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見聞VIP」APP 作者見智研究團隊,添加微信「hellojianzhi2」,獲得50+優質上市公司業務估值模型。歡迎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
導讀:新一財年,阿里在核心戰場尚需奮力禦敵!根據5月22日晚間阿里財年末的季報,本季度阿里總收入小超預期,而利潤則差強人意。
總收入達到了1143億人民幣,同比增速22%,小超市場預期均值1070億;GAAP經營利潤71億,小幅低於市場預期75億。
而背後反映的基本面是:
疫情影響廣告拉新效果:春節季通過藉助春晚贊助,阿里通常可以大舉獲客,而今年春節由於疫情影響訂單發貨,競爭轉向平臺控制力和發貨力,導致阿里費用投放出去,相應的獲客並不特別明顯。截至3月底,阿里國內零售年活買家數增長了1500萬,明顯低於京東的2500萬,與拼多多同期的4300萬。
疫情拖累核心品類與訂單交付:阿里傳統強項在於女性美經濟等,疫情導致服飾與彩妝銷售均受到明顯影響,天貓實物GMV增速放緩至10%,而淘寶GMV增速見智樂觀判斷也就低個位數增長。疫情削弱阿里國內零售變現能力:佣金收入增長倒退2%,廣告收入僅增3%。成本與費用上:由於高毛利平臺電商業務GMV創造能力和變現能力雙雙受到壓制,而低毛利自營盒馬等業務快速增長,導致毛利率顯著下滑。而阿里在銷售費用與推廣上則相對較高,同時研發費用剛性增長,導致最終利潤表現小幅低於預期。
但本季度財報也有兩大亮點:
阿里雲在疫情之下展現出超越遠超同行的經營韌性,收入繼續逐季提升,本季度高達122億,同比增長58%;該業務在規模效應之下還在減虧,本季僅虧不到2億。餓了麼、盒馬、菜鳥等重資產業務在極端市場環境下還在持續減虧,本季度虧損率進一步收窄至14%。這是阿里在新業務投入上更加側重ROI這一經營思路的持續體現,會明顯影響投資者對於改業務的長期利潤預期。
整體通過本次財報,見智確實可以看到,在國內零售這個主戰場上,拼多多、京東從下沉和品質電商兩個角度兩路夾擊,行業競爭壓力已逐步體現在阿里的財報上。
同時阿里經濟體內,諸如阿里雲、釘釘、盒馬等業務也在逐步成長起來,已自成氣候;考慮到疫情之後整體更加利好電商板塊,而一季度報表已充分反映了疫情影響,在無宏觀事件拖累情況下,阿里股價下探空間並不大。
但是,新一財年中,阿里在核心戰場確實仍需奮力禦敵。
01
如何快速了解阿里財報?
阿里財報將整體業務分成了以電商為核心的四大業務體系:核心電商,雲計算,數字娛樂以及創新等其他業務。
從營收比重上,國內零售重中之重的平臺業務淘寶、天貓雖然增速放緩,依然是整個阿里的基石。
新增重資產業務如盒馬、天貓進口直營、考拉,以及新近並表餓了麼、口碑、菜鳥等,代表著阿里在零售板塊一些新嘗試,當前對於集團整體毛利率拖累較重。
在代表業務多元化的非零售板塊中:(1)雲業務代表著未來的盈利潛力,目前仍在高速增長;(2)數字娛樂業務最受詬病,增速不高,虧損巨大;(3)創新業務一些業務代表著阿里在IoT板塊的布局。
時下,雲業務與釘釘是在零售業務之外最為璀璨的兩顆星。
02
本季財報核心看什麼?
阿里此前警示三月季公司增速不排除大幅放緩可能,淘寶、天貓、本地生活服務也可能會出現收入增長為負,而到實際交付時:
(1)阿里電商支柱業務——淘寶與天貓的廣告與天貓的佣金收入到底是怎樣的表現?
(2)淘寶、天貓年活買家數代表著阿里基本盤穩健程度,贊助春晚加上疫情推進線上化進程,電商新增用戶能否再創新高?
(3)天貓實物GMV代表著天貓對於品牌的銷貨吸引力,特殊時期這個數據能否挺住?
(4)在核心電商盈利能力因疫情受到嚴重影響,而目前其他尚無可以在利潤端獨當一面的業務,這種情況下阿里巴巴這個季度公司整理利潤率到底如何?
(5)重資產投入型(餓了麼、菜鳥、盒馬等新零售)本季收入端表現差異巨大,但整體重資產業務虧損程度如何?
(6)疫情之下不同於國際同行微軟與亞馬遜等,見智觀察騰訊與百度的雲業務表現均較差,阿里雲計算會有所不同嗎?
(7)創新業務裡包含辦公協同SaaS服務釘釘,而且最近幾個季度的虧損明顯上升,本季度創新業務表現又會如何?
以下,我們通過財報來為這些疑點來尋找答案:
(1)獲客表現遜於同行
阿里截止3月底的國內零售平臺年度活躍用戶數增速(過去12月在天貓淘寶產生過購買行為的帳戶數)達到了7.26億,同比增長11%。
該數相比上季度末新增1500萬,低於上季度末淨增的1800萬,最近四個季度新增處於緩慢下降趨勢。
當然,相比京東同期的2500萬,與拼多多同期的4300萬,即使阿里網購用戶基數較大,但仍顯遜色。
阿里管理層在電話會中提到,目前下沉市場依然有充分的用戶滲透空間,因低線城市與農村地區電商用戶的滲透率僅僅45%。
未來,淘寶會與支付寶一起共同推進低線用戶的進一步獲客。
另外,淘寶天貓APP的移動月活達8.46億,相比上季度末淨增2200萬,增量也有所放緩,結合買家數表現,阿里下一步仍需要在吸引用戶剁手上下功夫。
(2)疫情嚴重掣肘淘寶天貓變現能力
本季度客戶管理收入(淘寶與天貓廣告收入)本季度達到了309億,同比增長3%,沒有出現阿里預警的負增長。
但表現明顯差於同行,由於疫情期間淘寶天貓在平臺模式下發貨問題嚴重,訂單無法發出的情況下,商家也不會去大幅投入廣告位讓新增訂單持續處於待發貨狀態。
而國內電商佣金收入本季度145億,同比倒退2%,而天貓同期實物GMV(不含未支付訂單)增速為10%。
天貓最近季度的佣金增速顯著低於收入增速,見智判斷主要有幾個原因:
(1)阿里對於部分戰略性品類的優惠佣金政策;
(2)高佣金貓超業務轉為直營收入不再計佣金;
(3)疫情期高佣金的服飾、彩妝等品類銷售不佳,GMV貢獻更多來源於低佣金的快消、食品與消費電子:阿里稱快消加上消費電子增長了25%。
(4)阿里疫情期對天貓商家服務年費進行了半年的豁免,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提前返還了本來下半年要返還的年費;
國內零售佣金與客戶管理二者合計收入代表著阿里最大基本盤-淘寶與天貓整體的表現。
由於佣金收入放緩,本季度這兩項收入合計勉強正增長1%,達到了454億人民幣,以往一直是20%以上的增長速度。
(3) 天貓實物GMV增速如期放緩
天貓實物GMV本季度增速10%,疫情嚴重影響了用戶訂單的交付,訂單遲遲不發貨進一步影響了用戶繼續下單的意願。
同時,考慮到同行拼多多99%的增速,京東20%左右的收入增速,以及蘇寧GMV 13%左右的增速,而線上零售GMV增速整體在低個位數,見智估計淘寶本季GMV增速應該不甚理想。
(4) 淘寶年度GMV增速顯著放緩:拼多多的競爭壓力已明顯體現
此外,阿里還在本季度財報中披露了阿里國內零售體系全年GMV情況:淘寶天貓全年GMV增長15%,與同期線上零售14%的增速基本同步。
考慮到拼多多和京東依然在加速增長的狀態,也就是說CR3的集中度已經越來越高。
而如果分開看淘寶和天貓:天貓增速2020財年達到了23%,而淘寶則明顯跑輸了大盤,增速僅有9%。
如果結合京東公布的2019年24%的GMV增速,加上京東最近幾個季度持續回升趨勢,以及拼多多截至3月底的12個月內108%的GMV增速,可以明顯看出:
阿里在品質電商和下沉電商兩個領域均有增速落後於對手的嫌疑,新的一年,阿里在國內核心電商領域的防守戰壓力巨大。
另外,通過GMV與相應廣告與佣金收入推算出來的變現率上來看,2020財年阿里廣告的變現能力其實仍在持續提升。
在GMV增速並不匹配的情況下,廣告變現率的提高也意味著,阿里通過淘寶直播、新品宣發等正在走向阿里媽媽所主張的品效合一路徑,逐步獲取企業主品牌廣告的錢包份額。
(5)疫情期核心電商盈利能力下降,重資產業務繼續減虧
本季度整個核心電商業務的利潤率30%,較去年同期的35%明顯下滑;而重資產業務(餓了麼、菜鳥、盒馬、Lazada等自營業務)在一季度極端市場情況下,依然減虧效果依然明顯。
詳拆核心電商開放平臺利潤與重資產業務利潤,見智大致可以看到本季度利潤發動機淘寶天貓的利潤率在64%,下滑幅度較為明顯,但疫情之下如此幅度的一次性下滑,不具長期參考性。
而重資產業務(餓了麼、菜鳥、盒馬、Lazada等)利潤率大約為-14%,可以看到自阿里調整集團級別的運營策略後,該板塊業務的虧損率一直在持續收窄。
在當前阿里戰略回歸核心電商的情況下,對於以往輸血性業務逐步減虧、自行造血的需求會漸趨「剛性」,這一趨勢有望持續。
(6) 毛利表現:阿里本季是重資產公司
阿里本季度Non-GAAP毛利增速10%,達到了437億;毛利率達到了38%,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但38%的毛利率水平已經不再是一個平臺型電商應有的水準,背後反映的是本季度特殊情況下,平臺電商變現能力較差,而自營業務如盒馬等增速較高所致。
(7)研發與銷售費用持續,利潤小幅不及預期
相比於收入端的下滑,阿里本季度費用端則相對剛性:
其中研發費用由於以人員成本為主,在絕對值上穩定在70億以上,同比增長21%;
而本來預算彈性空間相對較大的銷售費用本季度高達112億,同比增長26%。見智注意到阿里在元旦跨年和春晚期間大量投放各類廣告,而這些廣告並不具浮動性,壓制了阿里整體廣告的操作空間。
而本季度主要相對克制的是行政費用,本季度行政費用同比下降7%,僅僅56億。
該季度由於跨年,涉及獎金發放等,通常是一年中管理費用最高季節,但本季度的56億卻低於上季度電商旺季的59億,這裡明顯有後臺支持部門與高管費用上的收緊。
但整體上,在收入端收入小超預期、毛利率保持穩定、而費用克制不及預期的情況下,整體經營利潤達到了198億,小幅超出市場預期,經營利潤率為17%。
(8)疫情不改阿里雲牛氣質地
除了阿里「心臟」核心電商之外,阿里最為明星的業務——阿里雲本季度收入達到122億,依然處於逐季提升狀態;
該業務本季度Non-GAAP EBITA僅虧1.79億,虧損率為-1.5%,盈利似乎盡在咫尺。
國內同行來看,阿里雲本季度同比增長58%,較上季度62%的增長基本穩定,而騰訊與百度雲疫情之下增速顯著放緩,回落至僅30%+的增長。
再結合利潤的改善來看,顯然阿里雲的韌性更強,隱含著在雲業務上,同行項目交付制可能更強,而阿里雲則訂閱屬性更強一些,阿里在雲業務上的龍頭地位疫情之下更加清晰。
(9)創新業務:加速增長、加速虧損
釘釘作為近階段最火的遠程辦公軟體,在阿里裡財報中劃歸創新業務,阿里通常會在業務孵育成熟之後單獨列示。
本季度創新業務收入23億,同比大漲90%,增速暴漲;但虧損也在加劇,虧損率高達134%。
但考慮到創新業務有類似釘釘、天貓精靈等前景看好的業務,尤其有釘釘在企業辦公SaaS板塊的行業龍頭,市場並不會苛責該業務上的虧損。
(10)大文娛業務依然是虧損王
大文娛業務本季增速再次放緩,同比僅增5%,收入59億,而且虧損再次拉大,達到了57%.
但這部分應該主要與阿里影業在疫情期的業務受損有關,同時UC Web作為以廣告為主的業務,本季度應也受到嚴重影響。
(11)新財年收入指引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阿里預計新的2021財年收入有望增長至6500億,相當於28%的同比增長率,2020財年增速為35%,
疫情之下整體消費增速放緩,疊加新財年並表業務變少,2021財年更加依賴有機增長,指引上看增速明顯放緩。
但整體上該指引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均值6574億,阿里在電話會中解釋,該指引給予當前經營狀態已恢復至去年12月季度的水準,這也是一個利好消息。
03盤點完以上核心看點,我們再看看本季其他重要關注點
(1)本季度國內零售中除了淘寶和天貓之外的其他業務(淨銷額計營收,包括盒馬、天貓進口直營、銀泰、天貓超市)同比加速增長至88%,營收達到了255億。
該板塊在考拉並表、天貓超市直營之後,開始飛速增長,本季度顯著超越佣金收入。
而本季度再加上盒馬在疫情期間訂單暴漲,導致阿里國內自營零售收入的佔比高達36%。
整體上,1P業務2020財年佔總收入的比重約為16-17%左右,阿里管理層認為該數據仍會持續緩慢上升,也就是說未來阿里重資產的性質還會緩慢加重。
(2)新零售中,盒馬門店本季度新增10家,相比上季度的27家明顯放緩,疫情影響了開店節奏,但接下來盒馬應該還會加速開店。
(3)阿里的消費者服務板塊由於與美團對標,也備受關注。餓了麼與口碑本季度營收達到48.4億,環比大跌36%,同比下跌8%,顯然疫情重創本地生活服務。
(4)菜鳥本季度收入50億,同比增速為28%,較上季度的67%的增長顯著放緩,封城封路、停工停產,以及跨境物流的阻滯影響了菜鳥本季度的業績表現。
(5)螞蟻金服從此前的分潤協議轉而成為了阿里持股33%的股權投資公司,本季度阿里錄入螞蟻12月季度的利潤為51億,隱含螞蟻當季創造了155億的淨利潤。
04
小結:新一年阿里核心戰場尚需奮力禦敵
可以看到,阿里造血「心臟」國內核心平臺電商業務,由於疫情的影響,拖累了阿里本季度零售平臺的變現能力。
但同樣也可以看到,在國內零售這個主戰場上,拼多多、京東從下沉和品質電商兩個角度兩路夾擊,行業競爭壓力已逐步體現在阿里的財報上。
而其他業務上,可以看到即使在疫情特殊情況下,新零售等重資產業務還在持續減虧中。
而雲業務本季度表現亮眼,收入增速不落下的同時,減虧力度也在加大,是本季度阿里財報最大亮點。
整體來看,阿里新一年或許更應該戰略收心,在國內零售主戰場上奮力禦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