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進入開幕倒計時
梁平:「用詩的方式,把成都講給全世界」2019成都國際詩歌節將在交響樂中拉開帷幕。
早秋詩意濃。2019年·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腳步近了!9月4日,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百餘名詩人將齊聚成都,度過詩意濃濃的一周,他們將與成都的詩人們一起,以詩歌的方式,深度走進成都,與這座偉大的詩歌城市,產生深度的聯結。
詩與歌密不可分,交響樂更是聲音上
的輝煌詩篇。9月6日晚8點,「詩歌·天府·世界」交響音樂頌詩會——「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將在城市音樂廳舉行。
為期一周的詩歌周,議程滿滿,活動豐富。詩人們將在論壇上研討詩歌議題,深度思考詩歌與人類命運的關係;在草堂裡用詩歌與「詩聖」杜甫進行跨越時空的詩的「對話」。為了讓詩歌因子更滋潤於更廣闊的生活世界、市民生活,本屆詩歌周在進行專業的會議研討的同時,還特別加重了落地互動項目。詩人們將有機會深入成都的高校、小學,社區,城市規劃館、綠道、農業博覽園等,尤為令人矚目。
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組委會秘書長、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提到,「我們不能把詩歌周做成僅僅局限在詩人內部的活動,要多多融入到城市深處和市民社區之中。」在梁平看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宗旨是打造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要讓外國詩人和中國詩人到成都之後,看到成都作為一個古老與現代交融的城市文化魅力。同時我也非常期待,中外詩人們能在成都收穫他們詩意靈感的種子,然後撒播在全世界各自的城市裡,用詩的方式,把成都講給全世界。」
詩歌走進菁菁校園,再合適不過。9月6日上午,「一帶一路」絲路之歌——2019成都國際詩歌周千人校園詩歌周大合誦,將在成都市實驗小學舉行。在另外一場「詩歌進校園」活動中,詩人們將前往西南民族大學,做客紙鳶書院進行詩歌互動交流。
詩人們來到成都,怎能錯過與「詩聖」杜甫相遇的良機?9月6日下午,詩人們將在杜甫草堂這個充滿詩意的空間裡,舉行一場專場詩歌詠誦會。9月7日,在新華賓館,詩人們還將圍繞「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用詩歌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進行發言研討。
成都國際詩歌周自2017年首次舉辦,今年已來到第三屆。每屆都有來自國內外的百餘名重要詩人齊聚成都吟誦詩歌,並留下各自書寫成都的詩篇。邀請國外的重要詩人,近距離感受成都,書寫成都,歷來是成都國際詩歌周的一個亮點。本屆邀請到的國際詩人來自近30個國家,比如哥倫比亞、古巴、土耳其、印度、尼泊爾、科威特、加納、摩洛哥、巴拿馬、智利、葡萄牙、俄羅斯、美國、瑞典、克羅埃西亞、丹麥等,還有旅日或者旅英的華裔詩人。這些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詩人,將在成都迸發出怎樣的詩與思,令人期待。
梁平說:「今年邀請到的參會詩人,在國際上更有代表性,廣泛性也超過前兩屆。這些詩人們的文化背景更加多元。組委會努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約請到真正有影響力的代表性詩人。」
參加本屆詩歌周的中國詩人陣容堪稱強大。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車延高,陳先發,李元勝,胡弦等魯獎獲得者,以及首屆昌耀詩歌獎得主李南、詩歌翻譯家樹才、《詩歌月刊》主編李雲等等。在四川詩人名單上,則可以看到尚仲敏、劉紅立、向以鮮、熊焱、蔣藍、凸凹等實力派的名字。
參會詩人們來自北京、安徽、廣東、河北、四川等地,深具代表性。職業身份多元,有教授、研究員、翻譯家、企業家,資深媒體人,作協或者文聯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上海詩人》《詩歌月刊》《環球人文地理》等刊物相關負責人。
已經來到第三屆的成都國際詩歌周,越來越凸顯出它的專業度。在邀請的參會中國詩人名單上,也可以看到,比起前兩屆,也更有代表性。梁平特別提到,將前來參會的年近百歲的著名翻譯家、北大教授許淵衝先生。他將在本屆詩歌周的論壇環節出席,還將與成都的青年翻譯家進行面對面交流。
許淵衝生於1921年,曾師從錢鍾書、聞一多、馮友蘭、吳宓等學術大家,近幾十年來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研究翻譯和傳播,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作品一百餘部,並提出了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1994年,企鵝出版公司出版了許淵衝教授翻譯的《中國不朽詩歌三百首》。李白、杜甫、蘇東坡等詩人的諸多詩詞藉由他的妙筆傳遍世界。瑞典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華克維斯特院士稱他的翻譯是「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學的樣本」。
2010年許教授獲得了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許淵衝也被認為是目前中國少數能在古典詩詞和英法韻文之間進行互譯的翻譯家,在業內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2017年,許淵衝曾現身央視,在《開學第一課》欄目中,接受董卿採訪,備受廣大讀者關注。許先生曾多次表示希望來到四川,遊歷杜甫草堂、李白紀念館、三蘇祠等地,與這些文學大家在詩詞中隔空對話。許先生此次入川,格外令人期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張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