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騰訊程式設計師立功了,讓頭禿元兇首次暴露真面目

2020-12-14 健康界

本文來源:量子位


好消息,好消息。打工人的噩夢,脫髮的元兇,它的高清大頭照現在科學家扒!出!來!了!



就是它,脫髮之源——SRD5A2(II型5a還原酶)↑↑↑


這是SRD5A2的高解析度三維蛋白質結構首次被破解,並且解析度達到了2.8埃(1埃=1千萬分之一毫米)


也就是說,療效更好的防脫新藥,現在有了對關鍵研發靶點的更清晰認知


同時,知名治脫髮藥物「非那雄胺」的防脫機制也在這項研究中被揭示。


這一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匹茲堡大學新加坡A*STAR研究所騰訊AI Lab的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of human steroid 5α-reductase 2 with the anti-androgen drug finasteride 為題,發表在了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上。



其中,AI還立下了一樁大功。具體如何,快來一起圍觀:


「禿如其來」的真兇


熬夜禿,不熬夜的,也禿了。引起脫髮的原因很多。但對於二三十歲就禿了頭的年輕人群來說,攻擊範圍最廣、最頑固的「元兇」,是雄性激素脫髮



引起雄性激素脫髮的原因,就是毛囊殺手——DHT(二氫睪酮)


人體內的睪酮(男女體內都有)SRD5A2的作用下,可進一步代謝為與毛囊雄激素受體結合能力更強的DHT。


DHT進入細胞後,會對代謝系統產生作用,使作為能量源的ATP無法產生,從而無法進行毛髮的蛋白合成。毛母細胞因此失去活力,角質化形成休止期毛髮,大概三個月後就會脫落。


在對抗脫髮的鬥爭中,人們早就了解到SRD5A2還原酶是導致雄脫的幕後「真兇」,也偶然間發現了治療前列腺增生的非那雄胺有抑制SRD5A2的作用,並將它作為治療雄脫的主要藥物。


但直到這篇論文,SRD5A2的高解析度蛋白質結構才首次被破解:


與細菌甾醇還原酶MaSR1不同的是,SRD5A2具有獨特的七次跨膜結構,由6個環連接:



團隊根據羥基側富含的正電荷殘基,將羧基末端的環(C-loop)面對細胞質,將氨基末端環(N-loop)面對內質網腔。


此外,氨基末端殘基C5N與環4(L4)中的C133L4形成二硫鍵,這表明氨基端側面對的正是內置網腔位置,這是因為細胞質部分擁有還原性環境。


至於為什麼非那雄胺(Finasteride)能夠抑制SRD5A2,首先要從SRD5A2的作用講起。


圖a表示的是SRD5A2通過還原睪酮的雙鍵,將睪酮轉化為二氫睪酮


而非那雄胺的作用,則是通過本身結構中的側鏈(圖b中的R基),連接到SRD5A2的醯胺基鏈,形成二氫非那雄胺(DHF),提前「預支」掉SRD5A2的還原作用。



在蛋白質結構3D示意圖中,粉紅色標出的部分就是二氫非那雄胺,而與之連結的青色部分,是SRD5A2的醯胺基鏈,也就是通常還原性輔酶II中的主要功能性結構NADP。


你可能會問,既然已經發現了針對雄性激素脫髮的有效治療藥物,再做如此深入的基礎研究,有什麼重要性?


其實,了解蛋白質的微觀結構,能夠更好地摸清它的性質,當然就能根據這些性質針對性地利用。


比如,目前的非那雄胺並不是治療雄性激素脫髮的完美方案


首先,非那雄胺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風險,比如有概率引起男性陽痿,按照美國FDA記錄的數據,這個概率在2%左右。


而且,停藥之後,沒了「預支」SRD5A2還原作用的非那雄胺,脫髮很可能復發


除了引起陽痿、療效反彈,非那雄胺還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即女性不能使用,一是因為確實沒什麼效果,二是會對生理周期產生影響。


而了解了SRD5A2的結構和非那雄胺作用機制,可以讓科研人員模仿類似機制研製出副作用更輕的替代藥品,或者從基因側入手,抑制SRD5A2的表達。


不僅如此,對於SRD5A2活性失調引發的各種疾病,這一成果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如何破解SRD5A2「真面目」


所以,研究人員們具體是如何得到SRD5A2的高解析度結構信息的呢?


「從頭摺疊」


想要破解SRD5A2的真面目,主要的技術難點在於,它具有獨特的7次跨膜結構,與人類全部已知結構的蛋白質差異較大,難以通過常用的「模板建模」方法獲得初始構型,來解析晶體數據。


於是,研究人員基於騰訊 AI Lab開發的tFold工具,採用了「從頭摺疊(de novo folding)」的方法。該方法可以不依賴於模板來預測蛋白質結構。


具體而言,參照蛋白質結構預測算法trRosetta,首先,根據序列比對文件來預測胺基酸之間的距離和朝向分布,並將其轉化為勢能。


然後,用這一結果作為約束條件,與粗粒度的能量優化一起輸入蛋白質建模工具Rosetta。最後,根據Rosetta能量,選擇滿足約束條件的最佳結構。



在這個實現過程中,tFold工具提供了三項技術輔助,進一步提高了從頭摺疊方法蛋白結構預測的精度:


騰訊 AI Lab研發的多數據來源融合(multi-source fusion)技術,用來挖掘多組多序列聯配(multiplesequence alignment, MSA)中的共進化信息。


主要是藉助多個不同的MSA(多重序列對比)搜索工具,在不同的參數、不同來源的蛋白序列資料庫下,得到的具有多樣性的MSA,然後再採用一種深度學習技術將其包含的共進化信息給融合起來。


深度交叉注意力殘差網絡(deep cross-attention residual network,DCARN),能大幅提高殘基對距離、取向矩陣等重要蛋白2D結構信息的預測精度。


其核心在於利用互相交叉的2D注意力機制,來更有效的捕捉遠程的殘基對相互作用。這種2D注意力機制的表現能力,比通常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更強。


模板輔助自由建模(Template-basedFree Modeling, TBFM)方法,將自由建模(Free Modeling, FM)和模板建模(Template-based Modeling, TBM)生成的3D模型中的結構信息加以有效融合,從而提高最終3D建模的準確性。


其核心是,將TBM得到的3D模型中的殘基對2D結構信息,以一種輸入特徵的方式,添加到預測2D結構特徵的深度交叉注意力殘差網絡當中去,更好的幫助該網絡進行2D結構特徵的預測。


這樣,即便在某些情況下TBM得到的3D模型精度不高,但其中的部分殘基對結構信息(例如某些很保守的距離,或者取向)依然可以被有效的利用,從而更好的幫助FM進行精確的摺疊。


值得一提的是,預測SRD5A2這個蛋白,tFold只花費了2小時左右的時間


X射線數據收集和結構測定


研究人員還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收集到了SRD5A2蛋白質晶體的X射線衍射數據。並使用HKL2000軟體對來自5個晶體的數據集進行了處理和合併。


為了確定晶體結構的相位,研究人員採用從頭摺疊結構模型作為分子置換的搜索模型,使得SRD5A2的結構精度達到了2.8埃。


One More Thing


現在,tFold公測版本已通過騰訊「雲深智藥」平臺官網對外開放,蛋白質結構預測虛擬篩選分子生成ADMET預測等功能都可以免費使用。



體驗了一把後發現,效果大致是醬嬸的,預測速度也挺快:



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妨親自一試,最後,祝各位打工人頭髮健康。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249-z

相關焦點

  • 男性「禿頭元兇」長啥樣?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
    雷鋒網消息,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Nature子刊重磅:騰訊 AI Lab 聯合研究揭示男性脫髮潛在病理學機制
    11月17日,騰訊公布的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新進展於近日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登刊論文題為《人體類固醇II型5a還原酶與抗雄激素藥物非那雄胺的結構研究》,該研究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騰訊首次破解「禿頭元兇」蛋白質結構 不僅可以用於治療脫髮
    來源:金融界網站今天騰訊通過其官方技術傳播帳號 「鵝廠技術派」發文稱,11月17日,騰訊發布了一項重要AI醫學進展——「SRD5A2」的蛋白質結構被首次破解。此前一直 「黑盒式」存在的脫髮關鍵因子 「II 型 5a 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終於被首次打開。文章稱,更振奮人心的是,治脫藥物 「非那雄胺」的防脫機制,也被精確鑑定。長遠來看,科學家們根據 SRD5A2 的蛋白質結構,研發一款更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防脫新藥,已經指日可待。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4小時熱門|頭禿元兇「真面目」首次被揭穿;適度飲酒,大腦也會受損
    「領研網」今日熱詞:脫髮、飲食規律、新冠疫苗、飲酒、電催化等,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Nature Communications@量子位 :「打工人的噩夢,脫髮的元兇
  • 我的三篇Nature子刊之旅
    作者 | 愛吃魚的大番薯 審校 |玉米地裡吃過虧 那些年錯失的正刊 背景:本人年方不到三十,卻早已經邁入中年油膩肥胖的行列,目前在某課題組做二當家,目前2篇Nature子刊一作
  • 騰訊AI首次解析男性禿頭元兇:二氫睪酮過高導致脫髮!
    今日,騰訊公布了一項重要研究進展——通過AI技術,首次繪出了禿頭元兇「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蛋白質結構——它會導致雄激素性脫髮和前列腺增生。  幾個月前,騰訊推出了首個AI驅動的藥物發現平臺「雲深智藥(iDrug)」。攻克疾病, 關鍵是攻克形成疾病的關鍵蛋白。
  • 【Nature子刊】基因生物標記物可快速準確預測肝毒性和潛在的肝癌!
    該研究確定了一種生物標誌物基因特徵,該特徵暴露後24小時具有潛在的肝毒性。圖片文章發表截圖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伊利諾伊大學基因生物標誌物識別技術,可將毒性測試縮短至幾天,同時保持較高的準確性。
  • 「禿」然來襲,作息不規律等壞習慣可能是元兇
    「禿」然來襲,90後窘遇「頭等大事」保衛髮際線:防脫洗髮水、植髮手術受年輕人熱捧 作息不規律等壞習慣可能是元兇華潤萬家蔡鍔路店內,超市導購正向消費者推銷防脫洗髮水在被這句段子逗笑的同時,你有沒有覺得頭有點冷?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大批的90後也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長沙已有十餘家專門的植髮機構,另有60餘家醫療美容機構可提供植髮服務。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首先,大家要知道,我們通常所說的Nature,其實是出自於Nature出版集團,Nature出版集團是英國的一家出版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公司,公司要盈利,因此他們又辦了很多子刊,不同的子刊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截至目前,Nature出版集團旗下一共有50多本子刊(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 菊紋、糞便識別測健康,斯坦福智能馬桶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而在一項針對 300 多名智能馬桶潛在用戶的調查中,37% 的人表示對這個想法比較滿意,甚至有 15% 的人表示對這種以精準健康為目的暴露一切的做法非常滿意。該論文已經於本周一發表於《Nature》子刊。
  • 菊紋,糞便識別測健康,斯坦福智能馬桶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而在一項針對 300 多名智能馬桶潛在用戶的調查中,37% 的人表示對這個想法比較滿意,甚至有 15% 的人表示對這種以精準健康為目的暴露一切的做法非常滿意。該論文已經於本周一發表於《Nature》子刊。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intensity
  • Nature 子刊新研究表明,聞氣味會長胖
    雷鋒網註:圖片截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嗅覺神經元能夠對脂肪儲存進行動態調節,不同的氣味會觸發不同的嗅覺神經元,進而影響脂肪的代謝過程。劃重點!
  • Nature子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巖石圈與地幔動力學課題組關於利用Mo同位素體系示蹤俯衝帶流體性質最新成果,對理解島弧巖漿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殼幔循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陳碩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
  • 【Nature子刊】解密月經周期——女性心情的「晴雨表」
    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雜誌上。
  • 為什麼程式設計師都喜歡養貓?
    據說,100個程式設計師中,99個都喜歡貓,剩下那一個非常喜歡貓。 那你知道為什麼程式設計師普遍喜歡做鏟屎官嗎? 1、養貓不容易頭禿 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程式設計師群體普遍工作壓力過大,寫代碼遇到bug時,沒貓的程式設計師就只能薅頭髮冥思苦想。本來頭髮就沒多少,最後就越撓越少。
  • 今年第一個影響因子果然達6分|Nature旗下英文刊剛被SCI收錄
    npj Breast Cancer由Nature出版社發行,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pjbcancer/。期刊官網:https://www.nature.com/npjbcancer/。在2020年5月2日,我們通過即時因子計算npj Breast Cancer為6.012分。結果,在2020年6月份公布的IF中,它達6分!果然不出我們所料!
  • Nature子刊:解密月經周期——女性心情的「晴雨表」
    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雜誌上。
  • 富二代已經out了,現在流行程式設計師之子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談心社(ID:txs163)提起程式設計師,你會想到什麼?是不修邊幅的邋遢直男,還是女裝程式設計師大佬?對於程式設計師這個群體,外人總是充滿誤解,認為程式設計師都找不到女朋友。真相卻是,程式設計師的女朋友都很漂亮,越厲害的程式設計師找的女朋友越漂亮。