中1藥網app因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且為完成整改被通報。

  綜合來看,在長期虧損、持續燒錢狀態下,1藥網想要重回A股必須向市場交出一份明確的「盈利時間表」以換取資本的信心。而在屢遭處罰、點名的情況下,1藥網的上市路勢必會受到影響。最重要的是,想要登陸科創板,1藥網還需講出更多「科創故事」。畢竟資本市場的核心要義是「你能為市場帶來什麼」,而不是「你能得到什麼」。

相關焦點

  • 衝刺科創板首家網際網路醫藥企業!1藥網Pre-IPO融資5.15億估值100億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12月22日,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醫藥赴美上市企業1藥網(NASDAQ: YI)發布公告稱,集團在中國經營的子公司壹藥網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耀方上海」)已完成國內科創板分拆上市的Pre-IPO融資,投資總額
  • 營收100%投入研發,「技術流」雲知聲闖關科創板
    來源:時刻頭條中國AI獨角獸們正開啟登陸資本市場大潮,繼寒武紀、奇安信之後,又一AI獨角獸企業——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知聲」)也於日前被上交所正式受理科創板IPO申請。招股書信息顯示:最近四年,雲知聲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107%。具體而言: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00億元、1.53億元、2.58億元和0.92億元,分別佔同期營業收入的163.55%、77.62%、117.78%和109.14%。
  • 1藥網衝刺科創板:由1號店創始人創辦,覆蓋全國超一半線下藥店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Stone Jin據IPO早知道消息,壹藥網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1藥網」)日前與海通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值得一提的是,1藥網的兩位創始人於剛和劉峻岭,更為人熟知的是其二人曾攜手創辦1號店;在與劉強東的京東、李國慶的噹噹競爭多時後,1號店終因業務發展速度及自身股權佔比等問題被平安收購多數股權,後被沃爾瑪控制直至交由京東全資持有。
  • 松井新材4月1日將迎科創板「大考」 系第四家闖關湘企
    公開資料顯示,松井新材成立於2006年9月,是一家以3C行業中的高端消費類電子和乘用汽車等高端消費品領域為目標市場,通過「交互式」自主研發、「定製化柔性製造」的模式,為客戶提供塗料、特種油墨等多類別系統化解決方案的新型功能塗層材料製造商。
  • 壹藥網擬科創板IPO,母公司111集團為網際網路醫藥赴美上市第一股
    12月4日,資本邦獲悉,壹藥網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壹藥網」)擬科創板IPO。海通證券依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和《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壹藥網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之輔導協議》的有關規定,對壹藥網進行輔導工作,並公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輔導備案情況報告。
  • 聚焦長效多肽領域的新藥研發 前沿生物科創板IPO
    來源:挖貝網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沿生物)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立足中國、面向全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致力於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針對未滿足的重大臨床需求的創新藥。
  • 華興源創等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網下配售限售股將於1月22日上市流通
    北京商報訊(記者高萍)隨著時間的推進,首批科創板公司登陸A股即將滿半年,網下配售限售股6個月的鎖定期亦將屆滿,即將迎來上市流通。1月13日晚間,華興源創(688001)、天準科技、光峰科技等多家科創板公司披露公告稱,首次公開發行網下配售限售股將於1月22日上市流通。
  • 科創板IPO|科創板現首家終止註冊再闖關企業 博眾精工二度衝刺IPO...
    近日,資本邦獲悉,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眾精工)科創板IPO申請已於2020年8月24日受理,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此次募集資金擬投入項目金額為11.1億元,主要用於以下項目:消費電子行業自動化設備擴產建設項目、汽車、新能源行業自動化設備產業化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升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 石頭科技發行價創新高 科創板定價博弈暗潮湧動
    石頭科技創出第一高價股,究竟含金量幾何?百奧泰作為第二家未盈利企業,儘管有澤璟製藥的案例在前,但採用何種估值模型依舊被市場關切。 而在定價方式之外,網下機構詢價也呈現出新的變化趨勢。從三家公司的報價結果來看,買方博弈力量在增強,網下報價都位於主承銷商投價報告的較低分位。
  • 安必平科創板上市;優地科技、素士、峰米科技等項目獲得融資
    周覆蓋項目融資情況概要 安必平科創板上市 優地科技獲得戰略投資 素士完成1.75億元Pre-IPO輪融資 峰米科技獲得2億元戰略投資
  • 證監會同意兩家公司科創板IPO註冊
    摘要 【證監會同意兩家公司科創板IPO註冊】近日按法定程序同意以下企業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江蘇雲湧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 明志科技科創板IPO過會:將績效和年終獎金計入研發費用遭問詢
    中華網財經訊,12月18日,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124次審議會議召開,審議結果顯示,蘇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志科技」)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明志科技擬在上交所科創板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3077萬股,募集資金5.08億元。
  • 凱因科技成功過會 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9月24日,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因科技」或「公司」)首發申請獲上交所上市委員會通過,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A股不超過 4246.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00%。據招股書顯示,凱因科技擬募集資109190.00萬元,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新藥研發、營銷網絡擴建、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
  • 成功闖關科創板「扣件龍頭」鐵科軌道再戰江湖
    繼京滬高鐵公司順利上市後,國鐵集團旗下高鐵扣件產品供應商北京鐵科首鋼軌道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科軌道」)則成功「叩開」了科創板IPO的大門。近日,中國證監會按法定程序同意鐵科軌道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這也意味著,繼去年11月15日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後,鐵科軌道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上市「徵途」。
  • 關注阿膠,關注燕窩,正臻阿膠-自播模式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阿膠功效與主治1、血虛諸證:本品為血肉有情之品,甘平質潤,為補血要藥,多用治血虛諸證,尤以治療出血而致血虛為佳2、出血證:本品味甘質粘,為止血要藥。3、肺陰虛燥咳:本品滋陰潤肺。4、熱病傷陰,心煩失眠,陰虛風動,手足瘈瘲:本品養陰以滋腎水。
  • 科創板公司上市元年首份「成績單」全部披露,有這些亮點
    四是研發投入持續加大。2019年合計投入研發金額117億元,增幅23%;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2%,持續保持力度。其中,微芯生物、賽諾醫療研發投入佔比接近50%;中微公司等11家公司研發投入佔比超過20%。虹軟科技等5家公司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過30%;金山辦公等22家公司連續兩年超過15%。
  • 凱因科技科創板IPO獲批註冊:毛利率超80% 研發人員年薪遠低於營銷...
    中華網財經訊,1月5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近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同意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因科技」)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凱因科技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246萬股,擬募集資金10.919億元,保薦機構是海通證券。資料顯示,凱因科技是一家以生物技術為平臺,專注於病毒性疾病領域,致力於提供治療解決方案的生物醫藥公司。
  • 首藥控股擬赴科創板IPO,旗下多種創新藥獲業內認可
    12月1日,消息稱腫瘤及糖尿病藥品研發商首藥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藥控股)擬前往科創板上市,中信建投證券任其輔導機構。據悉,首藥控股成立於2016年,是由市、區兩級國有資金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 合作客戶各有來頭 海南首名科創板考生金盤科技不容小覷
    5月12日晚間,上交所受理海南金盤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盤科技」)、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品茗股份」)、杭州美迪凱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迪凱」)科創板上市申請。至此,科創板受理陣營擴容至284家。
  • 開門迎客636天 科創板受理企業達到500家
    17日晚,伴隨3名「新考生」獲受理,科創板受理隊伍正式達到500家。這距離2019年3月22日科創板開門迎客,僅過去636天。在2020年即將收官之際,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再次向市場交出一份「新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