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我軍發動了金門戰役,登陸該島的人民解放軍戰鬥了三天三夜,殲滅9500多名國民黨士兵。共有3個多團共計9086人(包括船夫和文職工人350人)上島,大部分都英勇犧牲,其餘被俘。這是我軍的巨大損失。而此戰的前線總指揮蕭鋒,因為這次的落敗,職位被連降4級,再後來又稱為開國大校。
蕭鋒將軍於1916年2月7日在江西的一個貧苦家庭出生,1930年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他歷經了土地革命、抗日以及解放戰爭。1949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八軍副司令員。那時,第28軍司令員朱少青同志因胃病暫留上海治療,蕭鋒臨危受命,接替了他的工作。
就這樣,蕭鋒在金門戰役中成為了前線的總指揮。1949年10月24日凌晨,蕭鋒帶領8000多名28日軍隊的士兵,一馬當先的利用小船等工具渡過海島,向著金門進發。
結果後因為海水退潮,小船等工具只得擱淺,後來國軍將我軍的船隻摧毀,導致沒有一隻船得以返航,第二隊伍無法及時前來支援,後來只找得到幾條船,但最多只能載四個連。就這樣僅有四個連的兵力前往金門支援。
根據記載,第一支前往的部隊有8736人,而第二次前去支援的四個連才有350個人,此次前往金門島作戰的戰士們非死即傷,僅剩的人也全都被俘獲,幾乎無一生還。蕭將軍十分悲痛自責,對他的打擊非常大。
此次戰爭落敗後,蕭鋒的軍職被連降4級,成為副師長。蕭鋒對組織上匯報說:金門之戰的失敗,是領導判斷失誤,指揮失誤的結果,此戰也低估了敵人,有悖於主席指示的不打無準備之戰的命令,請求組織上處分。」
主席曾經這樣評說過金門之戰:「佔領廈門以後,飛兵團不了解形勢,以9000餘人,向金門島三萬敵軍進軍,沒有支援沒有糧草,無人生還。」金門戰役是歷史中非常沉痛的一站,損失很大。
蕭鋒在後來表現優異,後任華東軍區特別縱隊副隊長,坦克第一、三學校校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1991年2月3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