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送給魏瓔珞的通草花,全國僅一位80歲老人會做,技藝面臨失傳

2020-12-23 史家霸唱

花是一種觀賞植物,被譽為「天地靈秀之所鍾」,賞花,在於悅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古人最喜歡賞花,古人常說:梅標清骨,蘭挺幽芳,茶呈雅韻,李謝弄妝,杏嬌疏麗,菊傲嚴霜,水仙冰肌玉膚,牡丹國色天香,玉樹亭亭皆砌,金蓮冉冉池塘,丹桂飄香月窟,芙蓉冷豔寒江。

一年中有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一種花,其中以農曆中的十二個月令的代表梅花與掌管十二月令的花神傳說最為令人神往,不過十二月當中並沒有通草花,那麼通草花又是什麼花呢?

通草花並不是真正的花,而是一種名為通脫木的蓪草,莖髓大,質地輕軟,常常都會用來製作紙花,由於通脫木有清涼散熱的功效,很早之前就被當作中藥使用,在《爾雅》中就有記載:離南、活,即通脫也。

五代十國《本草拾遺》也有:通脫木,生山側。葉似萆麻,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雖然通脫木不是花,但是製作成花煞是好看,就連蘇軾也寫了一首《四花相似說》: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蠟花,海棠花似絹花,罌粟花似紙花。

通草花什麼時候開始用作紙花,很難追溯本源,至少在五代十國就已經出現用作裝飾的例子,清乾隆時期,轅門橋象生肆也已經開始製作,上至清朝皇后,下至平民女子都開始佩戴通草花,就連乾隆都送通草花給魏瓔珞(魏佳氏)。

但隨著西方裝飾品的流入,品種單調的通草花漸漸被淘汰了,但通草花依舊還在民間傳承,眼看通草花即將進入歷史,民間藝人錢宏首創了通草菊花,通草花逐漸又開始復興,錢宏的手藝被弟子戴春富繼承了下來。

自從開拓了盆栽花之後,通草花技術得到了國內外一致好評,1966年開始生產通草掛屏,《江山如此多嬌》《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梅蘭松菊》等大型掛屏更是遠銷國外,價格在1萬到5萬元不等。

民間藝術大多數屬於一脈單傳,錢宏只傳給了戴春富,如今戴春富也是一位80歲的老人,早年時期他一直想要傳給兒女,但通草花的藝術需要長年累月的學習,在這種快節奏生活的社會下,很難潛下心學習。

戴春富老人為了能夠將自己的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也是放開了一些收徒條件,這些年來,有不少的人上門學習技藝,但能夠堅持下來的還是少之又少,雖然目前一直在復興傳統,但這條復興傳統之路相當遙遠。

相關焦點

  • 魏瓔珞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一位八旬老人會做,技藝會面臨失傳?
    魏瓔珞的原型是取自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她原屬正黃旗漢軍,為了提高她的身份,乾隆給她「抬旗」,列入鑲黃旗滿洲,可能是魏佳氏容貌出眾,心地善良,19歲那年就被封為三嬪之一的「令嬪」。
  • 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一位80歲老人會做,技藝面臨失傳
    想必有不少人都看過或者聽說過《延禧攻略》這部當時熱播的電視機,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一個宮女瓔珞憑藉自己的聰慧與勇氣,以及寬廣的胸懷,化解宮中難事最終成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貴妃的故事。劇中的富察皇后發現高貴妃奢靡浪費,於是提出了要節約用度。她提出的第一條建議就是:「捨棄珠翠,改以通草絨花為飾。」
  • 清朝皇妃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一位老人會做,百年手藝面臨失傳
    通草花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真正流行還是乾隆時期,那時,在民間也有很多手工作坊製作。通草花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花,它是將一種叫做通草的植物的內莖取出曬乾,切成紙片狀,製成通草紙。 通草紙的可塑性非常強,匠人們將它製成各種形狀的飾品,然後再染色,效果非常逼真。
  • 大清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兩位八旬老人會做,會傳承下去嗎
    通草也叫寇脫,是通脫木的莖髓,《本草拾遺》中提到:「葉似萆麻,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其實它所作成的飾物就是富察氏佩戴的通草花。通草花的製作技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最早關於它的記載出現在五代時期的《中華古今注》中,書中明確寫道秦始皇時期的嬪妃們就以通草花作為頭飾了。
  • 富察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只剩兩名八旬老人能做,會失傳嗎?
    這一段古文描寫的是一種植物名字叫做通草,可能很少人有聽說過這一的植物。但是這一種植物卻是從前有一位皇后佩戴配飾的原料。曾經有一段時間,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貴族,都會帶上通草製作的配飾。老一輩的人可能知道這一配飾的名字叫做通草花,年輕人可能都會覺得通草花是屬於花的一種。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它其實是由通草所編制而成的花,並不是自然界所生長的花。
  • 《延禧攻略》中的通草花,全國只有1人會做,已經沒有人願意學習
    而在技藝人手中,經過設計、上色、拼接等等繁瑣的程序後,一朵形似天然花朵,卻又不會凋謝的通草花就這樣做成了。通草花歷史悠久,但是在清朝的使用最為繁盛。據說,在清朝乾隆時期,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最愛此花,雖然通草花不如天然花香氣襲人,也沒有金銀做成的首飾花金貴。
  • 揚州8旬老人身懷絕技,用通草做假花成國禮,傳授技藝不收費
    其實它是一盆地地道道的假花,也正因為它假的惟妙惟肖,才被更多的人大為讚賞,曾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名人。【拍攝於2018年5月。這位老人叫戴春富,今年80歲,是揚州人。他就是身懷這門絕技的老藝人,每當人們向他討教這門手藝時,老人總是很興奮,平時不怎麼說話的他,像是打開了話匣子。
  • 藝術匠心 | 大清皇后最愛的通草花,如今可能只有一位八旬老匠人會做了
    生過孩子的女士對「通草」肯定不陌生,哺乳期的通乳秘方裡,肯定有一味叫「通草」的良方。但通草最早並不只是作為藥材的身份出現,而是戴在大清皇后的青絲間,嬌豔得不可方物。 「高宗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二年,冊為皇后。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歲時以鹿羔沴毧制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
  • 一年就學會製作通草花,還創新技藝!這是哪路「神仙」?
    點螺技師「跨界」  從「零」開始學習通草花   1990年,從揚州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年僅20歲的屈春美進入揚州漆器二廠,  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屈春美了解了被稱為「永生花」的通草花。「在同事的鼓勵下,有了去學習的想法。」就這樣,屈春美和另外兩個零基礎的同事,一起找到戴春富和錢宏仁兩位通草花大師,開始學習通草花製作技藝。
  • 因為缺少年輕人,「香山幫」傳統技藝面臨失傳風險
    因為缺少年輕人,「香山幫」傳統技藝面臨失傳風險砌築「狀元」為啥不想做瓦工抹水泥、放磚、刮漿……在第五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上,一群「00後」展示嫻熟砌築手法,引人注目。大賽砌築項目裁判長、全國技術能手、「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張喜平對此表示理解。「我已經無奈了很多年。」從業近40年的張喜平說,面對建築業「招工難」現狀,建築施工企業紛紛通過產業化建造、「機器換人」等方式減少對傳統技術工人的依賴,但一些高端建築、古建築領域依然需要大量技術精湛的工人。因為從業人員少,這幾年瓦工收入不斷增加。
  • 花開不敗,藝往何方——記「通草花」的迷茫:究竟該去何方?
    耄耋老人望著遠方的落日,餘輝灑在他的眸子裡,倒映出通草花的身影。 這一天,錢老早早地起了床,換上了一身嶄新的唐裝。站在落地鏡前,他捋了捋鬢邊的白髮,抬眼看了看對面這個「精緻」的自己,眼底卻在不知不覺時浮起了一層宕不開的惆悵,抑或說是悲涼。為什麼?
  • 魏瓔珞歷史原型,死後百年屍身被挖出,發現乾隆真狠心!
    魏瓔珞歷史原型,死後百年屍身被挖出,發現乾隆真狠心! 不少人應該都看過《延禧攻略》,這是一部根據乾隆時期的故事,拍攝出來的一部清宮劇。剛剛上映,就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不過畢竟是電視劇,自然會有一些改變,不過大部分都是根據歷史拍攝,讓人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到這段歷史。
  • 同樣都是魏瓔珞的兒子,為什麼一個做了皇帝,一個卻被乾隆厭惡
    最近清宮戲的熱播讓很多人都對清朝的歷史非常感興趣,特別是乾隆的寵妃,令貴妃。令貴妃在《延禧攻略》裡是一個重情重義,嫉惡如仇的人,絕不受人欺負,但是也不會去傷害別人,聰明絕頂又擁有美貌,自然讓乾隆愛到不行。在劇中魏瓔珞為皇上生了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阿哥,其實在歷史上令妃為乾隆生了六個孩子。兩個女兒,四個兒子。
  • 皇帝乾隆寵了1次魏瓔珞後,為啥就被她迷住了?很多女人都做不到
    《延禧攻略》這部女人的清宮大戲,說的其實就是如何去討好當時的乾隆皇帝。而裡面的一個女人魏瓔珞只被乾隆爺寵幸了一次之後,就被其深深地迷住了,為什麼魏瓔珞有這樣的本事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這可能是很多女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 《延禧攻略》中,乾隆愛的到底是富察皇后,還是魏瓔珞?
    失了真正的自己,做了牽線木偶,卻貪戀兒女情長,寄望得到皇上的愛,此為一錯。生下永璉永琮,卻根本無力保全,以至痛失愛子,實在枉為人母,此為一錯!天家本就無情,被森嚴的禮教束縛,卻妄想著君王有情,全不知人心險惡、天道殘忍!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背叛,一步錯,步步錯!
  • 貴州七旬老人32年「復活」失傳黑沙陶技藝
    【同期】貴州犁倭黑砂陶非遺傳承人 胡正德跑遍了全省各地的角角落落,燒了上萬次,燒的碎片有我下面的廠房這麼大,我們所有的經濟和精力全都投入進去了,搞得精疲力盡的,但我們還是堅持把黑砂陶燒成功了……【解說】經1300度高溫燒制,汽化分解掉有毒有害物質,成品精工輕薄、生態環保,既居家實用,亦可做工藝品收藏。
  • 通草花鑑賞
    迎春迎風而上大家一定很好奇這是真花還是假花呢?小編告訴大家,這是假花哦~是不是被嚇到了?怎麼這麼真實呢?是的,這得歸結於我們老大師的高超技藝哦~「通草」為無茄科植物灌木「通草木」的乾燥莖髓。再用木乳膠將花瓣組合成各種花形)、做葉子(分為兩種做法:如果做臺屏、地屏就用通草做葉子;如果製作立體盆景,則用宣紙做葉子)、傳乾子(用鉛絲作枝幹,用捲紙由上而下,按順序將花朵、葉子與枝幹一起裹紮成形)、栽盆或裝鏡框、整理等多道工藝流程,製作而成的一種特色工藝品。
  • 她才是真實的魏瓔珞,10年生6個孩子,屍首出土後才知乾隆多狠心
    因為也不能跟老人搶電視臺啊,只能硬著頭皮看了,至今我還記得那拉風的主題曲: 不得不說,《延禧攻略》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感情戲,裡面的兩位女主角更是個性鮮明 :富察皇后是典型的賢妻良母,時常忍辱負重;而魏瓔珞則是典型的「小辣椒」,潑辣、敢愛敢恨,卻也因此獲得了乾隆的額摯愛。 魏瓔珞陪伴了乾隆30多年,是富察皇后死後乾隆最寵愛的妃子。不過,大家都知道清宮戲會進行「合理改編」,它的劇情雖然恩愛感人,現實卻有可能與事實有所差距。
  • 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 手工地毯編織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家純手工地毯家庭作坊,去看看這門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    在準格爾經濟開發區的一處民房內,一間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間裡,整齊的擺放著兩架最傳統的織毯機,幾個婦女正忙碌的趕織地毯。一根根毛線在織毯女工手中靈活應用,巧妙的纏繞後,慢慢製成了精美的成品。
  • 魏瓔珞原型:死後遺體百年不腐,專家發現死因,才知乾隆如此心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只可惜富察氏因兩個孩子都夭折,失子之痛讓她備受打擊,導致終日鬱鬱寡歡,最後在36歲那年因病去世。富察皇后在乾隆身邊的時間並不長,16歲時便嫁給他,對皇上來說富察皇后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所以世人都認為乾隆一生最愛的女人,肯定是富察氏。僅管富察皇后逝世很多年,乾隆在晚年時也不忘寫詩來懷念她,可見富察皇后在乾隆的心裡有多麼重要。乾隆晚年懷念富察皇后寫下的詩:已是別多時,能無一寫悲。七旬忽我逮,百歲任他期。幻景徒驚速,故人不遺。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