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28日舉行臨時記者會,宣布臺灣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以及30月齡以上牛肉進口。島內輿論批評,蔡英文和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曾極力反對鬆綁美豬牛進口,這次開放再次展現其雙重標準。
蔡英文在記者會上表示,經過這幾年謹慎評估,她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在保障民眾健康前提下,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容許值標準,並放寬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她稱,這是基於臺灣經濟利益做出的決定,也為加強所謂「臺美合作」。
俗稱瘦肉精的乙型受體素一般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但因能提高畜禽的瘦肉比例,因此也被應用於畜禽飼養。萊克多巴胺是乙型受體素中毒性較低的一種類型。目前各國對萊克多巴胺的使用規定各不相同。例如美國畜牧業可合法使用萊克多巴胺,歐盟則是採取全面禁用和零檢出的嚴格標準。
臺灣目前全面禁止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牛肉則要求萊克多巴胺殘留量值必須為10ppb以下。此外,因美國曾被列為狂牛症疫區,臺灣僅開放30個月以下的美國小牛進口。
臺灣希望與美國洽籤FTA(自由貿易協定),多年來就卡在美豬牛肉銷往臺灣受限的問題上。經貿談判人士透露,只要此問題不解決,美國就不會有意願和臺灣談判FTA。
藍綠兩黨執政時,都希望與美國籤下FTA,但為了爭取選票,兩黨在野時又反對鬆綁美豬牛進口。從2000年至2020年,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同樣戲碼重複上演。
2007年,陳水扁執政時期曾主張解禁萊克多巴胺,但遭到民間與國民黨的反對,因此並未實施;2012年,馬英九執政時,國民黨願意有條件開放美牛,民進黨不惜佔領立法機構議場5天4夜,帶著民眾上街抗議;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抵制美豬牛進口的又變成國民黨。
臺灣此前不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食品安全問題,雖然美方堅稱萊克多巴胺對於人體健康無害,但是島內民間團體對此說法有疑慮。另一個考量是,美國豬肉的低價優勢,恐怕會讓臺灣豬農的生計受到影響。
蔡英文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引發養豬界人士關切,揚言將發動抗議。「屏東縣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美國豬可以使用瘦肉精,臺灣豬不可以,如果把美國進口豬肉和臺灣自產豬肉放在一起賣,卻未清楚標示產地,對豬農和消費者都不公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