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新紮村:一縷藥香點燃致富夢

2020-12-2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走進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朗縣拉多鄉新紮村,整齊劃一的房屋、乾淨整潔的街道映入眼帘,一片欣欣向榮。「新紮村」的名字是針對原來的「扎村」而來,扎村原本在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的大山之上,村民們零星居住在山坡和山坳裡,水、電、路基本不通,老百姓的收入主要來源於挖蟲草和種地。

受地質災害和水源地枯竭等影響,2007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扎村進行了整村搬遷,村民們搬遷到如今距離朗縣縣城23公裡的雅魯藏布江沿岸,與306省道隔江相望。

新紮村全貌。皇甫萬裡攝

搬到新址後,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想進一步致富仍有困難。「沒有產業支撐是村裡發展的瓶頸,」新紮村黨支部書記拉巴次仁說,「靠挖蟲草不是長久之計,尤其對沒有壯勞力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

為了解決貧困家庭的生計問題,2014年新紮村成立了朗縣拉多鄉蘇卡藥香廠。

「能發展藥香是因為村醫阿旺登增提供了配方,他在拉薩學了7年藏醫藥和製作藥香的技術。」拉巴次仁介紹,「藥香是藏香的一種,但我們生產的不僅僅是藏香,更有藥用成分,其中含有藏紅花、檀香等37味藥材和天然香藥。」

拉巴次仁說:「沒有各級部門的幫扶,單靠村集體,藥香廠根本建不起來。」

2014年,新紮村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相關單位的關心和幫助下,爭取資金23.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新建了100平方米的晾曬間,將60平方米的舊文化室改造為生產車間;2015年,獲得扶貧資金5萬元,政府扶持資金23萬元;2016年,又爭取到產業扶貧資金150萬元。之後,又陸續得到縣裡多個部門的支持,累計120餘萬元。

藥香廠成立後,村民們吃上了「產業飯」。拉巴次仁介紹,藥香廠的工作大多是簡單的體力勞動,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和其他村民經過培訓後都可以掌握,這樣就能輪流到廠裡上班,實現在家門口就業。2016年之前工人每天工資50元,2016年之後每天60元。目前,藥香廠的工資調整為時薪12.5元加績效工資,在這裡上班的村民一年下來的平均工資有10400元。此外,藥香廠還收購村民種植的藏藥材,並在年底給大家分紅,村民們的收入水漲船高。

村民在裝制好的藥香。皇甫萬裡攝

據了解,藥香廠成立後的6年時間裡,先後發放群眾工資共計80多萬元,分紅、慰問金達50多萬元。蘇卡藥香廠改變了新紮村單純依靠種植業的收入模式,為「後進村」逐漸轉變成為「致富村」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如今,蘇卡藥香廠成了新紮村集體經濟的「頂梁柱」。

「過去村民買不起拖拉機,手裡也沒有多少錢,現在很多人都蓋起了新房子,買上了摩託車。這都是國家給我們的好政策。」拉巴次仁說。

如今,除了藥香廠,新紮村還成立了山羊養殖合作社等,集體經濟越來越繁榮。拉巴次仁說:「下一步,我們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做成品牌,以更大的效益帶動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幸福花開新邊疆】大山深處有「藥香」
    「我們的藥香有500多年的歷史,純天然藏藥材製作,沒有添加任何化學成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朗縣拉多鄉新紮村村黨支部書記拉巴次仁見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時,反覆提到了這句話。 拉多鄉新紮村是因為受地質災害和飲水枯竭影響,於2007年整村搬遷至如今的雅魯藏布江畔,全村39戶127人。
  • 小小百香果 託起致富夢
    原標題:小小百香果 託起致富夢   12月3日一大早,海口瓊山區甲子鎮瓊星村委會龍殿村脫貧戶包書將4頭牛牽去野外放養後,便來到自家充滿香甜氣息的百香果園,給果樹澆水
  • 臨川唱凱鎮:小小藤椅點燃貧困戶的致富夢(圖)
    因為他知道,這300多米的距離,是他擺脫貧困,點燃致富夢的希望。
  • 你聞,來自平安時代的一縷幽香 日本線香入門
    作者:清單微信號:eqingdan✎ 高堅果
  • 燃一縷香,讓美玉生煙
    ——朱熹《香界》提到「香」你會想到什麼?香水、香薰、口香糖?還是短視頻上的香薰機廣告?如今家裝的推薦裡都說的讓家裡香香的,會提升幸福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香的那些事兒。我國焚香習俗起源很早,古人為了驅逐蚊蟲,去濁氣,就將一些帶有特殊氣味和芳香氣味的植物點燃燻,這就是最初的焚香。他們在焚香中發現不僅生活環境好了,還香香的。
  • 到林芝必做的20件小事,波密這幾件你做了嗎?|波密縣|林芝|雅魯藏布...
    這裡就是林芝一個被譽為「雪域江南」的地方中國的詩情畫意皆在其中以下是去林芝必做的20件小事帶你走進林芝最深處看遍林芝美到極致的山水將林芝玩個通透、不留遺憾1.住進一家美麗的民宿山清水秀的林芝從來不乏令人嚮往的民宿推開窗,便像進入了畫中旅途的風塵與疲憊瞬間消散2.
  • 香藥同源抗疫病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香藥同源』的說法,除了點燃香料獲取香氣,古人還把中藥與薰香結合在一起。經過嚴謹的選材、炮製、調配、配伍、和料、出香、窖藏等精心製作工藝,以及對香藥的反覆考究,做出來的香藥可以達到祛病養生防瘟疫的功效。
  • 燃一縷香,讓美玉生煙,青煙嫋嫋直上,滿室生香
    焚香的歷史我國焚香習俗起源很早,古人為了驅逐蚊蟲,去濁氣,就將一些帶有特殊氣味和芳香氣味的植物點燃燻,這就是最初的焚香。他們在焚香中發現不僅生活環境好了,還香香的。箸瓶箸瓶也稱香瓶,古代香爐中焚的香,並不是現在的像蚊香的香,直接點就行了,而是香面、香丸等,所以會用到箸(像筷子)、鏟(小鏟子),而箸瓶就是用來放這些小工具的。
  • 舌尖上的林芝| 松茸嘗鮮季,味蕾新體驗
    林芝松茸被稱為世界松茸之王,長於藏東南海拔3500米左右的深山峽谷森林,生產林芝松茸的樹齡一般不低於20年。進入七月,林芝的雨量漸增,漫長的雨季成為松茸生機勃發的時節。在狹長的北部念青唐古拉和南部喜馬拉雅之間,松茸從東端的波密縣,一直生長到西端的工布江達縣,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與松茸有著不解之緣。
  • 成都租車進藏林芝遊玩攻略
    隨著全球網絡化的擴展,任何事物都會在網絡上無限放大,西藏林芝的美麗,也是通過網絡廣為人知的,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來林芝旅遊。但林芝畢竟是高原地區,在出發之前還得看看那裡的情況,那麼林芝的海拔是多少呢?
  • 世界上最好的松茸產地——西藏林芝
    林芝是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古稱工布。位於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遊,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市相連,西連那曲市嘉黎縣、東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區域在藏南地區(印度佔據)、緬甸接壤。林芝風景秀麗,有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峽谷——帕隆藏布大峽谷;很多地帶被譽為「西藏江南」,有林芝桃花節;有豐富多彩的南伊溝等。
  • 兢兢業業,平凡郵路上的熱心人——第一屆林芝市最美快(郵)遞員鮮利平
    點擊上方「林芝青年」關注我們在別人看來,投遞工作是一項簡單而又輕鬆的活,然而在高原投遞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體力活,看到入行時的同事們一個個的離開,2015年參加工作的鮮利平也曾經動搖過。但對郵政事業的熱愛,讓他自己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好投遞工作,服務永存心中,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香氛蠟燭,居室添香,點燃一縷浪漫
    香氛蠟燭在現代生活中逐漸成為點綴生活氛圍的浪漫元素,越來越多人喜歡在居室中放置香氛蠟燭,在夜晚點燃,嫋嫋香氣纏繞於空氣中,使人感受到一份安寧,為家營造溫馨、恬靜、放鬆的氛圍,成為現代人青睞的生活情趣催化劑。
  • 為生活添一縷淡淡藥草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新昌 通訊員 劉學馨為豐富轄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加深轄區居民對於「香文化」的了解與認識,7月31號下午,如意湖辦事處綠城百合社區開展以「為生活添一縷淡淡藥草香」為主題的驅疫避暑寶塔香製作活動。
  • 夏季,一縷馨香沉澱心靈
    曾幾何時,燕居焚香,士大夫們把盞聞香的生活意趣,帶著一縷香的溫馨漸行漸遠。 時至今日,藏香、品香、賞香,又已成為眾多人士的雅好。 人們常用「香」來描繪美好事物、德操、情感,並賦予它美好的內涵,如成語「古色古香」、「香消玉散」、「軟香溫玉」等。
  • 三月醉美林芝桃花節|博泰林芝大酒店美麗邂逅
     提示:點擊上方"林芝旅遊局"↑ 關注我們。 暢遊西藏,從林開始!
  • 林芝山珍-------野生黑木耳
    不管是商場,超市,淘寶賣的木耳無非兩類,袋料包養殖的和野化環境椴木養殖黑木耳,價差幾十元,不管商家怎麼標榜自己是椴木黑木耳,那也是人工養殖黑木耳,生產過程離不開下種,澆灌,甚至農藥催產。真正的野生黑木耳非常罕見產量極低,根本無法滿足商業的用途,老九農場從西藏林芝地區尋找到真正的野生黑木耳,全部是生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青岡樹上,2014年新耳上市。請您免費品嘗,歡迎對比。
  • 進藏的路上,是多少人的靈魂嚮往|十裡桃源—林芝
    | 林芝 · Nyingchi Prefecture |被稱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區平均海拔3000米,林芝大部地區氣候溼潤景色宜人,少數民族以門巴族和珞巴族為主去林芝除了感受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的魅力還有那多樣的不同海拔的動植物對於初到拉薩有高原反應的朋友來說先去海拔較低的林芝地區,對緩解高原反應很有幫助林芝也是不少初級入藏玩家的首選地
  • 林芝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免費西點培訓
    近日,林芝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免費西點培訓,30餘名來自林芝各縣區的學員參加培訓。培訓邀請林芝職業技術學校和某酒店專業西式面點老師,採取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
  • 小花菇撐起致富夢
    小花菇撐起致富夢。如今,王桂元夫婦的花菇種植基地裡菇棚達24座,去年國慶節前後已經開始採摘,預計整個出菇期將持續6個月左右,年純收入20餘萬元。「下一步,我們村將以花菇種植基地為依託,打造支柱產業,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該村黨支部書記王輝說。( 楊沛潔 王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