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2020年5月份,中國的廣義貨幣(M2)餘額為210.02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1.1%。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信貸投放明顯高於去年同期,貨幣創造的派生作用增強。
另一方面,5月專項債大規模發行導致財政存款增加,是M2增速能進一步走高另一重要原因。那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M2呢?它包含哪些部分呢?M2提升,是不是就意味著國家又增發貨幣呢?
M2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呢?
M2,中文名是廣義貨幣,是一個來自西方國家的經濟概念。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各類存款,但不包含各項貸款——從這個概念中,我們暫時可以看出「M2,好像不是國家發行的」。
舉個例子,假如張三擁有1萬元人民幣現金,同時在銀行擁有50萬元人民幣存款,準備買房,但錢不夠,於是從銀行貸款了300萬元人民幣。這個時候,全國的M2就新增了「300萬元人民幣」。
因為M2「只看存款,不看貸款」。雖然銀行向張三貸款了300萬元,意味著銀行的資金少了300萬元,但這並不納入M2中。而張三向銀行借了300萬元,即張三的銀行帳號中,多了300萬元,這需要納入M2中。
在剛才舉個的這例子中,國家並未發行一分錢,但M2卻增長了300萬元。如果有很多人,很多企業都在向銀行借錢,那M2就會越來越多了。這進一步告訴我們:M2,似乎並不都是國家發行的。
我們都知道,銀行將儲戶存進來的錢,再採用更高的利率借貸出去——銀行利用利率之差,賺錢收益。這裡面又隱藏著其他很重要的信息,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儲戶的「帳戶存款並未發生變化」。
但其他人或企業通過向銀行借款,使得他們的帳戶餘額增長了,這無形中就推高了M2——因為M2「只看存款帳戶,不看貸款帳戶」。這意味著,國家不啟動印鈔機,那全國的M2也會不斷增長。
得出結論:M2增長,並不意味著國家在發行貨幣
我們辛苦工作、勞動,將獲得的薪資存到銀行,然後銀行將這些貨幣再貸款給有需要的個人、企業,這個過程就大幅提升了M2。對那些借款的個人、企業來說,他們需要繼續辛苦工作,來償還貸款。
總之,從這個角度來說,M2似乎是我們辛苦賺來的,並非是國家直接發行的。那國家直接發行的貨幣有多少呢?數據顯示,2020年5月份,M2約為210.02萬億元,其中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約為7.97萬億元——這才是國家印刷的貨幣,而超過200萬億元都是各種存款。
當然了,還有一部分國家印製的貨幣「放在銀行」中,等待有需要的居民取出來,這些數額到底有多少,國家並未公布。在貨幣數位化越來越發達的年代,國家只需要印製少量貨幣,就可以供有需要的人士使用。
大部分居民可以通過轉帳、電子支付以及其他各種數字形式,不需要再持有「印製好的貨幣」。相信,未來總有一天會進入到「無現金社會」,國家都不需要印製貨幣了。但我們的存款仍在,M2仍在。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