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有四位主力團長登島作戰,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2020-12-26 騰訊網

1949年10月24日,三野第十兵團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趁著夜色向金門島發起進攻。但可惜的是,因為船隻不足,加上情報出現失誤,登島部隊很快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最終慘遭失敗。

此次登島作戰的三個主力團分別是244團、251團和253團,共計9000餘人。值得一提的是,島上並沒有派遣師級幹部,因此部隊登陸金門後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指揮。第二天,當戰鬥進行到激烈時刻,28軍246團團長孫雲秀主動請戰,率400戰士前往增援。也就是說,金門戰役一共有四位主力團長登島作戰,那麼他們的命運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244團,團長邢永生

邢永生,1920年出生,山東壽光人。抗戰爆發後,他毅然加入了八路軍,開始戎馬生涯。因為作戰勇敢,邢永生晉升很快,歷任連長、營指導員、副團長。1949年3月,他調任244團團長,後來作為第一梯隊,參加了金門戰役。

臨行前,邢永生自知此去兇多吉少,於是用電話向老首長、老戰友一一告別。除此之外,他還命令文職人員全部下船,以減少不必要的犧牲。隨後,邢永生率部在金門島中部登陸,他們冒死搶灘,同敵人展開了激烈戰鬥,最後寡不敵眾,邢永生重傷被俘,英勇就義。

251團,團長劉天祥

劉天祥,1919年出生,山東賓州人。他18歲就入了黨,後來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十幾年的腥風血雨,劉天祥也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我軍優秀的指戰員。1949年,劉天祥代理251團團長,參加了金門戰役。

戰鬥打響後,劉天祥指揮部隊冒著槍林彈雨,搶灘登陸。只不過,胡璉大軍已經來了支援,守軍頓時增加了幾倍。劉天祥毫不畏懼,與敵人血戰三晝夜,最終重傷被俘,慘遭殺害。

253團,團長徐博

徐博,原名徐澤民,浙江慈谿人。1939年,他毅然來到江蘇參加新四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戰士。徐博作戰英勇,很快在戰鬥中嶄露頭角,上海解放後,他由254團副政委晉升為253團團長,參加了金門戰役。

戰鬥中,面對數倍之敵,徐博的部隊損失慘重,後來不得不分散突圍,開展遊擊戰爭。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徐博率餘部愣是堅持了一個多月,最後彈盡糧絕,重傷被俘。面對敵人,他堅貞不屈,結果被秘密殺害。

246團,團長孫雲秀

孫雲秀,1923年出生,河南洛陽人。金門戰役中,他擔任246團團長,並不屬於第一梯隊。但第二天,孫雲秀望著對岸的戰友們拼死血戰,心如刀絞,他於是主動請戰,因為船只有限,最後只帶了400勇士前往增援。

孫雲秀登島後,一度扭轉了戰局,無奈敵人援兵源源不斷而來。他與其他團長商議,決定分散突圍。可惜的是,孫雲秀在突圍戰鬥中被敵人重兵包圍,他最終舉槍自殺,壯烈犧牲。

相關焦點

  • 同為登島作戰,為何金門、海南兩役結果大不相同?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摧枯拉朽擊垮國民黨軍大陸防線,勢不可擋推進到沿海地區。其中三野在福建發動金門戰役,四野從廣東發起海南島戰役。兩者均為渡海登島作戰,金門距大陸僅2.3公裡,海南隔瓊州海峽與大陸相望,最窄處也有近20公裡。然而看似近在咫尺的金門登陸意外敗北,反倒是相距更遠的海南戰役進展順利,氣勢如虹一舉攻克。
  • 金門戰役總攻開始前,28軍偵查到敵方增援部隊,為何沒有停止總攻
    1949年,28軍接到金門登島作戰部隊的最後一次來電,來自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28軍251團團長劉天祥的匯報。劉天祥說:首長,我的生命不長了,為了革命沒二話,祝首長好,新中國萬歲!緊接著,步話機傳來了爆炸聲,劉團長壯烈犧牲了。
  • 金門戰役失利後,指揮官蕭鋒主動請罪,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極其慘烈的一場大戰。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江南,福建地區的敵軍也大都望風而逃。攻佔廈門之後,金門頓時成為了一座孤島,島上守軍是李良榮的22兵團,兵力不過兩萬。而華野10兵團則有十萬大軍,士氣如虹,隔海虎視。
  • 金門戰役後,胡清河藉助兩個籃球遊回大陸,後來的結局如何?
    革命歷史中有兩次巨大的犧牲,一次是寧夏作戰計劃,西路軍全軍覆沒;一次是金門戰役,登島部隊幾乎全部犧牲,剩下的士兵也被俘虜了。這兩次戰役都是人民解放軍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們心中的痛。金門戰役損失慘重,大家都以為參戰部隊已經全軍覆沒,但其實還有從敵人手裡逃了出來,胡清河就是在金門戰役中生還的一位英雄。那麼,胡清河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1949年10月,第十兵團的28軍派出3個團,合計9000餘人參加了金門戰役,不過,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金門戰役慘敗,9000餘人幾乎全部犧牲,活著的也被俘虜。
  • 金門戰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解放軍自渡江以來,勢如破竹,國民黨軍隊一觸即潰,解放軍並未遭遇太大的反抗,俗話說驕兵必敗,在金門戰役中,解放軍遭遇了渡江戰爭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滑鐵盧,登島作戰的9000餘戰士全軍覆沒,登陸作戰船隻盡數被毀,金門戰役的失利,震動了全軍,也震動了毛主席,毛主席稱金門失利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的損失,金門戰役是解放軍建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失敗
  • 金門戰役結束後,從茫茫大海遊回來的胡清河,後來怎麼樣了?
    說到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當時我軍登島作戰的三個主力團,共計9000餘人,幾乎是全軍覆沒。但大家都沒想到,金門戰役結束10個月後,原以為犧牲了的251團2營衛生員胡清河,卻奇蹟般地隻身遊了回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解放戰爭:若28軍準備的7個團全部登上金門島,能否打敗國軍?
    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遭遇過一場局部失利,那就是第三野戰軍在49年秋天打的金門古寧頭之戰,登島9000餘人有去無回。很多朋友分析此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陸軍部隊不習渡海常識,情報錯誤漏算國民黨守軍人數,以及連戰連勝後的輕敵等因素。其實金門戰役我軍28軍真正預備的登島人數並非後來的9086人,而是足足7個團約2萬部隊,但由於船隻盡毀,無法接應第二批部隊,才導致了九千人在島上孤軍奮戰的局面。
  • 金門戰役失利後,有兩名戰士逃回大陸,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極其慘烈的一戰。當時我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共計9000餘人,計劃一舉攻佔金門島。但令人惋惜的是,因為事先準備不足,加上缺乏經驗,第一梯隊登島後便陷入重圍。此時因為船隻被炸毀,後續梯隊無法跟進,第一批登島部隊最後在彈盡援絕的困境中慘遭失敗,一部分壯烈犧牲,還有一部分成了俘虜。金門戰役失利後,本以為登島部隊全軍覆滅,但令大家意外的是,後來還有兩名戰士逃回了大陸,那麼他們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第一位是胡清河,251團2營的衛生員。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1949年渡江戰役之後,解放軍各大野戰軍席捲南方各省,國民黨軍部隊紛紛向南潰敗,蔣介石也越發認識到了海南島的重要性。廣州解放後,由廣東潰逃的國民黨軍餘漢謀集團殘部迅速逃往海南島,連同島上原有的第64軍等部,總兵力約10萬人,統一由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指揮。當時海南島上還有50艘艦艇,45架飛機,薛嶽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海南島的防線是「伯陵防線」。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肖鋒如果親臨前線指揮,能否挽回戰局?
    ,負責收集金門附近海域敵方增援部隊的情況然而這些準備工作,完全是陸地作戰的標配,而此時28軍要完成的是陸海登陸作戰,這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對於他們來說還沒有掌握新的作戰方法雖然之前成功解放了平潭,但是那次戰役戰役,剛好遇上了颱風天氣,視線能見度低,船隻被颱風刮上了島嶼。
  • 他臨危受命做金門戰役的總指揮,全軍落敗連降四級,後成開國大校
    1949年10月24日,我軍發動了金門戰役,登陸該島的人民解放軍戰鬥了三天三夜,殲滅9500多名國民黨士兵。共有3個多團共計9086人(包括船夫和文職工人350人)上島,大部分都英勇犧牲,其餘被俘。這是我軍的巨大損失。
  • 金門戰役後,國民黨軍一直流傳著「共軍水鬼」的傳說,整整幾十年
    1949年10月,解放軍跨海進攻金門失利,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後期最大的一次敗仗。此後,由於種種原因,解放軍沒有再次攻打金門。直到今天,金門以及周邊島嶼都還在臺灣方面的控制中。然而,少為人知的是,在這之後,解放軍曾經再度登上金門島,還抓到了俘虜。這支神秘的部隊屬於解放軍中的特種部隊——偵察兵,不過對岸的國民黨軍更習慣用另一個名字來稱呼他們——「共軍水鬼」。
  • 金門戰役結束後,有兩個士兵平安返回大陸,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解放軍第十兵團指揮9000多人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金門戰役的結果卻不好,因為準備不充分,解放軍登陸金門後大部分官兵都在作戰中壯烈犧牲,其餘被俘虜。金門戰役結束後,僅有兩個士兵平安返回大陸,這兩人是誰呢?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由於缺乏渡海武器裝備和渡海作戰經驗,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對岸9000多名兄弟戰至最後一人卻無能為力,大海間隔的這幾公里海面,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塹,船被炸沉了,兄弟全部為國捐軀。血戰金門廈門海灘上猛的槍聲響起,3萬條火龍呼嘯著衝上天空,這是將士們在為島上9000多名英靈送行!
  • 有三位國軍將領到臺灣最得勢,胡宗南給老部下敬禮,他卻不敢承受
    黃埔畢業後,陳大慶在湯恩伯的麾下,曾任營長,團長,旅長,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京滬杭警備總司令等職。1949年,渡江戰役打響後,湯恩伯的命運發生了變化,上海戰役、福州戰役、廈門戰役一觸即發,甚至想要放棄金門島直接逃到臺灣,蔣介石讓胡璉接替湯恩伯指揮金門島保住政權。
  • 抗日戰場上,表現最為出色的三位國軍團長,最後結局如何?
    今天主要說說,抗日戰場上,表現最為出色的三位國軍團長,最後結局如何?  一、吉星文,河南扶溝人,時任國軍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時,吉星文帶領219團奮勇作戰,正式打響了抗日第一槍。為了保衛盧溝橋,吉星文組織敢死隊,堅持守土抗戰到底,極大鼓舞了抗戰士氣。
  • 長徵時紅4團3任團長,後來一位成副國級一位當村長一位犧牲被誤解
    團將士們勇敢衝鋒陷陣的身影,他們付出重大的犧牲,立下赫赫戰功,那麼,這個先鋒團的3位團長都是誰?後來的情況如何呢?在這裡與大家說說紅4團在紅軍長徵時期的3位團長的英雄事跡。首任團長耿飈,湖南醴陵北鄉嚴家衝人,早年參加工人運動,組織領導工人赤衛隊,開展革命武裝鬥爭,後回家鄉組建並率領農民赤衛隊參加醴陵暴動和十萬農軍攻長沙,併入黨,後任瀏(陽)、醴(陵)遊擊隊隊長,積極開展遊擊鬥爭,配合主力紅軍作戰,隨後,他率領遊擊隊參加紅軍,歷任師參謀、師幹部教導隊隊長、作戰教育科科長。1933年春,任紅4團團長。
  • 瓜島戰役:日軍第17軍缺糧缺彈缺藥,只能選擇悄悄地撤退
    瓜島戰役,全稱「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於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非常著名的島嶼攻防戰役,以守島日軍缺糧缺彈,無力進行持續的消耗作戰,而選擇悄悄地從登島美軍的眼皮底下撤軍而宣告結束。美軍完全佔據了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美軍以瓜島為依託,開始進行了全面的戰略反攻。
  • 內戰時期,有四位抗戰名將被老蔣派往東北戰場,後來他們結局如何
    其實,在內戰初期,蔣介石的部隊大多都在南方,而我軍的部隊都在北方,因此在搶佔東北作戰中,我軍佔有一定的優勢。當然了,蔣介石一方也不示弱,他們擁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利用飛機空調士兵到東北戰場。並且,在內戰初期蔣介石派往東北戰場上的國軍士兵,大多數都是抗戰時期,在滇緬地區長期與日寇作戰的部隊。其中最有名的新一軍,新六軍,第52軍這樣的王牌部隊都被派往東北戰場。
  • 萬歲軍的三位師長,兩位少將,另一位為何才是大校
    第38軍是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當時的軍長是梁興初,後來成為開國中將。梁興初帶領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表現突出,成功穿插到位,截斷了敵人的退路,彭老總稱他們為萬歲軍。當時的第38軍下轄三個師,三位師長都是誰呢?他們後來成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