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臺灣將在明年起進口美國含瘦肉精豬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昨天(12月2日)再次出面發表聲明稱,臺灣人民關心食品安全是必然之事,但進口美國豬肉並非單一課題,而是解決國際貿易困境的問題所在,也是為爭取臺灣能重返並擁有更寬廣的經貿空間。她也強調臺灣當局將會嚴格遵循5大管理配套,分別是掌握源頭、做好檢查、為食品安全把關、讓臺灣民眾吃得安全與安心。
臺灣國民黨與民進黨立法委員在上周因是否進口美國含有瘦肉精的豬肉爭端發生衝突,相互丟擲豬皮、豬膽、豬腸與內髒表達抗議受到國際關注。英國BBC更以「豬腸飛揚」來形容這場空前所見的鬥毆事件。臺灣民進黨則否認美國進口豬肉對健康構成威脅的指控,並呼籲恢復理性辯論。臺灣經濟日報引述蔡英文所說:「我很樂意看見臺灣立法院已經恢復質詢,透過問題與答案更清楚呈現在臺灣民眾面前。在國際標準和科學證據的前提下,臺灣當局肯定會嚴格把關食品的安全性,保護臺灣民眾的健康。」
她也補充道,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是很困難的問題,也需要花費很多力氣來管理,但他也同時是很重要且必須處理的課題,因為在這是臺灣打開國際經貿,能夠有更寬廣空間的重要過程。她認為,臺灣要融入國際經貿體系就必須符合國際經貿法規及談判規範,很多事情希望能有多點空間就事論事地進行討論。她提到臺灣立法院回歸正常質詢,並稱這就是反映正往好的方向前進的例子。
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在昨天(12月2日)表示,豬肉出口到日本方面獲得信功實業董事長的支持,但信功實業卻強調未支持美國進口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因此引起臺灣國民黨批評與誤解。蘇貞昌對此強調,信功實業人員所說的「希望有一天生鮮豬肉能出口」,他將會給予承諾答應,並會持續帶領臺灣走向世界。蔡英文也為其解釋說,蘇貞昌旨在表達臺灣當局協助臺灣豬農轉型,希望能讓臺灣產業更具備競爭力。
聯合報專題文章此前報導,蔡英文在8月28日無預警召開記者會,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將開放進口美國含有萊克多巴胺劑(Ractopamine)的美國豬肉和30個月齡的美國牛肉,該項行政預告期僅7天,遭到臺灣民眾質疑是「突襲式開放」。萊克多巴胺為瘦肉精中最常見的一種,是一種β促效劑(β-agonist)藥物,原先用於治療氣喘,但發現使用在人身上,會有心悸,心律不整、心肌缺血等副作用,後發現使用在豬隻與牛隻上,能增加動物的肌肉,減少體脂肪,簡而言之,豬牛吃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飼料添加物,能夠長肉不長胖。
The Heritage Foundation資深政策分析師Riley Walters則表示,他樂於見到蔡英文放寬美國牛肉與豬肉進口的限制,消除雙邊貿易障礙之外,也為商業機會開啟大門,美國與臺灣雙邊貿易協定的談判早就應該啟動。他也補充道,其實此前美國與臺灣經濟對話的重要性更勝於雙邊貿易協定,因為對話超越雙邊的部分貿易壁壘,更多在討論雙邊能進行的合作方式,這對被排除在許多區域貿易協定之外的臺灣特別重要。
蔡英文對此也強調,在後新冠疫情時代裡,全球供應鏈都將面臨重組的變局,要使得臺灣能持續脫穎而出,不只是要再次擦亮「臺灣製造」的招牌,更需要做到再升級,把創新能力真正落實到各個產業領域,讓品牌能幫臺灣加值,使得全世界都能成為臺灣的客戶,為臺灣尋求更大、更廣的市場,以及更多合作機會。今年臺灣前10大品牌總值為76.6億美元,比去年成長了4.6%,已經是連續第5年正成長。在全球都受到疫情的衝擊情況下,仍然有望穩定上升,顯示臺灣已經有非常紮實的經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